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的諸宮調是一種什麼節目?

鐵劍幫幫主 發佈 2019-12-31T09:25:27+00:00

《水滸傳》中不僅寫了很多的英雄好漢,而且寫了很多民間藝術,諸宮調就是其中之一種。王婆給宋江介紹閻婆惜的時候說:「他那閻公平昔是個好唱的人,自小教得他那女兒婆惜也會唱諸般耍令。年方一十八歲,頗有些顏色。」閻婆介紹自己女兒閻婆惜的時候說:「我這女兒長得好模樣,又會唱曲兒。

《水滸傳》中不僅寫了很多的英雄好漢,而且寫了很多民間藝術,諸宮調就是其中之一種。


王婆給宋江介紹閻婆惜的時候說:「他那閻公平昔是個好唱的人,自小教得他那女兒婆惜也會唱諸般耍令。年方一十八歲,頗有些顏色。」閻婆介紹自己女兒閻婆惜的時候說:「我這女兒長得好模樣,又會唱曲兒。省得諸般耍笑;從小兒在東京時,只去行院人家串,那一個行院不愛他!」金聖嘆夾批道:「顯得是個歪貨。」諸般耍笑不一定就是諸宮調,很可能是調笑、戲謔、插科打諢一類的技藝,也有可能會唱幾句諸宮調小曲,但都不正規,顯然學了一點點皮毛,或者學歪了。


武松到了快活林的時候,看到了蔣門神的小妾。那小妾「原是西瓦子裡唱說諸般宮調的頂老。」什麼叫瓦子?瓦子又稱「瓦市」、「瓦肆」、「瓦舍」, 為表演場所,以極其豐富的曲藝說唱雜技等表演為內容,在宋代大興。宋代以前,城內街道上一律不准開設店鋪。晚上街上會實行宵禁。變化始於唐朝末年,到了北宋,商家街頭買賣既成事實,皇帝下詔,承認現狀。於是,大街上店鋪鱗次櫛比,熙熙攘攘。在大城市裡(比如開封),一類固定的聚會玩鬧場所也在熱鬧地點出現,種固定的玩鬧場所就叫「瓦子」。 之所以叫「瓦子」是因為當時沒有一個現成的名稱,古人發現這類玩鬧之徒忽聚忽散,猶如磚瓦之屬,便將其聚會玩鬧的場所稱作「瓦舍」、「瓦子」。南宋末年吳自牧在《夢粱錄》中寫道:「瓦舍者,謂其來者瓦合,去時瓦解之義,易聚易散也。」「瓦子」里玩鬧的項目很多,都有雜貨零賣及酒食之處,還有相撲、影戲、雜劇、傀儡、唱賺、踢弄、背商謎、學鄉談等表演,人們進去了,會有不少享樂,也要花費不少的錢兩。瓦子原在北宋盛行,汴京(開封)城內有50多家。到了南宋,臨安(今杭州)城內外也有瓦舍24座,名字都叫某某瓦,其中以眾安橋的北瓦最大。



什麼事頂老?頂老一詞出自元代商衟的《一枝花·嘆秀英》套曲:「生把俺殃及做頂老,為妓路剗地波波,忍恥包羞排場上坐。」在這裡就是指妓女、歌妓,是宋、元、明時的調侃之語。明代徐渭 《南詞敘錄》:「頂老,伎之諢名。」可見,蔣門神娶了一個妓女做小妾,而這個妓女會在瓦子裡唱諸宮調。由此可見,唱諸宮調的人身份地位都不高,很可能就是當時的妓女和戲子。很多女子是一身而二任,既是戲子又是妓女。有人考證過,古代戲曲文化傳播的主要場所是在青樓,而不是廟堂。


無獨有偶,在鄆城縣勾欄里唱諸宮調的白秀英也是如此的身份。據幫閒李小二對雷橫介紹:「都頭出去了許多時,不知此處近日有個東京新來打踅的行院,色藝雙絕,叫做白秀英。那妮子來參都頭,值公差出外不在。如今見在勾欄里,說唱諸般品調。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戲舞,或是吹彈,或是歌唱,賺得那人山人海價看。都頭如何不去看一看?端的是好個粉頭!」什麼叫勾欄?勾欄,又作勾闌或構欄,是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娛樂場所,多和瓦子有關,也是宋元戲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場所,相當於現在的戲院。唐代勾欄已同歌舞有聯繫。李商隱《倡家詩》有「簾輕幙重金勾欄」句,詩中所寫的「倡家」,就是擅長歌舞的伎藝人。到了宋代,中國城市的戲曲劇場已基本形成,也稱勾欄。果然,白秀英會唱,還是鄆城縣新任知縣的婊子。


