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在職場中變得成熟,更容易讓人信任?|乾貨分享

璃語職美人 發佈 2020-03-28T05:34:41+00:00

曼麗畢業一年多,論理說早已不是什麼「職場新人」了,不過讓曼麗頗為困惑的是,領導總是說她不夠成熟,給人感覺不踏實不靠譜,而在現實中,這一點也影響到了曼麗的職業發展。


文| 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我知道,關注這個公眾號的有不少年輕的90後甚至00後們,他們不止一次地在後台給我留言,大意是——該如何在職場中變得成熟起來?


這讓我想到了一個真實的案例故事。


為敘述方便且保護當事人隱私,我們姑且稱之為「曼麗」好了。


曼麗畢業一年多,論理說早已不是什麼「職場新人」了,不過讓曼麗頗為困惑的是,領導總是說她不夠成熟,給人感覺不踏實不靠譜,而在現實中,這一點也影響到了曼麗的職業發展。


那麼,到底該如何變得成熟,讓人信任呢?


今天這篇,就是從我經手的案例當中整理出來的一些經驗分享,希望能給你帶來啟發和幫助。


一、什麼是成熟?


從我的觀點來看,衡量一個人是否具備職場成熟度,不是看這個人表面上多麼圓滑世故,而是在於這個人為人處世背後的思維和方式。


  • 職場成熟度高的人相對而言,具備較強的內心防禦系統以及行動外化的系統,表現在情緒層面,是較為穩定平和的;
  • 而職場成熟低的人相對來說,由於內心防禦系統不強大,也沒有形成很好的行動外化系統,所以在情緒層面,這些人往往容易受情緒牽制,甚至於會把一些情緒遷怒於他人身上,等等。


事實上,成熟是個複雜的概念,而在職場中,多半指的是「心智成熟」和「情緒成熟」


那麼,在職場中,為何有些人總會給人一種不成熟的印象呢?


從我經手的諮詢經驗來看,很多人的不成熟,主要源於兩點。

1、非黑即白的絕對化認知。


在職場中,有些人會特別死板嚴肅,他們有一套非常情緒和穩定的價值觀念,過於依賴制度化的規則,喜歡動輒就對人和事下「終極式」判斷,反而不利於他們的職場發展,更不利於他們的職場成熟度。


要知道,職場中充滿了不確定性,總有些難以釐清的糾纏,尤其是人際關係等方面必然繞不開人性,你很難做出是非黑白的判斷。


2、凡事總是「自我為中心」;


還有一種人也是不成熟的重災區,他們是典型的「自我為中心」。


這種人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不會顧及到規則,更不會考慮他人感受,在他們的世界中只有自我。


所以他們看不見別人和自己的不同,一味按照自己的方式和習慣揣測和解讀他人;同時說話做事從來不會為他人考慮,總是給對方帶來不舒服的感受,導致職場人際關係不順,也著實是意料之中的事。


二、想要成熟,必須擺脫一個思維


如果一個人想要擺脫不成熟成長為「成熟」的職場人,需要從思維層面做哪些努力呢?


在我看來,最核心的一條莫過於:擺脫過度揣測和想像。


來訪者小宇(化名)曾經被領導同事批評說「不成熟」。


通過諮詢中的溝通,我發現,小宇最大的問題在於,遇事總容易「過度揣測和猜想」。


比如,領導給他布置一個臨時性的任務,小宇就會琢磨——


  • 為什麼領導會讓我做?
  • 這個任務究竟是好是壞?
  • 如果做砸了,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影響?

......


結果,本來挺簡單的事兒,到了小宇這裡由於想的過於複雜,常常邁不開手腳,導致效率低下,一來二去,領導覺得小宇這孩子不頂事,後面就慢慢將其「邊緣化」了。



還有個來訪者小雲(化名)也是成天瞎焦慮,本職工作沒有起色不說,業餘愛好方面也沒有任何進展。


原來,小雲畢業後考進了體制內,按照她的說法,她就看中了這個崗位的清閒,原打算自己上個輕鬆的班,業餘時間可以發展點愛好什麼的。


小雲剛開始工作的前兩年尚且輕鬆,但業餘時間多了之後,小雲就一直在想,到底該發展什麼愛好呢?......


