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是擺設的防禦工事嗎?在兩個事實基礎上,分析長城真正意義

珂夢歷史人文 發佈 2020-01-03T02:43:55+00:00

其實不然,在兩個史實的基礎上,從冷兵器時代、半壁江山宋朝、秦軍戰俘等角度,分析闡述長城的真正意義作為一名華夏人,相信大家對於萬里長城並不陌生,現在萬里長城已經成為了中國一個非常著名的景點並且享譽全球,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長城已經成了古代歷史的標誌。

導語:長城真的是擺設的防禦工事嗎?真的未曾擋住匈奴嗎?其實不然,在兩個史實的基礎上,從冷兵器時代、半壁江山宋朝、秦軍戰俘等角度,分析闡述長城的真正意義

作為一名華夏人,相信大家對於萬里長城並不陌生,現在萬里長城已經成為了中國一個非常著名的景點並且享譽全球,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長城已經成了古代歷史的標誌。自秦朝建立之後,它就一直橫亘在中國的土地之上,其不僅是一個旅遊的景點或者說是一道防禦工事,更是歷史長河當中華夏人精神的一種象徵。

但有很多人一提到長城都覺得是一個比較類似於擺設的防禦工事,他們認為長城並不能夠真正地作用於自己的敵對勢力,也就是說,其並不能很好地擋住南下的敵人,那麼真的是這樣的嗎?長城真的在防禦方面沒有任何的作用嗎?或者說作用不大嗎?而我們今天就來重點的看一下這個問題,看一看長城到底代表著什麼?它又有著什麼樣的實際作用和價值?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兩個事實

第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絕大多數人所知道的萬里長城是秦朝建立的,但實際上我們今天所能夠看到的萬里長城,並不是全部由秦朝人建造而成的,它是由戰國時代許多國家的防禦壁壘所連接而成的而已,只不過是因為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這一歷史事件太過於出名,所以很多人都把萬里長城當成了是秦朝建築歷史上的一個奇蹟而已。

第二個事實,在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進程當中,在所有的王朝建設當中,只有兩個朝代沒有修築過長城,一個是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另一個是滿族所建立的清朝。除去這兩個王朝之外,其他的所有正統的封建王朝都曾經修築過長城,再不濟也對長城進行過修繕或者是整理。

從上述的兩個事實就可以看到,長城在古代歷史的發展進程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不然不會所有的王朝都對其青睞有加,不會幾乎所有的王朝都會修繕處理長城。那麼我們了解這兩個史實之後,再來重新回到上述的問題。

其實對於長城的一些偏見不僅是我們普通的大眾擁有,著名的聞一多先生,他對長城就曾經提出過很多批判,曾經在許多次公開演講當中,他都提到過秦始皇雖然修築了長城,但是它又何曾擋住過匈奴呢?

這樣的觀點,我們並不能夠說是全部錯誤的,畢竟長城是建造完了之後,可匈奴卻一直與中原地區的文明在產生摩擦,長城並沒有完全的隔絕匈奴的南下,到了後來它也沒能完全的阻擋其他少數民族對於中原地區文明的侵擾,所以聞一多先生的那個問題也是比較正常的,因為長城確實沒能夠完全地保障中原地區文明的安全發展。

在冷兵器時代,長城防禦功能有巨大優勢

但我們換一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如果沒有長城,如果沒有那樣的一道防禦壁壘橫亘在中原和北地少數民族之間,那麼是不是少數民族南下侵擾中原地區的機會就會成幾何倍數的增長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同樣也是毋庸置疑的。

長城作為古代歷史上一道著名的防禦壁壘,對於中原王朝的保護作用是相當突出的。因為在那個時代,實際上是冷兵器時代,它不像現在這樣有殺傷力巨大的各類武器,在那樣的一個年代當中,打仗是要拼人多的,是要進行人力上的硬碰硬的,哪怕是在那個時候已經有了部分重型裝備的誕生,但是絕大多數都是屬於攻城器械,幾乎只能在破城的時候發揮自己的作用。

因此在那種沒有大範圍的巨大殺傷力武器之前,這種人類上的防禦工事的作用是異常的明顯的,這一點其實與古代人對於地利上的要求有一點類似,古代人在作戰的時候講究天時地利,尤其是對地理條件上的運用幾乎突出到了極致。

