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沒什麼是吃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

暢聽旅行 發佈 2020-01-02T09:49:55+00:00

沒有什麼是吃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吃兩頓!重慶開火鍋店,沒有一點看家本領是不行的,而老劉的秘訣是「勤」。天還未亮,老劉就摸黑出門,來到菜市場挑選他要的「尖貨」。

湯鍋煮沸,辣油翻滾冒著熱氣,在寒冷的冬日,還有什麼比火鍋更能夠溫暖人心!

依照喜好,放入肥牛、牛肚、蝦滑、鵝腸、腰片、炸腐竹……再添幾片青菜葉子,甭管多冷,總會立刻地熱起來。

沒有什麼是吃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吃兩頓!

四川重慶地區的火鍋,以麻、辣出名;廣東人民則喜歡打邊爐,口味更清淡些,注重食材本味;而因地制宜的雲南人,熟練地採摘野生菌菇,做一頓鮮菇火鍋……

從南到北,各個地方口味不同,火鍋也各成一派。

重慶火鍋

重慶火鍋起源於長江、嘉陵江邊,是船工縴夫的餐飲方式。

以木船為家的船工們將墊艙菜、買來的菜和著蔥、姜、海椒、花椒一鍋煮,再撒上咸鹽,做成一道美食。

「奢侈」一點的,則會弄點骨頭熬湯、買些動物「下水」等一鍋煮,便是早期的火鍋。

重慶開火鍋店,沒有一點看家本領是不行的,而老劉的秘訣是「勤」。

天還未亮,老劉就摸黑出門,來到菜市場挑選他要的「尖貨」。

趕早來到市場,老劉得了挑選食材的「先機」,多年的經驗練就了他一雙「火眼精金」,一旦長得不周正,都是不合格的。

火鍋江湖的刀光劍影,就從這原料的選擇開始。

大麻,大辣,大爽,吃完出一身汗,這是老劉的「暴力美學」。

老劉說,底料的麻味,從前味中味到後味,還是很有講究的。底料不能蓋過食材本身的味道,跟它是否純正純凈有很大的關係。

老劉有一家四張桌子的火鍋店,他愛和食客們應酬,他店裡的招牌菜,比如「暴力腰片」、「愛情天梯」等,都是來來往往的食客們給取的名。

偶見心情不佳的熟客,他也會坐下來和對方聊聊天。人生,總是有起起落落。

心情好,整頓火鍋慶祝一下;

心情不好,整頓火鍋高興一下!

老劉左手拿刀,右手執筆,寫得一手好字。結帳的時候,他刻意將自己手寫的菜單——他稱為「藥方」,送給熟客當紀念。

把店開在防空洞中,這大概是重慶獨有的「賽博朋克」。

《火鍋英雄》里,陳坤、秦昊、喻恩泰三人合夥開了一家「老同學洞子火鍋」,讓人印象深刻。

潑辣豪爽的文姐,也在長江邊一座162米的防空洞開了一家火鍋店。百十張桌子,除了大年三十要重新修檢一番,24年不曾打烊。

魚湯熱辣,魚肉白嫩,整條撈出,再加上特製的蘸料,香得很!這種從湖北運送而來的麻鯽,久煮不易爛,就適合當做火鍋店的食材。

不過防空洞已經被征為建設用地,文姐在旁邊又開了一家火鍋店,新店生意比以前更加火爆。

一直幹了幾十年的老店,也即將交給女婿經營。

女婿是台灣人,來了六七年。一開始,文姐對這個學經濟的高材生很沒有信心。但是女婿從旁學,漸漸習得了要領,也讓文姐放心地將衣缽傳承給年輕人。

廣式火鍋

在廣東地區,火鍋一般叫做打邊爐。清代《廣東通志》已出現:「冬至圍爐而吃曰打邊爐」。

澳門菜,受到粵菜和葡菜影響,可鹽可甜,打邊爐也是如此。

街邊有一家忙碌的大排檔,8點不到,有食客焦躁地等了一個小時,即便如此,也不願意捨棄美味的羊腩煲。而已經坐下的食客,一邊嗦著羊骨頭,一邊露出滿意的笑。

羊皮勁道,羊肉綿軟,再蘸上白腐乳和檸檬草做的蘸料,入口微咸,入喉回甘。

澳門人口味追求清甜,為此,林大哥每日要走十里路去竹灣挑四十斤清甜的井水,像苦行僧一般。

打好了水,到菜場挑選合適的食材。在澳門,因為食物精貴,購買大批量食材,還得提前三天預約,拿證去購買。

為了每天準時營業,還得計算路上交通擁堵的時間,林大哥每日忙得腳不沾地。

回到排擋,炒制羊肉,無油無水,更接近於烙,可以耗去一部分羊油。加入馬蹄甘蔗,成為羊肉的絕佳搭配,也是羊肉回甘的第二個秘密。

在排擋吃過兩三年、四五年的,都不能算是「老」主顧,很多食客都在這裡吃了幾十年了。與裝潢亮麗的高級餐廳相比,這街邊的排擋充滿著生活氣息,有一種舒適自在的熱鬧氛圍。

頭回來這裡吃飯的人,來著來著就相互熟了,約著再來,客人自然絡繹不絕。

50年前,興記的老闆推著車開始經營,漸漸有了積累。如今,老闆近80歲,兒女都進入了博彩業,沒有人接班。

按照規定,林大哥只能負責運營,如果沒有老闆的直系親屬繼承,排擋就會被收回。

過去,這裡遍地大排擋,現在只剩下4家。或許排擋里的味道,將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同興記相比,龔記牛雜的傳承則更順利。

