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部署低當量核彈頭 一個更易開啟的潘多拉魔盒?

人民日報海外網 發佈 2020-02-06T17:19:34+00:00

來源:澎湃新聞網原標題:美部署低當量核彈頭,一個更易開啟的潘多拉魔盒?美國國防部當地時間2月4日證實,海軍已經正式部署代號為W76-2的低當量核彈頭。

來源:澎湃新聞網

原標題:美部署低當量核彈頭,一個更易開啟的潘多拉魔盒?

美國國防部當地時間2月4日證實,海軍已經正式部署代號為W76-2的低當量核彈頭。

有評論指出,此舉會模糊核武器和常規武器的界限,軍事衝突升級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也有聲音稱低當量核武器會增加誤判的風險,核衝突會演變成全面核戰爭。這些聲音其實都反映一個主題,即美國新的涉核舉動又給世界和地區安全穩定帶來了衝擊。

W76-2的低當量核彈頭主要配備在「三叉戟-2」D5潛射彈道飛彈上。

低當量核武器引發會引發誤判?

誤判問題不能以核武器當量來衡量。核武器與非核武器無論當量大小,只要是核武器,一旦使用就標誌著一國實際使用核武器,如果被低當量核武器打擊的國家也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被打擊的國家勢必會按照其自身的核戰略實施核報復。以俄羅斯為例,2018年3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發表的國情咨文中提及了俄羅斯未來計劃裝備的多款戰略武器。在談到核報復時普京稱,俄羅斯將對任何形式的核打擊做出核反擊。也即是說,如果美國的低當量核武器對俄羅斯實際使用,勢必會招致俄羅斯的核報復打擊,美俄之間的核衝突及其後果不堪設想。如果要減少核武層面的誤判,較為妥當的方式有兩種。其一是直接掐斷對手使用核武器的意願;其二是增加透明度。

就第一種方式而言,掐斷對手使用核武器的意願,關鍵在於讓對手感知到自己第一波打擊無法完全解除被打擊國的核武裝。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一個國家可以通過強化自身核武器的隱蔽性、提高生存能力、增加數量等方式來確保自身核武庫在對手第一波次打擊後,依然擁有足夠數量用於核報復。另外一種方式即改變核武器的戒備水平。基於預警發射可以較為有效地減少對手使用核武器的意願。基於預警發射需要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建設一套可靠有效的戰略飛彈預警系統,例如美國的天基紅外監測系統、地基戰略預警雷達等。這些系統可以探測和跟蹤對手發射的遠程彈道飛彈。當確定對手向己方發射核飛彈時,在本國的核反擊力量、人口、工業目標還沒有被摧毀前,即我們通俗理解的飛彈還沒有落地前,發射本國的核飛彈予以反擊。

「俄亥俄」級彈道飛彈核潛艇可以攜帶24枚「三叉戟-2」D5飛彈。

有評論提到低當量核武器會增加誤判,因為對手分不清發射的飛彈搭載的是戰略核武器還是低當量核武器。採用基於預警發射的方式,可以直接向對手傳達無論你搭載的是何種核彈頭,只要飛彈升空我方即會反擊的信號。這種核反擊模式可以說掐斷了對手有意使用無論何種核武器進行打擊的意願。因此,基於預計發射的模式可以抵消對手有意的發射行為,也就是說採取基於預警發射不存在對對手使用低當量核武器還是戰略核武器的誤判。

但是,基於預計發射需要本方戰略飛彈具有很高的戒備水平,這會帶來巨大的風險,如果預警系統發出錯誤信息,國家最高領導層會面臨是否迅速作出核反擊決定的巨大壓力。以跨太平洋為例,美國發射的洲際彈道飛彈從本土起飛抵達東亞地區需要20至30分鐘;潛射飛彈更短,從太平洋水下發射的潛射彈道飛彈飛抵東亞地區需要約15分鐘,如果戰略飛彈核潛艇前出位置更近,則耗用時間更短。時間壓力緊迫、決策後果重大(核戰爭爆發),如果預警系統發出了錯誤的信號,沒有人可以保證領導人會在如此大的壓力之下不作出錯誤的決策。所以,相比高戒備水平的核武器,更為穩妥的方式是強化自身核武庫的生存能力、提升核報復的有效性,威懾住對手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

