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自動駕駛 KO 榜出爐:百度第一,特斯拉墊底,意不意外?

geekcar極客汽車 發佈 2020-02-29T04:07:01+00:00

通用Cruise 實力提升明顯通用 Cruise2019 年路測里程為 831040 英里,是去年的 1.86 倍。

一份爭議很大的自動駕駛年度報告

在自動駕駛領域中,加州車輛管理局(DMV)的自動駕駛報告一直被看作是各家自動駕駛能力的指引或者一份參考指南。就在昨天,2019 年自動駕駛年度報告新鮮出爐了,共計 36 家公司提交了報告,總的測試里程達到 288 萬英里。

先來看一個總覽:

百度力壓 Waymo,排名第一

Waymo 路測里程數占據半壁江山

Cruise 實力提升明顯

中國/華人無人駕駛公司占據榜單半數以上

特斯拉墊底

這個圖表里的衡量指標,也就是縱坐標,叫做 Miles per Disengagement(後簡稱 MPD),翻譯成中文,就是每英里脫離率,即無人車每行駛多少英里就會被接管一次,這是衡量一家公司自動駕駛實力的一個指標。

百度力壓 Waymo

根據這份報告顯示,百度無人車每行駛 18050 英里需要接管一次,對比之下,Waymo 無人車每行駛 13219 英里需要接管一次,從這個數據上來看,差異還是挺大的。

不過,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百度的路測里程只有 10.8 萬英里,Waymo 實際路測里程達到 145 萬英里,至於如何評斷,大家心裡應該有自己的標尺。

Waymo 路測里程數占據半壁江山

Waymo 去年在加州路測里程為 145 萬英里,超過公司在 2018 年的 120 萬英里,占據所有路測總里程的半壁江山,但是 Waymo 在其數據平台的仿真模擬路測數據已經超過百億英里,這方面的增量還是很大。顯然,對於 Waymo 來說,雖然路測里程增量有限,但是可以通過仿真來補齊短板。

而且,今年 Waymo 的脫離率也有所降低。之前每行駛 11017 英里接管一次,現在每 13219 英里才會接管一次。這一改進得益於 Waymo 算法能力的提升,降低感知識別中的誤報率以及所需的算力,同時縮短了識別時間。

通用 Cruise 實力提升明顯

通用 Cruise2019 年路測里程為 831040 英里,是去年的 1.86 倍(去年數據為 447621 英里)。脫手接觸率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2019 年上半年行駛 328285 英里,脫手接觸 43 次(每 7635 英里接管一次);下半年行駛 502755 英里,脫手接觸 25 次(每 20110 英里接管一次)。2019 年總脫手接觸 68 次,每 12221 英里接管一次,相較去年每 5202 英里接管一次進步明顯。

目前 Cruise 團隊人數已經從 800 人擴充至 1600 人;每周 2 次「大腦」升級,每四天發布一次自動駕駛 AI 系統升級;自動駕駛車隊每天通過 25000 個交叉路口平均每天在舊金山進行 1400 次無保護左轉;在過去的一年,已經花掉了 10 億美元。

從目前這份報告上的數據來看,Cruise 的付出沒有白費,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一點:自動駕駛是真的燒錢。

中國/華人無人駕駛公司占據榜單半數以上

過去的這兩年,中國/華人無人駕駛公司發展迅猛,在榜單中的實力和排名也是穩步提升。

在過去的一年,Pony.ai(小馬智行)路測里程為 17.48 萬英里,每 6476 英里接管一次,相較去年排名未發生變化,但是脫離率較之前降低了不少,進步明顯,就在前兩天,小馬智行宣布獲得豐田 4 億美元投資,顯然小馬智行的技術實力被認可了。

由華人朱家俊創辦的自動駕駛公司 Nuro 雖然排名略下滑,但是脫離率同樣下降。就在這個月,Nuro 無人配送車獲得豁免權,可以部署沒有後視鏡和方向盤的無人送貨車,兩年部署數量不超 5000 台,這件事對於整個自動駕駛行業來說,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同為初創公司的 AutoX 來到第四,去年第九,提升明顯;國內一家專注於重卡自動駕駛的初創公司 PlusAI 智加科技進入前十,排名第九;文遠知行 Weride 排名第十一。