但是現代人在作戰的時候,基本上對於地理就沒有那麼大的要求了,就是因為現代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讓一些戰爭可以無視地理條件上的影響,因此地形或者說一些所謂的天險就沒有那麼多的阻礙作用了。

可是在古時候卻不是這樣的,就像是我們熟知的函谷關、潼關、武關等等的,這樣的大的關卡,它們無一不是因為地理上的優勢而被人們重視的,所以古人們才會留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語句,畢竟沒有強大的武裝裝備進行輔助的年代裡,人們只能夠通過人力去攻城略地​,而人受天時地利的影響又是十分巨大的。

這種占據著地理優勢的防禦工事,它的作用在冷兵器時代是極其突出的。所以我們現在人看來,長城確實並不能夠擋住敵人,但是在古代的那個發展階段里卻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防禦壁壘。

宋朝失去長城防禦,不是真正意義上大一統王朝

其次,我們再來看一下失去了長城的阻礙會有哪些後果?這個問題我們來看一下宋朝的發展就能夠知道了。熟悉歷史的人都十分的清楚,在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進程當中只有一個王朝沒有進行過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這個王朝就是宋朝。宋朝雖然被人們當成是封建時代的正統王朝,但它卻不是那個時代唯一的王朝,也就是說,它並不是中原地區的真正霸主。

在那個時代,遼、金、西夏都是與宋朝並存的強大勢力,而尤其是契丹人,他們對宋朝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在他們的南下過程當中,幾乎是沒有任何的阻礙,而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朝代遭受過這樣的危機和侵擾,而宋朝之所以會面對這樣的境況,就是因為失去了長城的阻礙。

在五代十國的時候,後晉的創造者石敬瑭為了能夠得到契丹人的幫助,為了能夠擁有強大的實力,從而一統中原坐上皇帝的寶座,他便將自己志向的煙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人。自此之後,長城所在的幽州變成為了契丹人的領土,而長城自然而然的也就失去了它對少數民族的阻礙作用。

這一點雖然很多人並不是十分的清楚,但是毋庸置疑的事,因為失去了長城的阻礙,半壁江山的宋朝受這一因素的影響長達200年,也就是說,在這200多年的發展進程當中,宋朝一直都是與其他勢力並立存在的,這也是為什麼宋朝的江山如此不穩定的原因。後來,宋朝更是不堪承受少數民族給予它的壓力而南遷,北方地區更是進一步的被其他的民族所控制。

再後來到了明朝的時候,明成祖朱棣繼位將都城從南京遷移到北地,其實為的就是能夠守住那道防禦壁壘,為的就是安定北方地區,所以說長城的存在對於北方地區的安定事業有著重要作用的。它不僅是一道單純的防禦工事,更是北方和平發展的一道保障,它的存在能夠很好地阻止少數民族的南下,能夠很好的保障中原地區的發展。

筆者認為,自從宋朝開始,中原地區的王朝就開始慢慢的落寞了,因為宋朝並不是一個完整的朝代,因此,在發展上就會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阻攔,雖然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十分的富裕,雖然其在海上貿易上面有另闢蹊徑,但是它卻失去了對大片領土的實際控制權,也正因如此,陸上絲綢之路才會落入到別人的控制當中,這對於後來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也讓後來的王朝都處在了一種不是十分平和的外部發展環境當中,自然而然的也就阻礙了中原地區的發展。

不同的王朝對長城有不同的概念

再者,我們上述已經說過,中國古代歷史上只有兩個王朝沒有進行過對長城的修繕,而這兩個王朝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由少數民族所建立的王朝,這兩個王朝就是元朝和清朝,清朝其實也修繕過長城,但是防禦內部的,與傳統意義上長城不同。

很多的歷史學家在研究這兩個朝代的時候,都會將其歸納為外來的征服王朝,也就是說不把它們列為真正的中原王朝,這其實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這兩個朝代沒有修築過長城,因為它們本身就不屬於中原的文明,它們本身就是被長城隔絕在外的發展勢力,而它們的南下更多的是因為避開了長城的阻礙才能成功。