就這樣想了一兩年,始終不知道該發展啥。


到了後來,小雲所在的單位進行了改革調整,工作量一下加了幾倍,這讓小雲很焦躁,她覺得空閒的時間太少了,又怎麼發展愛好呢?


沒錯,適度焦慮有助於我們保持一定的「張力」應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但如果過度揣測和想像的話,由於每一種想法都有好壞兩面,特別容易陷入糾結中,從而導致行動力不足。


三、三大建議,提高成熟度


有哪些建議,可以有助於我們提高職場成熟度呢?


1、聚焦當下發生的事情上;


很多時候,在沒有真正做一件事情之前,過度的擔憂往往只是「作繭自縛」。


  • 永遠不要試圖做之前想的多麼盡善盡美,而是要在做的過程當中不斷優化與提高。


比如,放在前文小宇的案例中,當領導布置臨時性任務的時候,作為一個成熟的職場人,他最應該做的,就是釐清領導的期待和要求,再去按照具體要求行動,達成領導的期待。


放到前文小雲的案例中,小雲應該做的,是親身嘗試與實踐,而不是停留在腦海中空想。


比如,小雲覺得自己喜歡寫作,那就在相關的平台上註冊寫文章啊,等你寫了一篇、兩篇甚至上百篇之後,你自己收到的反饋到底如何,自己還有沒有繼續寫作的慾望和動力,才是檢驗自己是否真的愛好這件事的重要標準。


2、把問題縮小到具體的一件事上;


來訪者孫玲(化名)自述常年深受職場人際關係的困擾,她覺得同事們都對她很不友好。


這個時候,想要真正像個成熟的職場人那樣思考,孫玲最應該做的,恰恰是要把這種「寬泛」的問題縮小到具體的事件當中,才可能分析出真正的根源所在。


例如——


  • 是所有的人都對我不友好,還只是個別人對我不友好?
  • 這些人對我不友好的具體證據和事實有哪些?
  • 他們做的哪件事情,讓我感受到了攻擊與敵意?

......


通過諮詢梳理我發現,原來,孫玲並不是人際關係真的出現了問題,而是在和銷售部的某個同事的工作對接中,由於兩個人的特質和脾性截然不同,導致孫玲的感受十分糟糕。


通過專業的諮詢分析,孫玲終於明白了這位同事言行背後的原因,同時也明白了自己為何會有這些不舒服的感受。


諮詢後的孫玲表示內心如釋重負,感覺背負了多年的包袱突然放下來了:原來自己並沒有之前想像的那麼糟糕。


3、學會分解目標,提高落地的能力;


比如,不少來訪者前來諮詢的時候都表示,希望自己的年收入能達到10w以上。


但問題在於,如何達到這個目標,通過哪幾個渠道達成,則是更需要去落地的部分。


比如,按照你目前的年收入,工資差不多一年能在七八萬上下,剩下的兩三萬缺口,你覺得怎麼彌補?


通常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 從本職崗位挖掘,是否可以通過KPI方面的努力,拿到不錯的獎金及提成,努力達到這個目標;
  • 從理財角度挖掘,你是否可以通過閒置資金的合理配置,達成這個目標;
  • 從副業角度挖掘,你認為有哪些和主業相得益彰的副業可以去做,這部分的收入大約多少,需要投入怎樣的時間精力,等等。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80%以上的不成熟,源於我們把問題無限放大,並沒有聚焦到真正實際的層面考慮,更別提去正確地行動了。


四、總結


想必每個人都期待自己能夠成為「情緒成熟」外加「心智成熟」的職場人。


但我們也要知道的是,成熟這件事情和一個人的經歷以及思維能力有著密切的關聯。


以上這些建議,在工作中堅持實踐,能夠在危機或困難面前,讓你少一些焦慮,多一些方法和思路。


我們不能期待自己一下子成為成熟的人,但我們完全可以用這些方法,抓住現實中每一次磨練自己的機會;而磨練的過程,恰恰也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必經過程。


「所謂生活的滋味不一定是你住在高級酒店的一刻,也不一定都是你一覽眾山小的感慨,而是我們乏味似水的時時刻刻。」——朱白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等。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歡迎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