值得一說的是,滴滴這次也是首次出現在這份報告中,剛上來就衝到了第八的位置。

因為內訌被強制清盤的 Roadstar 因為沒有提交報告將被取消加州路測資格,同樣被取消資格的還有小鵬汽車,原因也是因為沒有提交報告。

特斯拉墊底

今年的墊底冠軍是特斯拉。特斯拉的成績,實在是有點沒法說,大家自己看吧:去年特斯拉在加州自動駕駛路測里程為 12.2 英里,接管次數 0(你品,你細品)。而且,去年和前年特斯拉都沒有提交報告。

顯然,特斯拉覺得這個報告意義不大,然後又不想被吊銷路測牌照,稍微跑了跑,有個數據可以交差就行。

但是,有一點你必須承認,特斯拉一定是自動駕駛行業中無法忽視的掃地僧,畢竟馬斯克表示要在今年實現百萬 Robotaxi 的上路,值得期待。

再補充一句,蘋果這次摘掉了倒數第一的帽子,來到第 13 名。看來,收購 Drive.ai 之後,蘋果也要慢慢開始發力了。

It’s time to do something

以上就是這份報告的全部內容。但是似乎,大家對於報告反映的內容並不買帳,覺得太不靠譜,水分太大了。

Aurora 對這個報告以及測試指標表示懷疑。創始人、自動駕駛大神 Chris Urmson 說:「如果我們在沒有任何行人、車輛,路況很簡單的地方行駛 1 億英里,那脫離率其實和在匹茲堡那種路況複雜的城市行駛 100 英里沒什麼區別。」

Cruise 聯合創始人兼 CTO Kyle Vogt 表達了類似的觀點:「請記住,在標誌清晰的高速公路或寬闊的郊區道路上行駛與在混亂的城市環境中行駛是不一樣的。」

總部位於舊金山的自動駕駛卡車初創公司 Embark 則表示在公司內部不會再以脫離率作為評判標準,而是以一種新的指標體系作為評判標準,並決定不發布 2019 年的路測報告。

Waymo 更是連發七條 Twitter,以示不滿:「脫離率並不能反映 Waymo 的真實實力,Waymo 路測經驗主要來自於加州之外的底特律和鳳凰城,這些經驗為數十億英里模擬仿真得到的算法進行全系統驗證,這種方式與 Waymo 在加州所做工作無關,Waymo 在加州的實際工作是工程開發,我們認為以脫離率作為性能評斷標準並不合理。」

其實,對於報告的專業性和準確度的質疑並不是現在才有的,因為 DMV 的報告確實做的不夠嚴謹。首先,大家測試環境不盡相同,比如 Waymo 和 Cruise,前者路測主戰場在加州之外的底特律和鳳凰城,而後者主戰場在路況複雜的舊金山,這兩個地方的環境變量並不一樣;其次,關於「脫離率」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怎樣的接管才是真正應該被計入的有效接管,怎樣算是無效接管,就像 Urmson 說的那樣:「 如果沒有明確的定義,那麼這些數字又意味著什麼?」;而且,關於脫離率以及路測的評估都是由這些公司自行評斷,也就是說, 參與的公司既是參賽者也是自己的吹哨人 ,所以這就會導致提交的報告可能會摻水分,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 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因為這些制度上的不完善以及監管上的漏洞,現在終於招來了大家的不滿。

看來,是時候制定新的自動駕駛性能評判標準了。

作者:楊建文

作者問答

問:對於這份自動駕駛年度報告,你怎麼看?

每篇 GeekCar 原創文章的作者會向大家提出一個相關的問題,GeekCar 也很想知道大家的想法,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歡迎大家踴躍回答!

點擊菜單欄「文章專欄」

閱讀你更喜歡的分類文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