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酒/葡萄酒/干紅都分不清楚,賣酒不坑你坑誰?

凱緣春 發佈 2020-03-21T08:15:41+00:00

根據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的相關規定,通常來說,葡萄酒只能是破碎的或未破碎的新鮮葡萄果實或葡萄汁,經完全或部分酒精發酵後獲得的飲料,酒精含量不低於8.5%。

一個收入消費水平都頗高的外科醫生問我:你是做什麼的?答曰:葡萄酒。


醫生繼續問:什麼葡萄酒?是紅酒嗎?答曰:呃……差不多,我給您寫個文章解釋一下吧。


葡萄酒


用100%的新鮮葡萄原料發酵釀造出來的酒,才能叫做葡萄酒。


根據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 Vigne et du Vin,簡稱OIV)的相關規定,通常來說,葡萄酒只能是破碎的或未破碎的新鮮葡萄果實或葡萄汁,經完全或部分酒精發酵後獲得的飲料,酒精含量不低於8.5%。


而在我國「GB15037-2006葡萄酒標準」中則規定葡萄酒是以鮮葡萄或葡萄汁為原料,經全部或部分發酵釀製而成的,含有一定酒精度的發酵酒。同時,在質量標準中要求酒精度不能低於7%。


在這兩個標準中,都點明了葡萄酒的原料必須是新鮮葡萄果實或葡萄汁,而且需要經過全部或部分酒精發酵過程,並規定了最低需含的酒精含量。也就是說,只有符合這些要求的酒才能稱之為葡萄酒。


不論是哪個標準,葡萄酒的釀造都沒有其他水果或原料的加入。一旦有其他的原料加入,比如:加入了新鮮的蘋果、橘子···哪怕占原料成分的1%,這樣釀造出來的酒都不能叫做「葡萄酒」,而應該叫做「果酒」。


所有拿水果釀造的酒都可稱為果酒,也就是說「葡萄酒」也算是一種果酒。有人會問:那發酵會加酵母的呀~~!!!酵母是發酵輔料,不屬於添加的原材料哦~~


紅酒


在國內,有很多人會習慣把「葡萄酒」稱為「紅酒」,以便於將多為舶來品(進口)的葡萄酒和國內傳統的「白酒」相區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當葡萄酒在中國興起後,國內最先接觸的就多為紅葡萄酒,即使到現在,很多普通消費者在提及葡萄酒時的第一反應也是紅葡萄酒。再加之「紅酒」叫起來也朗朗上口,逐漸也就成為了葡萄酒的代名詞。


紅葡萄酒以紅葡萄品種為原料,由葡萄汁與葡萄皮混合發酵而成。


葡萄果實經過破皮後,先進行浸漬,以萃取葡萄皮中的風味物質和色素。而後,葡萄汁會與果皮果籽等一起發酵。在此期間,釀酒師會通過不同的釀造方式來加強葡萄汁與果皮的接觸,促進色素、單寧和風味物質的提取。


通過這些釀造步驟,用紅葡萄品種釀造的葡萄酒呈現出紅色,也就是我們說的「紅酒」了。嚴格意義上說,紅酒並不能完全等同於葡萄酒,只能說它是葡萄酒中的一種。


按照顏色區分葡萄酒的種類,除了紅葡萄酒,我們日常經常見到的還有桃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不要混淆咯。


干紅



平時大家經常會聽到或見到「解百納干紅」和「霞多麗干白」等簡稱,相信不少人會對紅白前面的「干」字表示疑惑,那麼這個「干」究竟代表著什麼呢?


發酵時,酵母會把葡萄汁中的糖分轉化成酒精。如果發酵進行得比較徹底,酵母就可以充分地分解葡萄汁中的糖分,那麼成酒的殘糖含量就會非常低,甚至為零,這樣的葡萄酒就是干型葡萄酒。


這裡的「干」代表著葡萄酒甜度的一個類別。依據葡萄酒的含糖量多少去分類,可以將葡萄酒分為干型、半干型、半甜型和甜型。


據歐盟的規定,一般對於靜止酒來講,當酒中的殘糖量不超過4g/L,或當總酸(以酒石酸計)與總糖(以葡萄糖計)的差值少於2g/L時,只要殘糖量少於9g/L,即可被稱為干型葡萄酒。


而如果想要釀造殘糖含量更高的葡萄酒,釀酒師則可以在發酵進行到一定程度時人為終止發酵,從而阻止剩餘的糖分轉化成酒精。根據殘糖含量的高低,葡萄酒還可大致分為以下3種類型:


半干型葡萄酒


半干型葡萄酒的殘糖含量介於干型與半甜型葡萄酒之間。這一類葡萄酒的殘糖含量為4-12g/L,相對而言,半干型白葡萄酒比半干型紅葡萄酒更為常見。


半甜型葡萄酒


半甜型葡萄酒的殘糖含量比半干型葡萄酒更高,為12-45g/L。與半干型葡萄酒一樣,這類葡萄酒普遍為白葡萄酒。


甜型葡萄酒


甜型葡萄酒的殘糖含量一般超過45g/L,甜度較高,不過如果酸度與甜度達到平衡的話,也不會帶來明顯的甜膩感。這類葡萄酒依然多為白葡萄酒,甜型紅葡萄酒相對較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