另一種方式即增加透明度。這需要一國對每種飛彈作何種用途,有哪些技術性能進行適當地公開。以美國為例,美國現役的「民兵-3」(LGM-30G)陸基洲際彈道飛彈可以肯定都搭載的是核彈頭;海基的「三叉戟」系列飛彈也用作戰略打擊。雖然「三叉戟」可以搭載低當量核彈頭,但是其定位還是進行核作戰。所以,公開武器技術性能,明確地表明哪些飛彈武器是核作戰用,國家間根據對方起飛的飛彈型號等即可做出核作戰或非核作戰的判斷,這也是減少誤判的方式。

不管多大當量,核武器使用即標誌著邁過核門檻。

隨著武器技術的發展,核武器的投射平台愈發多樣,越來越多的武器平台在功能上進行核作戰和非核作戰的界限不再明顯,例如美國空軍所使用的AGM-86型空射巡航飛彈,其系列型號就可以搭載核戰鬥部。雖然增加透明度的方式可以減少誤判,但是在總體的操作層面相信沒有哪個國家會較大程度的公開自己武器的相關技術能力。此外,在核戰略層面,適當地增加模糊性,讓對手摸不透自身的真實實力也是提升威懾效力的手段之一。

總的看來,無論是低當量核武器還是戰略核武器,核武器按照當量大小給予區別對待沒有實際意義,不管多大當量,使用即標誌著邁過核門檻。既然實際跨過核門檻,低當量彈頭還是大當量的戰略核彈頭上的誤判就顯得沒有必要了,因為很可能招致戰略級別核打擊。核交戰難以做到理性且可控,如何有效的提高核門檻,減少核武器的使用意願應是國際社會和大國努力的方向。

美國正研製「哥倫比亞」級彈道飛彈核潛艇取代「俄亥俄」級。

從核威懾到核實戰對抗

美國打算如何使用低當量核武器值得關注。川普政府的《核態勢審議報告》中提出了在美國海軍現有的潛射彈道飛彈上裝備低當量核武器的想法。美國防務部門把低當量核武器的作用描述為對付對手低當量核武器或戰術核武器的手段,尤其提及俄羅斯有可能在考慮一種戰略,即「以升級促降級」戰略(escalate to de-escalate strategy),這一戰略的想法是當美俄出現衝突時,俄羅斯會使用戰術核武器。俄羅斯使用戰術核武器後,要麼迫使美國使用同等的戰術核武器予以回擊,但是這樣做極有可能會導致衝突升級;要麼面對升級的風險,美國放棄衝突。

因此,美國發展低當量核武器,其目的是應對美國所謂的俄羅斯低當量核武器,即實現一種低當量的、戰術層面的核對抗。美國考慮用自身的低當量核武器來阻止俄羅斯的低當量核武器,阻止俄羅斯發動衝突,實際上美國的做法就是把自己按在了(美國認為的)俄羅斯的位置上。美國認為俄羅斯在發展「以升級促降級」的戰略,進而發展應對美國所謂的俄羅斯戰術核武器的能力,最後回過頭髮現,美國「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發展自己認為對手要發展的作戰能力。

近年來,美國空軍也重視低當量核武器的發展,圖為B61-12核炸彈。

美國研發部署低當量核武器,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應對美國所認為對手發展的低當量核武器或戰術核武器,這是一種針對對手能力而靈活調整自身能力的靈活反映策略,也是川普政府發布的《核態勢審議報告》中針對不同國家「量身定做」(A Tailored Strategy)核戰略的體現。據報導,搭載W76-2低當量核彈頭的「田納西」號已經在大西洋部署。而除了美國海軍,美國空軍未來計劃裝備的「遠程防區外巡航飛彈」(LRSO)也具備搭載核戰鬥部的能力,尤其是彈頭威力可調,這意味著美國空軍未來也將具備進行發射低當量核武器的能力。美國的海空軍戰略力量不斷強化投射低當量核武器的能力,反映出美國已經在為未來進行戰術層面的核對抗甚至戰術核交戰進行準備。

美國構想出對手制定戰術層面的核作戰戰略,只能反映出美國自身的想法,在實際的對抗和交戰中,一旦使用核武器,對手是否會按照美國所謂「靈活反映」交戰構想的設計走下去則是未知數。低當量核武器本身不可怕,真正有害於世界的是美國不遺餘力提升核實戰能力,制定核作戰計劃,制定低當量核武器的使用策略,臆想對手能力和由此帶來的種種不可控後果。

(作者胡高辰系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博士後,研究軍備控制與國家安全方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