因此,長城對於它們來講是一個阻礙,而不是一個能夠保障其發展的防禦工事,所以說這兩個朝代才沒有進行對於長城的修築和改善。除去這兩個王朝之外,每一個由中原地區土生土長的文明所建立的王朝都對長城進行過不同程度的概念,這足以體現出長城在歷史發展進程當中的地位。其實在古代歷史上像長城這樣的防禦工事有很多。

在戰國時代,每一個國家都有著這樣的工程,尤其是那些與匈奴有著廣闊相連地的國家,像是燕國、趙國、齊國等等,這些國家都曾經修築過長城。因此到了秦朝的時候,長城並不是拔地而起的,而且很大程度上都是將這些國家的長城修連在一起進而成形的一個偉大的奇蹟。

從秦朝角度看,修築長城是解決戰俘最佳出路

同時在這裡我們也需要聲明一點,那就是修築長城的人其實並不全部都是普通人,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歷史的發展進程當中,普通人是有賦稅和徭役的,我們並不能夠說秦朝的賦稅和徭役比較的輕鬆,這一點大家有目共睹,並不是憑藉著三兩句話就可以改變的。

在修築長城這一點上,修築長城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六國的投降軍隊,也就是秦國在戰爭當中所俘虜的士兵,這些人投入到對防禦工事的修建當中是最合適的一條道路了,畢竟他們人數龐大,並不能夠做一些不人道的事情。

同時,我們站在秦朝的角度上來考慮,這麼數量龐大的一支軍隊是不能夠遣散的,不然就不利於王朝的穩定和發展,所以將他們投入到對防禦工事的修築當中還是非常合理的。可能後來的人,因為孟姜女哭長城的這一則民間神話傳說,對於長城的建造者是有著一些錯誤的認知的。

傳說孟姜女的丈夫在新婚之夜被徵集去修築長城,這一走就沒能夠再回來,後來孟姜女得知自己丈夫的死訊哭倒長城800里,這則民間神話傳說確實能夠展示出秦朝的那種繁重的徭役,但是我們卻並不能因為這樣的一則神話傳說,而偏離對真正歷史的理解。

綜述

筆者認為,我們並不能夠否認一些對於長城的批判,畢竟在越來越快的歷史發展進程當中,它的作用是越來越微小的,同時,因為修建長城也耗費了巨大的財力和物力。但是我們也需要正確的去認識長城的作用,所以在這裡我們也不得不為它的真實締造者秦始皇而說一句公平的話,這樣的一道防禦工事,實際上是功在當代立在千秋的。

它是中原地區文明發展的一種保障或者說一種實際措施,並不能夠當作是秦始皇是一位暴君的例證,畢竟長城的修繕是為了保障中原地區文明的安全發展,並不是為了貪圖享樂。更重要的是,在失去長城的阻礙之後,中原地區所受到的威脅是顯而易見的。因此,長城在古代歷史的發展當中是絕對不可以缺少的一道程序。

其實到了現在,長城已經不單純的是一個歷史的遺留產物,已經不單純的是一道古代戰爭中的防禦壁壘了,它更多的象徵著是現代人對於古代人的一種尊敬,更多的象徵的是華夏人在文明傳承當中的一種精神面貌,所以現在的長城已經成為了一種歷史精神的象徵。

我們現在人要做的並不是去尋找它在發展進程當中的缺陷,或者說去批判它的建造者,而是要去欣賞或者說去繼承和發揚它所體現出來的那種精神。,而同時它在古代歷史的發展進程當中作用也是十分明顯的。

現在有很多人質問過它的實際作用和價值,但是沒有任何的一道防禦措施是絕對完美的沒有,任何的一項工程能夠阻攔所有的入侵者,我們並不能夠只看到它存在所帶來的弊端。我們在去分析或者是去評判這樣一個歷史產物的價值的時候,要考慮到如果它不存在又會有哪些問題出現?這樣全方面的分析才是對歷史的尊重,才是對前人們智慧結晶尊重,也是對我們文化歷史的尊重。

參考文獻:《史記》、《明史》、《中國長城沿革考》、《時空視野下的春秋戰國長城》、《齊長城沿線軍事聚落研究》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