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問診能否解開宅家用戶的「疑心病」

懂懂筆記 發佈 2020-02-13T07:07:02+00:00

「在家宅的時間長了,有點兒頭疼腦熱就擔心自己是不是中招了。」最近,不少微博網友表示,在家待久了,一有咳嗽、打噴嚏的狀況就懷疑自己是不是感染了新冠病毒。


「在家宅的時間長了,有點兒頭疼腦熱就擔心自己是不是中招了。」

最近,不少微博網友表示,在家待久了,一有咳嗽、打噴嚏的狀況就懷疑自己是不是感染了新冠病毒。有不少人還仔細查詢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狀,試圖通過自行對照排除感染,以求安心。

懷疑自己感染病毒的話題,甚至曾一度衝上微博的熱搜榜。儘管有心理專家稱,通過轉移注意力可以穩定情緒,從而減輕「疑病狀態」,但還是有大量網友因為咳嗽、咽痛害怕得不行。

這種焦慮,促使眾多線上醫療服務平台紛紛上線在線問診功能,供網友諮詢、判斷一些簡單的、常見的疾病。有的線上醫療應用更是從最初的有償診療,開放為全民免費在線診療。

有數據顯示,某線上醫療服務平台號召全平台21萬名公立醫院醫生加入在線義診,每日的問診患者總數均在12萬以上,每日上線進行回復的醫生數在2萬以上,已為全國百萬人次提供免費醫療諮詢。

36氪的報導顯示,來自平安好醫生App後台大數據顯示,疫情期間,40%的平台用戶關心如何預防冠狀病毒感染;25%的人諮詢出現咳嗽發燒是否意味著感染新冠狀病毒;10%的人詢問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方式。而丁香醫生的相關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在線諮詢問題主要集中在判斷自身症狀是否為新冠病毒引發的肺炎、口罩常識及低熱處理方式等,占比高達50%左右。

在線問診的熱度高漲,會讓網際網路醫療成為下一個風口嗎?

從焦慮、懷疑到信任

「那天出門買東西,回家後就咳嗽,而且乾咳沒有痰。」

這幾天,家住寧波的張女士差點被自己的「疑心病」嚇死。她告訴懂懂筆記,因為家中生活用品消耗殆盡,幾天前她戴著口罩驅車出門到某大型超市去購物。回家後,她發現自己有咳嗽畏寒的症狀。因為疫情的因素,她開始擔心是否是出門購物的期間,被他人傳染了病毒。

起初,愛人提議她通過醫療APP在線診療,但被她直接否決了。張女士篤定,看醫生重點在「看」,沒有實際的「望聞問切」,沒有醫學檢查設備,診斷結果是不可能靠譜的。

但現實是,如果去醫院看病,就要面臨著密集人群和交叉感染的隱患,如果自己只是普通感冒發燒,豈不是自找苦吃。糾結猶豫之下,她決定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試試原本不信任的在線診療。

​「我把愛人、孩子都趕進另一個臥室『隔離』後,開始上網諮詢醫生,沒有踏實的結果之前,我們三口就各住各的。」下載了兩三款線上醫療服務APP,都註冊之後,張女士開始在線尋找呼吸科專業醫師進行諮詢。經過一番在線問診,幾位醫生給出的判斷基本一致:因為外出購物室內外溫差太大,導致著涼引發了咳嗽、畏寒症狀。張女士按照醫囑選擇了感冒藥品,並接受了多喝水、多休息的建議。

「買藥可以在線下單,然後選無接觸配送,比線下去藥店買藥方便多了,風險也很低。」隨著咳嗽症狀好轉,張女士的焦慮也隨之消失不見。

同樣害怕上醫院看病會引發交叉感染的,還有江門讀者「采小風」。她長假期間宅在家裡跳繩時,不小心崴傷了腳踝,焦慮糾結之下也是第一個嘗試了在線診療。

「在線醫生讓我拍了腳踝的照片給他,然後讓我簡單做點動作,大致確定了傷勢。」經過一番診斷之後,醫生告訴采小風並未傷及骨骼,在進行冷敷以及用繃帶固定腳踝後,她購買並外敷了一些外用消炎藥膏。

其中有一個口服的消炎藥是處方藥,通過在線醫生開具的處方,采小風在線下的藥店得以購買,讓她感覺很方便,「這兩天認識的朋友有些感冒、發燒,或者腸胃不舒服,我也開始安利他們在線去看病,看一些小病真的比去醫院方便太多了。」

長達半個月的宅居生活,讓不少普通用戶開始嘗試用網際網路醫療工具在線尋醫問藥,能夠在家就診、上門送藥,省去了去醫院挂號、就診的時間精力,自然讓不少用戶感受到了便捷。

但是,網際網路醫療、在線診療也不是沒有短板。在醫生看來,這種方式的缺點又在哪裡?

