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竟然會變色?!它的「顏」值比你想像的有講究

壹品健康epchina 發佈 2020-02-12T08:51:49+00:00

掏耳屎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了,相信很多人都有掏耳屎的習慣,有些人覺得耳朵一天不掏就難受,習慣性拿個棉簽、手指等「捅一捅」!

掏耳屎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了,相信很多人都有掏耳屎的習慣,有些人覺得耳朵一天不掏就難受,習慣性拿個棉簽、手指等「捅一捅」!大家往往認為,耳屎是體內的垃圾,沒有任何用途,所以需要徹底清除!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耳屎有著非常神秘的一面。古時候,人們常用耳屎作為潤唇膏或者治療刺傷的藥膏。實際上它的功效可不止這麼點,最近有研究表明,耳屎能顯示出身體內污染物累積的程度——甚至能被用於某些病症的診斷。

耳屎有抗菌功能

耳屎(耵聹,cerumen)里含有一些蠟質油,大部分是角質細胞,即皮膚死細胞。剩下的成分是一些混合物質。大概有1000到2000個腺體能分泌抗菌肽,這些靠近耳毛細胞的皮脂腺分泌的混合物包括醇、一種叫做角鯊烯的油性物質,以及膽固醇和甘油三酯。

外耳道軟骨部皮膚具有耵聹腺,其淡黃色黏稠的分泌物稱耵聹,俗稱耳屎。耵聹在空氣中乾燥後呈薄片狀;有的耵聹如黏稠的油脂,俗稱"油耳"。耵聹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和黏附外物的作用,平時藉助咀嚼、張口等運動,耵聹多自行排出。若耵聹逐漸凝聚成團,阻塞於外耳道內,即稱耵聹栓塞。

耳屎的產量和性別、年齡沒有太大關係——但有個小研究表明,耳屎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從11月到次年7月是依次下降的。

耳屎中還含有溶菌酶——一種能破壞細菌細胞壁的抗菌酶,但另外一些研究人員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耳屎是細菌生長的絕佳溫床。

耳屎是怎麼被排出的

耳道內的細胞是十分獨特的——它們可以遷移。「你可以在鼓膜上放置一個小墨點,幾周後再觀察,會發現它有一些位移,這種位移是隨著耳道內細胞的運動而實現的。」倫敦國家級皇家耳鼻喉醫院的沙克爾·賽德(Shakeel Saeed)教授說道。

如果細胞不會遷移,那麼耳道這個小小的死胡同,很快就會被皮膚新陳代謝所脫落下來的死細胞堆滿。這種運動過程順道會把耳屎也帶出去,耳屎就是耳道內經過改造的汗腺的分泌物。像吃東西和聊天這種能帶動下巴運動的行為,也能促進這一過程。

賽德教授還指出,當我們上了年紀,耳屎的顏色也會加深。一些男性歲數大了之後,耳毛會愈發明顯,有時候毛髮之濃密甚至會把耳屎困在耳道里。

耳屎居然會變色?

外耳道的皮膚有一種叫耵聹腺的腺體(類似於身體其它區域的皮脂腺),分泌出的耵聹就是我們俗稱的耳屎。耵聹的顏色、乾濕度在不同人種中差異很大。北方人的耵聹普通偏干,耵聹多數是散碎片狀,「油耳」少。南方人中所謂的「糖耳朵」人群要略多一些,常可見到糊膏狀的耵聹栓塞。

顏色不同的耳屎,透漏你的身體狀況

1. 耳屎質地軟、呈淺黃色

大部分兒童的耳屎屬於質地軟、淺黃色,一般來說,健康的兒童所產生的耳屎量會比成人多。隨著年紀增長,耳屎量會減少。

2. 耳屎質地濕黏、呈黃色

質地濕黏、呈黃色是成人常見的2種耳屎其中一種。這類耳屎有助於潤滑耳道,避免耳道過於乾燥或干癢。

3. 耳屎較黏、顏色較深

深色耳屎與人體排汗有關。深色耳屎代表你的汗水內有種與產生體味有關的化學物質。通常耳屎顏色較深的人,體味會比耳屎顏色淺的人重。不過這也是健康的耳屎。

4. 耳屎呈白色、乾性、片狀

白色、乾性、片狀的耳屎,是另一種常見的耳屎種類。耳屎乾燥或濕黏,與我們的隱性基因有關。耳屎呈此狀態的人,體味通常較淡。

5. 耳屎多、顏色深

耳朵內的分泌腺負責產生耳屎,當你壓力大或感到害怕時,通常分泌腺會受刺激而產生較多耳屎,這與你緊張時會冒汗是一樣的道理。通常人體會自動把耳屎排出,但是當耳屎產生速度快於排出的速度,將可能發生耳屎堆積的情形,有時候剛好堵住耳道,你會覺得悶悶的。

6. 耳屎呈深色或黑色

雖然耳屎顏色這麼深看起來很嚇人,但其實它沒那麼可怕。這可能是壓力過大導致耳屎大量產生的後果。或者只是你的耳屎累積太久,導致耳屎中的脂肪氧化變黑而已。耳屎在耳道里待得越久、氧化的時間越久,顏色可能就越深。