廣州體育西橫街,因為商戶競爭激烈,被稱為「商家地獄,吃貨天堂」。龔記牛雜就開在這條街上。

牛雜滾一滾,神仙站不穩。龔家兄弟的牛雜在這裡相當受歡迎,每日生意火爆。

從奶奶輩,到龔家三兄弟,這家牛雜店已經傳承了三代。他們也從村子裡來到縣城,又來到繁華的廣州,這獨門的手藝,也愈發精鍊。

脆骨和蘿蔔提前打底,碼上麵筋充分吸收湯汁,牛雜經過一天的燜至壓軸出場,最後撒上蔥段提味,入口順序安排得明明白白。

龔記有一種獨門秘制的黃色醬料,由多種複雜的食材製成,其中一種便是陳皮。不知經過怎麼樣的「魔術手」,將普通的陳皮打造得如此勾人味蕾。

濃郁誘人的牛雜湯,不僅吸引了本地人,也招徠了外國食客,不住地誇讚好吃。

除了纖維細如髮絲又嫩滑Q彈的牛雜外,龔記還有一道「至尊之骨」,在大骨里倒入原生湯汁,用吸管一口氣吸光,更是心滿意足。

每到周末,一家人還會聚聚,一起吃頓牛雜鍋。第四代逐漸成長,將來會成為龔記牛雜的主力。

從清遠老家,到廣州,龔家三兄弟相互扶持,同甘共苦,家的味道始終不曾忘記。

雲南火鍋

雲南蔡家山,村子雖然不大,但是卻有一道享譽雲南的美食——炊鍋菜。

炊鍋菜,源於銅炊鍋。蔡家祖先蔡公原先是福建晉江人,後來定居雲南蔡家山,銅鍋的技藝由此傳承下來。很多外地人也慕名而來,購買當地的銅鍋。

每年,村裡都會舉辦全村人的大宴席,一起吃頓炊鍋菜。

宴席時間定在端午,地點依舊是蔡氏宗祠。不過,在準備宴席之前,蔡家兄弟得先造一口大銅鍋。

好菜不怕煮,好鐵不怕砸。隨著一次次敲擊錘鍊,銅鍋逐漸成型。蔡家山人用一口銅鍋獲得頑強的生命力。

別看這鍋普普通通,不論是你挑剔的老餮,還是經驗豐富的食客,都能在炊鍋菜里得到滿足。

炊鍋菜用香濃的大骨湯打底,食材逐層碼放,雞鴨魚肉,葷素搭配,海陸齊備,小銅鍋也有大能量。

同樣在過節時聚會的,還有雲南的李家。
一年中秋節,老李宰一頭羊叫親戚來吃,燒上大火,將羊肉骨頭全都燉在一起。發現味道不錯,可以來賣。結果這店一開就是多年。

對於選材,每一位老師傅都有自己的絕招。老李說,要摸一下黑山羊的肚皮厚不厚,不然全是油。

老李的羊肉鍋,精髓在羊肉。將上好的羯羊,剔骨取肉,熬骨頭湯,幾斤重的整塊羊肉進鍋燉煮,老湯老料的侵入與浸透,讓肥厚的羊肉由新鮮到味美。

這幾道看似普通的程序,實則技藝精妙。

周末的羊肉店,每張桌子會翻三到四次,20多人在店裡忙活,而這個時候,父子倆幾乎零交流。

在老李眼中,兒子小李還沒有到火候。小李曾去買羊,結果挑選的並不好,吃了虧。小李則尤其佩服父親,說像他這樣一個人操作所有的工作,確實很難。

在傳統中國家庭,很少有父親親密柔軟,兒子大多數是含蓄敬畏。為了增進交流,父子倆時不時地會在郊外來一頓野炊,吃一頓羊肉大餐,在一頓頓美味中達成默契。

如今,老李歇息在家抱孫,生意全權交給兒子去打拚。畢竟,他有他的人生路,未來掌握在年輕人自己手上。

一鍋沸騰的熱湯,一頓滿足的飽腹,食客們和廚師們有著各自的故事。因為一頓火鍋而產生交集。

鍋內是熱辣滾燙,鍋外是煙火人間。

生活有些時候就需要一點火候,暫時遇到困境,那麼便需要一點時間恢復,慢慢醞釀,等候那油鍋沸騰的一刻,繼續朝前進。

就像在結尾,二手玫瑰所唱的:

秋天落葉黃,收穫細思量,生活要有聲響。

冬日雪茫茫,辭舊迎新妝,生活要繼續闖。

飛花落雪,你在左右。

星光北斗,你在回首。

生活就是一首歌,唱著喜怒哀樂。

我們一起越入這沸騰的生活。

可在嗶哩嗶哩觀看紀錄片《生活如沸》。


參考資《生活如沸》

鄧曉《 「重慶火鍋」與重慶的城市文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