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牛各部位解析

小天天美食 發佈 2020-02-11T05:52:02+00:00

日本和牛各部位解析牛肉根據其部位、切割方法的不同,其美味也各不相同。只有充分了解各部位的特徵,才能充分發掘出各種美味的料理方法。新鮮日本神戶松阪牛肉鬆阪牛A5松阪牛肉 A5 神戶牛肉肉眼 - リブロース英文稱之為rib rosast,是裡脊肉中最核心的部位,位於肩胛肉與西冷中間。

日本和牛各部位解析

牛肉根據其部位、切割方法的不同,其美味也各不相同。只有充分了解各部位的特徵,才能充分發掘出各種美味的料理方法。

松阪牛A5

肉眼 - リブロース

英文稱之為rib rosast,是裡脊肉中最核心的部位,位於肩胛肉與西冷中間。這裡也是牛肉各部位中脂肪含量最多的位置,瘦肉與脂肪達到了完美的平衡,因此很容易形成「霜降」,肌理細膩、肉質柔軟、光澤出眾。美麗的大理石紋路昭示著脂肪的完美分布,入口後脂肪的香甜瞬間盈滿口腔,口感簡直如絲般柔滑,無論從哪方面看都是美味的NO.1。如此高品質的部位,無論是火鍋、燒烤還是牛排都非常合適。

神戶牛肉A5肉眼

牛肩裡脊肉 - 肩ロース

肩ロース是位於肩背上的長裡脊肉,也是最接近頭部的部分。這一部位由於經常活動,因此肉質柔軟細膩、風味優良。相比肋骨通脊而言,紅肉較多,脂肪含量適中,比較容易有霜降,油脂的甘甜及紅肉的香氣相得益彰,多用於日式牛肉火鍋、燒烤以及牛排。

牛肩肉- 肩肉(ウデ)

肩肉(ウデ),正如其名位於前肢的肩膀位置。由於該部位運動較多,因此肌肉結實而富有彈性,肉色鮮紅艷麗,美味多汁,適合煎、炒、烤等。

三筋 -ミスジ

牛肩胛骨內側的肉,1頭牛身上只能提取5Kg左右,其中最高級的部位只有1kg。非常珍貴,甚至有「幻の部位」之稱,脂肪含量十分豐厚,入口能夠感覺到脂肪如雪花般在口中融化的香甜脂味,那口感甚至可與藍鰭金槍魚相媲美。ミスジ作為稀少的部位非常受歡迎,是做刺身的首選,或者稍微切厚一點輕烤一下,蘸取芥末、醬油和鹽一起食用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總的來說,ミスジ是一定要品嘗一次的高級部位。

西冷-サーロイン

牛脊背的後半段即上腰肉,是牛肉中最高級的部位。肉質非常柔軟細膩,脂肪分布細密,布滿美麗的大理石紋路,霜降程度十分明顯,即可做牛排,也可薄切做涮牛肉。經炙烤後脂肪完美的與鮮甜的牛肉融為一體,入口嫩滑,鮮美多汁,是燒肉中的高級品。

菲力- ヘレ(ヒレ)

即裡脊肉,位於牛腰肉內側細長的部分。一頭牛僅有3%的部分可稱為ヒレ,十分稀少,是可與肋眼、西冷爭鋒的高級部位。其中最優質的中心部分也被稱為「夏多布利昂」,價值相當可觀。菲力的特點是肉質十分柔軟細嫩,可以用於生食。菲力是燒烤的極品,其棉花糖般柔軟的口感與微甜鮮美的風味讓人著迷,你唯一需要思考的只有一件事:如何讓它不那麼過分的好吃。

牛肋排- カルビ

牛肋排就是肋骨周邊附有的肉,脂肪含量較為豐厚,一片片乳白的雪花均勻的分布在牛肉之中,這正是其美味的秘密。牛肋排屬於比較平價但口感不錯的品種之一,在燒肉店也屬於人氣單品,經過烤制後脂肪的香氣與瘦肉略帶嚼頭的口感完美融合,因此深受日本人青睞。

牛屁股肉- ランプ

牛內側大腿靠近屁股的紅肉,肉質特別柔軟,風味極佳。瘦肉中夾雜著適度的脂肪,適合各種烹調方法,燒烤、火鍋、牛排味道都很好,另外也可用於刺身,風味絕佳。

圓形- マル

後腿肉的一部分,是臨腰臀肉下部內側的球狀紅肉。此部位脂肪含量較少,全是精瘦的赤肉,可直接切薄片用於火鍋、燒烤。

腿內側-內モモ

後腿肉之一,是位於後腿胯根內側部位的肉。在牛肉各部位中,此處的脂肪含量是最少的,對脂肪感到負擔的女性和老年人也能放心食用。通常所謂牛肉的「赤身」,指的就是腿肉的部位。內モモ肉色紅嫩口味清爽,適合製作軟炸牛排、烤牛肉以及生食。

腿外側-外モモ

後腿肉之一,位於後腿胯根外側,脂肪很少,比起內モモ 肉質稍硬,是各部位中肉質最粗糙的部位。但牛肉風味很濃,適合製作烤肉、咖喱牛肉、燉牛肉湯等料理。

肋脊- 前バラ

バラ是あばら的簡稱,即胸肋的意思。這個部位的「三角バラ」是人氣美食,相當受歡迎。因為是肋骨附近經常運動的部位,因此肉質較為結實,稍有硬度,一般會被切成薄片做烤肉使用。