雷橫「只見門首掛著許多金字帳額,旗杆吊著等身靠背。入到裡面,便去青龍頭上第一位坐了。看戲台上,卻做笑樂院本。」笑樂院本就是正戲開演以前的玩笑戲,多為以滑稽手段逗笑取樂的戲劇。白秀英父親白玉喬拿把扇子上台,開場介紹自己和白秀英的技藝。然後才是白秀英上場,「鑼聲響處,那白秀英早上戲台,參拜四方;拈起鑼棒,如撒豆般點動;拍下一聲界方,念出四句七言詩道:『新鳥啾啾舊鳥歸,老羊贏瘦小羊肥。人生衣食真難事,不及鴛鴦處處飛!』」白秀英上場有鑼聲襯托,開唱的時候敲著鑼定場,還有四句定場詩,接著就要介紹:「今日秀英招牌上明寫著這場話本,是一段風流蘊藉的格範,喚做『豫章城雙漸趕蘇卿。』」說了開話又唱,唱了又說,滿棚眾人喝采不絕。白秀英唱的就是「話本」,諸宮調又稱「話本」,話本本是民間說書藝人說話的底本,也是唱戲人唱戲的底本。像《西廂記諸宮調》卷一以「這本話兒」代指將要說唱的故事。諸宮調與民間說話是孿生的藝術種類,諸宮調作品出現的代言體虛實,與小說話本對人物聲口的模擬,有著密切的關係。


白秀英唱完一出,白玉喬預告下一出就要唱這一回便是襯交鼓兒的院本。在這個空檔,白玉喬去下面收賞錢。什麼是襯交鼓的院本?很可能就是打著交鼓唱的諸宮調。


諸宮調其實是中國宋代一種說唱伎藝,因集若干套不同宮調的曲子輪遞歌唱而得名。宮,是中國古代各種音階中的第—級音,以宮作為音階起點的曲子稱為宮調,由多種宮調組合成—個完整的長曲,就是諸宮調。


諸宮調與說唱、歌舞均有淵源關係,它繼承了唐代變文韻散相間的體制,發展了以同一詞調重複多遍並間以說白的鼓子詞,以一詩一詞交替演唱並與歌舞結合的「轉踏」和集合若干同一宮調的曲調為一套曲的「唱賺」的結構。比起鼓子詞、轉踏和唱賺來,諸宮調篇幅更大,結構也更加宏傳,可以表現更為複雜的內容。一方面,它既能象長篇敘事詩一樣,使故事得到自由發展;另一方面,它的部分唱詞又兼有代言體特徵,能造成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效果。由於它交互使用具有不同宮調、聲情的曲子,又為表達比較豐富的感情內容提供了條件。它是由說唱、歌舞到戲曲的演化過程中的過渡形式。


諸宮調始於北宋。宋代王灼《碧雞漫志》卷二載熙寧元年間「澤州有孔三傳者,首創諸宮調古傳」。吳自牧《夢粱錄》卷二十有「說唱諸宮調,昨汴京有孔三傳,編成傳奇靈怪,入曲說唱。」的記錄。諸宮調大約在宋金對峙期間已經成熟,並達到極高的水平,現存金中葉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可以說就是它的代表作品之一。


《水滸傳》中寫的唱諸宮調的人大多是婦女,身份比較特殊,既是戲子又是妓女或者是被包養的婊子。可見,宋代的戲子地位並不高。還可以舉一例的就是反賊王慶定山堡內段家莊看那個唱諸宮調的粉頭,莊客介紹:「段氏兄弟向本州接得個粉頭,搭戲台,說唱諸般品調。那粉頭是西京來新打踅的行院,色藝雙絕,賺得人山人海價看。」王慶到了的時候,戲還沒開始,他只顧著在戲台下賭博,打架,當那粉頭上台唱笑樂院本的時候,他連看也沒看一眼,眾人也不看戲了,都來看王慶和人打架。王慶因此做了段家莊的女婿,娶了段三娘。


那個唱諸宮調的粉頭,其實也是個妓女。很多古代說書女藝人也是妓女,到一個地方先要拜碼頭,找到當地有勢力的人做庇護。白秀英找的是老相好————鄆城縣新任知縣,其他的只能找當地有名望的或者地頭蛇了。


此外,水泊梁山的音樂家鐵叫子樂和會諸般樂品,一定會唱諸宮調;還有會諸般樂藝的浪子燕青,既會品竹調絲,又能唱得舞得,拆白道字,頂真續麻,也一定是個會唱諸宮調好漢。只是他們倆的社會地位都不高。


現在好了,藝人地位高了,只是諸宮調已經發展為更為成熟的樣式,不再是原原本本的那個節目了,也失掉了原汁原味的色彩和味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