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便秘,別只會用開塞露!

週六之於 發佈 2024-05-04T05:38:52.015159+00:00

以下情況需要至少存在 3 個月,且從初次出現症狀到確立診斷至少要有 6 個月:至少滿足以下 2 項:▸ 超過 25% 的排便感到費力。

據統計,美國、歐洲和香港地區,糖尿病患者的慢性便秘患病率分別為 10%、13% ~ 22% 和 28%,受便秘困擾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多。

針對這些便秘的糖尿病患者,只會使用「開塞露」就夠了嗎?

1便秘對糖尿病患者有哪些危害?

不管有沒有糖尿病,慢性便秘患者的生活質量都顯著降低,因為長期反覆便秘會引發疼痛、焦慮、抑鬱、睡眠障礙等多種問題。部分便秘患者還會因為濫用瀉藥或反覆就醫,面臨沉重的經濟負擔。

便秘還與痔、肛裂、直腸脫垂、腸梗阻等肛腸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慢性便秘在結直腸癌、乳腺疾病、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的發生中也可能起重要作用

更危險的是,因便秘導致的大便用力,會誘發眼底出血、心肌梗死、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甚至導致失明、癱瘓、死亡。

弄清楚糖尿病導致便秘的機制,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法,對緩解糖尿病患者的便秘、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和長度,非常重要。

2為什麼糖尿病患者容易便秘?

大多數觀點認為,糖尿病患者出現慢性便秘,和胃腸始動細胞 Cajal 間質細胞(ICC)功能喪失導致結腸傳輸減慢、平滑肌肌病,以及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導致的胃腸蠕動減慢、直腸肛門括約肌功能失調、直腸感覺功能下降有關。

糖尿病患者存在的免疫紊亂、慢性炎症、胃腸蠕動減慢等,還可導致腸道菌群失調,進一步加重便秘。

長期血糖過高和飲水量不足導致大便乾結,年紀增大後熱量攝入減少、活動量減少、合併多種疾病、多重用藥「包括抗膽鹼能藥物、阿片類藥、鈣劑、鈣通道阻滯劑和 NSAID 等」,確診糖尿病後長期處於焦慮或抑鬱狀態等,也是導致慢性便秘的可能因素。

當我們在臨床上遇到受便秘困擾的糖尿病患者時,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呢?

3警惕報警症狀,明確便秘診斷

每個人對便秘都有自己的理解,有人覺得大便太硬就是便秘,有人覺得每次大便量太少就是便秘,有人覺得排便費力就是便秘,還有人覺得有排便不盡感就是便秘。

所以,需要有一套規範的診斷標準,幫助醫生識別出那些真正有便秘、真正需要治療干預的患者。

目前比較推薦的,是功能性便秘的羅馬 IV 診斷標準以下情況需要至少存在 3 個月,且從初次出現症狀到確立診斷至少要有 6 個月:

(1)至少滿足以下 2 項:

▸ 超過 25% 的排便感到費力

▸ 超過 25% 的排便為塊狀糞便或硬便

▸ 超過 25% 的排便有不盡感

▸ 超過 25% 的排便有肛門直腸梗阻/阻塞感

▸ 超過 25% 的排便需要採用手法輔助(如手指輔助排便、盆底支持)

▸ 自然排便次數少於每周 3 次

(2)不使用輕瀉藥就很少能排稀便

(3)不滿足腸易激綜合徵的診斷標準

讓患者記錄一下排便日記,有助於準確診斷。

診斷慢性便秘後,先不要急著治療,應該再看看患者有沒有報警症狀,以及早發現嚴重的器質性疾病。報警症狀包括:便血或大便隱血陽性、明顯體重減輕、結腸癌或炎症性腸病家族史、貧血等。

遇到上述情況,可以把患者轉診給消化科醫生,進行更細緻的檢查。

4糖尿病患者便秘如何治療?

治療糖尿病便秘的基石肯定是控制好血糖,延緩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發展,這一點無需多言。

✧ 首先要做好患者教育,改變不良生活方式。

(1)告訴患者並不需要強制每天排便,也不需要因此濫用瀉藥。1 天 3 次大便 ~ 3 天 1 次大便,都是正常的。

(2)推薦在清晨起床後和飯後 2 小時內嘗試排便,集中注意力,採用蹲位排便

(3)高纖維飲食聯合充足的飲水(1.5 ~ 2 L/d),是最符合生理且最有效的通便方法;高纖維飲食同時也有助於血糖控制。常見食物包括粗糧、柑橘類水果、豆類等。

(4)增加運動量,對平時運動較少和年紀較大的便秘患者,效果更明顯。推薦規律的有氧運動,如步行、騎自行車等,每天 30 ~ 60 分鐘,每周不少於 2 次

✧ 其次,採取藥物治療。

(1)容積性泄劑「膨脹性泄劑」

如歐車前、聚卡波非鈣、麥麩等。不良反應小,可以長期使用。它們的作用類似於高纖維飲食,可增加糞便的含水量和體積,因此服用時也需要充足飲水。

(2)滲透性泄劑

臨床上用的最多的聚乙二醇、乳果糖、山梨醇都屬於這一類藥物,通過刺激腸道分泌水分,增加糞便體積,來促進排便。不良反應罕見,均可長期使用

但需要注意,在腎臟和心臟功能不全的患者中,過量使用這類藥物,可能導致電解質和容量超負荷

(3)刺激性泄劑

如比沙可啶、酚酞、番瀉葉、匹可硫酸鈉等,可增強腸道動力、刺激腸道分泌,通便效果更顯著。但長期使用易導致藥物依賴、吸收不良、電解質紊亂和結腸黑變病,所以僅推薦作為補救措施短期、間斷使用

(4)其他藥物

對於頑固性便秘患者,可嘗試使用新型通便藥物,如普蘆卡必利、魯比前列酮和利那洛肽,但這些藥物尚缺乏在糖尿病便秘患者中的應用研究

圖源:作者製作

✧ 重度、頑固性、難治性便秘患者,可考慮轉診給更加專業的消化科醫生,進一步分析患者的便秘類型和原因,再採取相應的治療手段,如:

▸ 對有糞便嵌塞者,需要先碎裂糞塊、解除嵌塞,再用灌腸的方法排空結腸,然後給予滲透性泄劑,使患者至少能隔日排便 1 次

▸ 對有排便功能障礙(如排便協同失調)的患者,可嘗試生物反饋療法,糾正排便時盆底肌和肛門外括約肌的不恰當收縮

▸ 對合併焦慮、抑鬱等精神心理症狀的便秘患者,建議先進行心理評估,再給予相應的治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