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市場持續下滑,豪華車市場逆勢增長「一枝獨秀」

新京報汽車周刊 發佈 2019-12-31T05:41:28+00:00

從市場表現來看,業內人士認為由於豪華車國產化深度加深,價格不斷下探等多重因素,豪華車市場規模和銷量都不斷增加,2019年豪華車市場持續增長,份額突破10%,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00萬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國內汽車市場累計產銷量分別完成2303萬輛和2311萬輛,產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9%和9.1%。而根據目前車企公布的銷售數據情況來看,寶馬、奔馳、奧迪組成的豪華車第一陣營,加上二線豪華車陣營前三甲(雷克薩斯、凱迪拉克和沃爾沃)的總計銷量達到224.84萬輛。

從市場表現來看,業內人士認為由於豪華車國產化深度加深,價格不斷下探等多重因素,豪華車市場規模和銷量都不斷增加,2019年豪華車市場持續增長,份額突破10%,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00萬輛。


銷量逆勢增長,市場份額創紀錄


從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簡稱「乘聯會」)公布的數據來看,目前在下滑趨勢未有好轉的國內汽車市場中,豪華車細分市場的表現好於其他細分市場,有望成為今年最大的贏家。



從11月品類細分市場單月的表現來看,乘聯會數據顯示,主流合資品牌單月綜合銷量為98.1萬輛,同比下滑2.3%;自主品牌單月綜合銷量為74.3萬輛,同比下降12.1%;豪華車細分市場單月綜合銷量為20.2萬輛,同比增長18.6%,成為國內汽車市場唯一增長的細分市場。

從豪華車品牌的表現來看,豪華車第一陣營寶馬、奧迪和奔馳11月單月都呈現兩位數增長,前11個月都保持正增長,增勢明顯,其中寶馬實現兩位數增長,有望問鼎今年銷量冠軍。其次是二線豪華車陣營雖然銷量與BBA有一定差距,但二線豪華車彼此之間的競爭也異常激烈。11月單月,凱迪拉克首次失去二線豪華車陣營銷量冠軍的寶座,雷克薩斯問鼎。今年1-11月,二線豪華車陣營前三甲銷量都突破10萬輛,凱迪拉克總銷量逼近20萬輛。

銷量的逆勢增長讓豪華車細分市場的市場份額也有所提升。從市場份額來看,11月豪華車細分市場份額首次突破10%,達到10.5%;今年1-11月豪華車細分市場在整體汽車市場的份額也突破10%,達到10.8%。業內分析認為,今年全年豪華車細分市場的市場份額大機率會首次突破10%。


豪華車品牌深耕國產化布局贏得消費者青睞


實際上,在業內看來,豪華車細分市場的高速增長並不是從今年開始,最早可以追溯到2017年。從市場份額的增長幅度來看,近年來逐年增長,2015年豪華車所占的市場份額為6.1%,2016年增長至6.2%,2017年豪華車市場的份額步入快速增長的道路,當年豪華車市場份額增長至7.4%,2018年市場份額達到8.8%。

「豪華車市場的逆勢增長原因較為明顯,一是豪華品牌深耕國產化布局,二是價格下探更為親民,三是服務等口碑更佳。」艾瑞諮詢的分析師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豪華車深耕國產化布局,針對中國市場消費者的特定需求在本地進行產品研發,產品更新疊代周期速度較快。



價格層面,凱達研究院於12月初發布《2019年10月中國豪華車市場脈搏報告》顯示,今年1-10月,豪華車裸車成交價整體呈下降趨勢,單車裸車成交價為38.4萬元, 豪華車市場價格出現倒掛現象;價格的下探讓更多消費者青睞選擇,增加了豪華車市場的終端銷量。儘管有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價格倒掛會損害利潤,但上述分析師認為隨著全球汽車市場形勢的轉變,關稅等政策的變化,價格自然也會下調。

另外,從經銷商服務等層面來看,豪華車品牌好於主流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國內市場研究機構的調查顯示,服務質量排在前位的豪華車品牌占多數。

豪華車市場未來有望持續保持增長態勢

普華永道Autofacts早在2014年就預測中國汽車市場中豪華車市場的普及率將超過整體成熟市場10%的平均水平,在2020年達到超過300萬輛的規模。從近年來豪華車細分市場的市場份額增長率來看,如果保持當前的增長速度,2020年市場份額或將突破12%,銷量有望突破300萬輛。

實際上,從今年前11個月的銷量來看,BBA三大集團的累計銷量超過191.5萬輛,預計全年銷量突破200萬輛,加上二線豪華車陣營包括雷克薩斯、凱迪拉克、沃爾沃等品牌的強勁表現,今年的銷量有望逼近或突破300萬輛。

對於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中汽協預測車市寒冬已久,銷量依然會持續下跌。但對於2020年的豪華車細分市場,業內普遍較為樂觀。廣匯汽車董秘在網絡平台公開回應投資者提問時表示,「今年豪華車品牌的表現與其品牌力、競爭力以及運營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關係,我們相信明年豪華車市場將會有更好的表現。」

目前中國豪華車市場正在經歷寒冬轉型期,豪華車市場在明顯的競爭優勢下實現逆勢增長。但業內有觀點認為,不可否認當前汽車市場競爭激烈,轉型期成本壓力明顯,豪華車品牌也同樣承壓。


采寫 | 新京報記者 王琳琳

編輯 | 李文娣 張明璇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

本文為新京報汽車周刊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小夥伴們,如果你們有關於汽車維權難或是維權中遭遇不合理的事情,可以私信我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