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裡,燉一鍋專屬家的味道的十全大補湯

宸媽碎碎念 發佈 2019-12-31T08:15:02+00:00

冬日裡,最喜歡的是那鍋熱湯,那是家的味道,更是屬於媽媽的廚房專屬氣息。兒子喜歡吃棒子骨湯,百吃不厭,只喜歡吃棒子骨,各種做法都喜歡。燉一鍋濃湯,是對冬天最起碼的尊重。

冬日裡,最喜歡的是那鍋熱湯,那是家的味道,更是屬於媽媽的廚房專屬氣息。

兒子喜歡吃棒子骨湯,百吃不厭,只喜歡吃棒子骨,各種做法都喜歡。

燉一鍋濃湯,是對冬天最起碼的尊重。

棒子骨,選肉多一點的,有骨髓的,兒子喜歡吃骨髓,青春期的孩子,身體正發育,在食物的架構上,可以考慮多一些脂肪。

請肉販幫忙宰開,拿回家就可以直接用了。

冷水下鍋,加少許料酒,薑片和蔥段,煮開去腥味,也順便把油沫去掉。

將去過腥味的棒子骨用水沖洗乾淨,放到砂鍋里燉上,薑片和幾顆花椒是一定要有的,去腥提鮮,大火燒開,小火慢燉兩個小時以上。

慢燉的過程中,慢慢的把其他的食材準備好放進鍋里一起燉。

兒子喜歡喝藕湯,新鮮的蓮藕,選根部位置的,容易煮的軟糯,去皮切塊放進鍋里燉,蓮藕的清香自然而然的和棒子骨的肉感融合。

我還習慣加上各種菌類,市場裡有專門賣菌類的攤位,各種菌都買上一點點,回家切掉根部的泥沙,用鹽水泡一會,沖洗乾淨就可以下鍋慢燉了。菌類的實療效果,不做科普,應該是家庭日常食療食材必備吧。

時間是最好的融合劑,半個小時內,家裡就飄著一股濃濃的專屬家的味道的湯鮮味,兩個小時以後湯的濃度開始增加,三個小時以後,棒子骨上的肉酥到一抿就掉下來,是兒子最喜歡吃到的口感。

不喜歡吃辣的孩子,不喜歡其他的任何佐料,就這樣可以一個人啃掉一整根棒子骨,喝上兩碗湯。

我是重口味,習慣會調製蘸料蘸著吃湯里的配菜,很簡單的三種做法:

酸辣味:小米辣切碎,加上生抽和醋,加點小蔥粒。

香辣味:生抽,花椒油,紅油辣椒,加點小蔥粒。

豆瓣味:郫縣豆瓣醬,加點紅油辣椒,加點小蔥粒。

兒子吃肉,我吃湯里的配料,母子倆的搭配也是蠻協調。

還要安利一個我們家持續了一年多的食療:海參。

去年冬天開始嘗試在日常餐桌上加入海參,我們家每周保持兩頭的頻率,這一年多持續下來,我自身是明顯感覺不怕冷了,兒子也很明顯沒有感冒,在今年這麼洶湧的甲流衝擊下都沒事。


兒子戲稱,我們家每周都有一鍋十全大補湯,這就是家的味道,愛的味道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