莊子:後世學者不見天地之純,不識古人之大體,道術將為天下裂

郭偉勝 發佈 2020-03-14T05:10:41+00:00

後世學者,或言莊子漆園一小吏,或言貸粟於監河侯,或言被褐系屢過魏王,儼然一破落戶云云,自以為知莊周盡也。


後世學者,或言莊子漆園一小吏,或言貸粟於監河侯,或言被褐系屢過魏王,儼然一破落戶云云,自以為知莊周盡也。此乃蜩與學鳩同於同也,真是坎井之蛙,貽笑大方之家。今世凡夫俗子拾遺莊子土沮緒餘,尚可吸風飲露,不食五穀,莊子又何須為人間煙火苶然疲意而不知其所歸?

莊子行乎萬物之上,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一葫蘆便可浮游天下,一龜手之藥即可以裂地而封,一櫟樹亦可自保與眾異,莊子孰肯以物為事?

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至人無己;魚鱉之藏,不厭其深眇而已;藏天下於天下,恆物之大情也。絕跡易,無行地難;莊子無心涉世,不願留下痕跡,無有一無有,早已把自己隱藏得無影無蹤,笏漠無形。莊子實乃千古隱士,身世已然萬世之謎。名可名,非常名。就連莊子二字,也只是後世強以為名而已。道可道,非常道。道之為公,因其大,號而讀之。莊子二字亦然,今以莊子文而望文生義,妄度莊子,譬猶狗馬,其不及遠也。

不言而飲人以和,與人並立而使人化;目擊而道存,亦不可以容聲焉。孔子尚願有喙三尺:人不以善言為賢,狗不以善吠為良。莊子又豈肯留下隻言片語?

今日莊子文,世人暄暄姝姝,並分為內篇、外篇、雜篇,自以為得,各種論據推測,以為不可加也。司馬遷無中生有,後世經學諄諄再亂天下。指窮於新,火傳也,不知其盡也。道心惟微,只在心傳,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我們看到的三十三篇莊子文,只是莊子留下的點點火種及塵垢秕糠而已。

無端弄筆是何人,作踐南華莊子文。或言莊子反文明,反科學,又一大謬矣。今日所謂科學文明,均是時勢造英雄,是萬物利器示之於人,直為物逆旅耳,人不知倒懸之苦,反自恃為功。言其有足者至於丘,而人真以為勤行者也,不亦悲乎?古聖先賢,先知先覺,心齋坐忘,禪定格物,以免外物弄人,此乃萬物之所化,禹舜之所紐,伏羲幾遽之所行終,而況散焉者乎?

恍兮惚兮,其中有真,其中有信。莊子大象無形,或許就是逍遙江湖的姑射神人,或許就是蹲於會稽,投竿東海的任公子,他連股無胈脛無毛的大禹都不放在眼裡,又怎麼會汲汲於世呢?

後世學者不見天地之純,不識古人之大體,道術將為天下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