7. 黃色夾雜紅色血絲:掏破了

耳道的皮膚相對比較嬌嫩,正常情況下耳屎能保護耳道;耳屎還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防止細菌侵襲耳朵,避免造成外耳道炎。人說話、吃飯咀嚼、游泳、洗澡時,耳屎通常會自行脫落,用不著我們動手。而不恰當的挖耳很容易傷害我們的耳道,甚至刺穿鼓膜。

通常深色或日積月累的陳年耳屎,看起來會感覺帶有血絲。不過這也可能代表耳道或耳膜受傷,安全起見,最好還是去看個醫生。

8. 耳屎濕到流出來

通常耳道內的耳屎會被人體慢慢排出,但如果大量的耳屎流出,甚至帶有血絲或膿,那絕對代表你的耳朵出狀況了。建議你快去看醫生。

9. 灰耳屎

如果你的耳屎屬於濕黏型,但看起來卻有點灰灰的,這可能是灰塵堆積所致。雖然灰耳屎聽起來很可怕,但其實這只是耳屎正在發揮保護耳道的作用,把異物排出的表現。不過,如果你的耳屎帶有干癢的皮屑,那可能是脂漏性皮膚炎的前兆,最好找一下醫生處理。

耳屎 該不該掏?

據說耳屎越掏越多?

為什麼說耳屎越掏越多呢?有的人經常掏耳屎,而且每次都能有所收穫,於是對耳屎的產生速度之快深感震驚,從意識里認識到掏耳屎的必須性與急迫性,久而久之便有了每天掏耳屎的習慣。其實這本身違反了耳道自潔自凈的生存法則,耳道內需要一定的耳屎做保護,水至清則無魚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你強行掏出這些耳屎,耳道必須加速分泌儘快產生新的耳屎以作自我保護。

耳屎的作用:

1.耵聹腺分泌物同樣起到潤滑耳道的作用,耳屎的出現在耳道與空氣之間建立緩衝帶,對耳道同樣有保護作用。

2.耳屎就是存在與耳道內的御林軍,可以防止細菌進入感染耳道,也可以阻擋沙礫、水進入耳道刺激破壞耳膜。

3.人體耳道細窄狹長,內部陰暗有濕氣很適合一些小蟲子寄居繁殖,耳屎所產生的異味能很好的驅離這些小蟲子,保護耳朵。

看到這兒,有人可能會說,耳屎既然會越掏越多,而且對身體有益的作用這麼多,那乾脆都不要掏了!那麼,不掏耳屎正確嗎?接著往下看!

一種說法——「耳屎」該掏!

有一些人的耵聹是黏液狀的,人們稱之為油耳,並且因為外耳道、中耳的炎症,或耵聹腺在某些因素下分泌迅速增多;又或者因為外耳道狹窄等原因,這時,耵聹就會和耳道內的脫屑混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大硬塊堵塞外耳道。

如果碰到這些情況,就可適當地將耳屎掏出,以免影響聽力。

對待「耳屎」的正確做法!

專家指出,綜合以上來看,該掏的耳屎還是要掏!那要如何正確掏耳屎呢?

1.大塊的耳屎可以掏出,但是細小的碎末儘量保留。日常個人掏耳朵都是用耳挖進行,耳挖採取刮刷的方式不但將大小耳屎盡數除去,還有可能刮傷耳道,引起炎症甚至病變。

而醫生掏耳屎確切的說不是掏而是捏,因為醫生用的一般是鑷子,在不接觸耳道的同時輕輕將耳屎捏出或者夾出。

2.目前,兒童「耳屎栓塞」的現象比較嚴重,「耳屎栓塞」可以簡單理解為耳屎過多,尤其是幼兒園以及小學生的情況更為嚴重,兒童身體發育還不健全,身體免疫力弱,耳道更加細小,耳屎的自然更替機制尚不能有效的運轉,所以導致耳屎堆積。

這會對兒童的聽力發育造成不利影響,也會引起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多種病症,因為人體五官相通,耳屎堆積也會引起頭痛、頭暈、反射性咳嗽等,危害性不容小覷。

家長必須時刻關注孩子的耳屎堆積情況,可以根據醫生的指導自行緩緩捏出孩子耳屎,也可以直接求助醫生,畢竟醫生更專業。

3.掏耳屎風險性很大,操作不慎致病致聾都有可能。家長應防止小孩自己掏耳屎,避免意外發生。同時大人掏耳屎也要格外當心。

小編說兩句

正常情況下,耳道有自潔功能,即使你不掏也會堵塞耳朵,但是有些時候可能會出現耳屎不脫落導致耳朵堵滿了,覺得耳朵悶,而且耳屎很堅硬,掏不出來,千萬別自己硬掏,還是到醫院找醫生幫忙吧。醫院有專門軟化堅硬耳屎的滴耳劑,可以在耳屎浸泡鬆軟之後,再用專門的機器衝出來。

耳屎發粘髮油的人,建議平時注意不要進水,不要經常掏耳朵,注意清潔,一個月最少兩次用棉簽粘消炎水洗下,因油耳很容易發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