三角肉 -三角バラ 極上(カルピ)

即三角肉,是前バラ中包含的部位,一般是由牛第一根到第六根肋骨剔出的三角形部位,故名三角肉。三角バラ堪稱是牛五花或者牛肋排中的頂級品種,是當之無愧的王者。1頭牛中只能取出2枚三角バラ,非常稀少珍貴。三角バラ在烤肉店是最受歡迎的品種,淡粉的牛肉中夾雜著雪花般美妙的豐厚脂肪,一口咬下,鮮甜的肉質充盈滿口,如果想要吃一頓奢侈的烤肉,三角バラ是最好的選擇。

後胸肉- 友バラ

後胸肉,內側腹橫肌排。此部位油脂豐厚,適合作為烤肉使用,能夠很好的品嘗到脂肪的甘美與牛肉的濃烈滋味。

腹部上側的肋脊- 中バラ

腹部上側的肋脊為「中バラ」,此處瘦肉與脂肪層層交替重疊,因此被稱為「五花三層肉」。適合咖喱、燉煮、炒。

牛頸肉 -ネック

顧名思義,是脖子上的肉。此部位脂肪較少,肌理較粗,帶有較多肉筋,因此肉質較硬,但是肉味濃厚,適合重料燉煮,如做咖喱、土豆燉牛肉等。不太適合用作烤肉。

牛小腿肉- スネ 牛脛

即牛小腿肉,有大量的筋,肉質比較硬,但口感濃郁,牛肉風味十足。用此部位製作的肉糜是最高級的,此外,小腿肉因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也適合燉煮和做湯。

牛舌 -タン

牛舌,又可分為舌尖肉、舌中肉與舌根肉,口感也有所區別。舌尖肉口感較為緊實,舌中肉則更加柔嫩,富有彈性,至於富含脂肪的舌根肉,則是整根牛舌中最高級的部位,尤其適合製作烤牛舌,特別是厚切牛舌,口感軟嫩多汁又有嚼勁,風味絕佳。新鮮度好的牛舌製作刺身也是絕品,另外,慢煮牛舌也是柔嫩多汁,入口即化,非常美味。

牛臉頰肉- ツラミ

牛的太陽穴及臉頰部分,一頭牛隻有幾公斤的稀少部位。適度的脂肪是其美味的基礎,如果有幸見到有店鋪售賣,請一定不要錯過哦。

牛尾- テール

和牛的牛尾和普通的牛尾不同,也是布滿雪花,膠原蛋白含量十分豐富,多用於煮湯,風味十分濃厚。

牛尾可做湯

可燒烤

尾根肉- イチボ

也有叫股腿肉,總的來說就是從後腰至臀部、直至後腿部位的肉。尾根肉脂肪含量不高,入口不會太油,能夠感覺到赤肉特有的嚼勁,由於靠近尾部,所以會略帶膻味,烹飪時稍加醃製會更好。

喉軟骨 -ウルテ

即氣管中的軟骨,口感較脆。

牛的第一胃- ミノ

牛的第一胃,亦稱「牛瘤胃」,很有嚼勁,入口彈力十足口感極佳。

牛的第二胃- ハチノス

牛的第二胃。其蜂巢狀的外形與頗有嚼頭的口感令它備受歡迎。

牛的第三胃- センマイ

牛的第三胃,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牛百葉」,口感比較爽脆。

牛的第四胃- ギアラ

牛的第四胃室。風味濃厚,口感堅實有嚼頭,作為烤肉相當受歡迎。

子宮- コブクロ

牛的子宮。肉質比較柔軟,脂肪較少,味道比較清淡。

大腸- シマチョウ

牛大腸,口感柔糯,彈性十足。還有一個好處是可根據自己的喜歡來調節脂肪含量,個人建議在烤制時脂肪不要去除的太過乾淨,將大腸烤的略焦時食用最為美妙,外層有點焦脆的口感,一口咬下,內層卻是軟糯的,帶著脂肪融化的香氣和鮮美的汁液,難怪圈粉無數。

小腸- マルチョウ

比較柔軟,燒烤之後食用,油脂會在口中慢慢化開,同時腸壁卻仍是彈性十足。

牛心- ハツ

牛心,脂肪含量很少,質感細膩,口感清脆有彈性,非常健康。

牛肺- プップギ

牛肺,味道比較清淡,口感富有彈性。

牛腎 -マメ

腎臟,脂肪含量少,但維生素含量很豐富。這個部位多少有些腥臊味,在食用之前一定要處理乾淨。

牛肝- レバー

牛肝,營養價值是毋庸置疑的,而烤熟後的牛肝口感鬆軟粉嫩,堪稱是內臟中的王者。

牛的胸腺和胰臟- シビレ

口感非常獨特,柔軟而滑嫩。

動脈管-タケ

靠近心臟的動脈部分,像軟骨一樣口感很脆。

食管- ネクタイ

牛的食道部分。

橫膈膜- ハラミ

橫膈膜,是牛胸靠近肋隔膜系統的總稱。此部位既有柔軟的脂肪,又有豐厚濃郁的肉味,而且便宜好吃,作為烤肉是非常受歡迎的。其外觀和口感都與正肉十分相似,因此常常被食客混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