在線診療的利弊與短板

「大家最近都選擇在線看病,也可以說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張趣(化名)是浙江金華一家三甲醫院的兒科醫生。去年年初,他「兼職」加入了一家線上醫療服務平台,成為該平台在線診療醫生隊伍中的一員。本著「合法」掙點兒外快的初衷,他利用休息、業餘時間,為平台上諮詢的用戶進行簡單的疾病診療。但在疫情之前,付費在線診療的用戶的確少得可憐。

「在線醫療模式的短板,在於醫生只能通過詢問用戶症狀,看手機拍的圖片進行簡單地診斷。甚至不能說診斷,只能是給一些治療建議。」張趣表示,無論是中醫的切脈,還是西醫的驗血驗尿等都不可能在線完成,醫生唯一能夠做的,只有通過問診以及觀察用戶提供的圖片,判斷一些輕微、簡單的疾病。

這些輕微病症主要是普通感冒、扁桃體炎、咽喉炎等輕症,甚至嚴重一些的流感和發燒,醫生都不敢建議用戶在家治療,「這也是過去用戶普遍不信在線醫療、在線醫生的主要原因。」

那麼,在線醫療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張趣表示,以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為例,有不少普通市民一有咳嗽、打噴嚏、低燒的症狀就十分緊張,恨不得立馬上到醫院去看發熱門診,「一般的發熱、咳嗽都去醫院就診,占用有限的醫療資源不說,本身發熱門診現在就有很大的風險。」

如果通過線上問診,大多數情況下,醫生是能夠通過分析判斷,確認用戶是否有必前往醫院作進一步確診和治療的。「即便沒有新冠肺炎疫情,冬季人們也容易感冒和咳嗽。在這個特殊時期,很多人神經繃得緊,一發燒一咳嗽就焦慮和害怕了。」張趣表示,近一周在線上諮詢的大部分都是發熱用戶,但詢問症狀後幾乎都是感冒症狀。

「想想看,這幾天向我諮詢的就有上百位咳嗽、發熱用戶,這麼多在線平台問診的量有多大?如果大家都往醫院就診,情況會怎麼樣?」張趣透露,不少用戶甚至害怕發熱被隔離,甚至還小新試探醫生「自己的在線問診是否會被記錄」,「一般發燒咳嗽不是什麼大事,真的沒有必要過度恐慌。」

正因為有了在線問診手段,才讓人口數量眾多的一二線城市中那些「疑心重」的用戶,避免因普通的發燒、咳嗽症狀往醫院扎堆就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減輕了醫院和醫生的負擔。

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疫情之後在線問診醫療領域勢必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這種觀點是否過於樂觀?

在線「分級診療」大勢所趨?

「在線問診最大的意義,是減輕一、二線城市中醫療系統的重負。」

閆佳(化名)是深圳一家網際網路醫療機構的合伙人,她告訴懂懂筆記,以前很多用戶都不信任在線問診醫療,認為沒有檢查、化驗流程,僅憑「三言兩語」就確定用戶的疾病,顯得有些兒戲。

然而,這次疫情讓很多城市的居民響應要求宅在家中,也因此「被迫」了解和接受了在線問診方式。因此,業界也認為這次疫情是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的「大考」和契機。如果能在當下給廣大用戶良好的診療體驗,應該很快培養起更多用戶應用在線醫療的習慣。

​「這裡面的意義是深遠的,如今深圳隨便看個病都要搶號、挂號、預約,讓不少市民感到頭痛。」閆佳強調,由於一線城市的醫療資源壓力大,市民日常看病難普遍存在,除了重症急診,很多輕症疾病也要預約,造成很多患者就診不及時的難題。

在她看來,很多人嫌麻煩對輕微症狀採取自行服藥治療,由於缺乏科學用藥指引,運氣好的輕症自愈,運氣不好的把輕症拖延成了慢性疾病,「如果通過完善的在線醫療體系,做分級診療篩選,看病難的情況就會好很多。」

閆佳表示,「如果市民一有咳嗽感冒就都往醫院、社康扎堆,建多少醫院、社康都是不夠的。」線上醫療對於輕症疾病具備社區醫療門診相似的診療效果,如果輕症疾病患者通過在線問診,在專業醫師的用藥指導下科學用藥,就能除減輕醫院的診療負擔,同時還能避免患者盲目用藥,導致病情的延誤。

通過走訪業內專業人士,懂懂筆記還了解到,專業在線醫療平台的醫生都是正規醫院的坐診醫生,會根據用戶的症狀進行判斷,給出專業的診療建議。相關人士指出,「在線醫療的作用是疾病前置篩選、輕症分級治療,是線下醫療的輔助以及補充,有助於平衡各級、各區域的醫療資源。」

因此,網際網路醫療的另一個主要作用,就是緩解一、二線城市醫療資源「擠兌」的現象,避免醫療資源被過多占用。

【結束語】

疫情期間,隨著越來越多宅在家裡的用戶通過線上問診方式診斷自己的症狀,也讓更多人了解和認可了這種方式。雖然像業內人士說的那樣,在線醫療僅僅只是傳統醫療的輔助手段,是部分疾病前置的篩選工具,是分級醫療的細分體現,並不能代替傳統醫療。但是疫情之下,這種方式確實為更多用戶提供了日常的疾病預防、診療及康復指導等全方位、專業的健康支持。真心期待在規範發展的前提下,網際網路醫療行業能夠在疫情結束後為百姓提供更多的幫助,讓「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能夠真正智慧、便捷起來。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