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追隨孫中山革命的元老,因政見不同被蔣介石殺害

舊時樓台月 發佈 2020-05-13T00:32:28+00:00

這些經歷雖然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很多災難,但是不能否認正是因為這些艱難與阻礙才磨練了中國人民堅毅的性格與永不服輸的意志,也正是因為經歷過這些關乎全民族命運的事情,所以中華民族在面對危機的時候才會更加團結,才會更加有民族凝聚力。

在中國的近代史中,我國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相反我們國家經歷了很多政治變動以及外部侵略等。這些經歷雖然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很多災難,但是不能否認正是因為這些艱難與阻礙才磨練了中國人民堅毅的性格與永不服輸的意志,也正是因為經歷過這些關乎全民族命運的事情,所以中華民族在面對危機的時候才會更加團結,才會更加有民族凝聚力。

回過頭來看我們走過的那些歷史,再將現在的生活與以前的人們做比較,我們會發現我們國家的法制與民主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更完善、更健全的方向。這樣的巨大轉變對於一個有著上千年封建歷史的國家來說是十分不易的。特別是民主意識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更是經歷了許許多多的波折。

二十世紀初,孫中山發表了關於「三民主義」的思想,民主意識終於走進了中國人的世界,屬於清朝的歷史也在以三民主義為指導的辛亥革命的炮火聲中退出了歷史舞台。民主意識的發展為中國帶來了新的希望,不過在民主意識發展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意見不一的黨派。

其中國民黨的蔣介石曾經是國民政府的最高領導人,在早期和他站在不同陣營的、對他威脅較大的人是汪精衛,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但是,對於蔣介石來說,還有另外一個對他有著嚴重威脅的人物,那個人就是——鄧演達。

鄧演達出生於1895年,是廣東人,他在十六歲的時候就已經是辛亥革命中的一員了。小小年紀的他不但沒有拖累其他人,反而有勇有謀,可以稱得上是民主革命的元老級人物。

鄧演達在早年的參軍生涯中,跟隨孫中山南征北戰,還擔任過一些戰役的指揮官,他在實戰實踐中積累了非常多的經驗,作戰能力極強,同時他還具備一定的民主思想。

受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影響,鄧演達個人也非常贊同並且一直堅持執行三民主義的思想,也因此受到了孫中山先生的賞識。在黃埔軍校成立之後,蔣介石是校長,而鄧演達則是教育長,地位和受尊敬程度是很高的。

雖然蔣介石和鄧演達都受到了孫中山的影響與教導,但是他們兩個人在思想以及政治判斷上也是非常不一樣的。孫中山先生在生前就盼望著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可以建立友好的合作關係,鄧演達在孫中山先生去世之後也一直秉承著他的思想繼續為革命事業奮鬥,積極開展有關國共合作的事項。

鄧演達本人一直與共產黨內的相關人員來往親密,在他擔任黃埔軍校的教育長時,甚至還將一些共產黨人推薦到了軍校。在之後的革命事業中,鄧演達也沒有因為黨派不同的原因避諱共產黨,而是重視共產黨的作用,並且一些共產黨員還被鄧演達重用。

相比較之下,蔣介石的政治立場就不盡相同了,他對國共合作是不怎麼看好的。儘管如此,蔣介石和鄧演達畢竟是「同門」,兩個人的關係在1926年之前相處得還是比較和睦的。但是政治立場的不同終究讓兩個人走向了不一樣的道路。

1926年12月,蔣介石和鄧演達關係惡化,同一時期,國共第一次合作也面臨破裂。在國共第一次合作失敗前夕,鄧演達已經出國。事業失敗的鄧演達並沒有放棄,他採用迂迴的方式繼續為革命事業做努力。1927年,鄧演達和同在蘇聯莫斯科的宋慶齡發表了《對中國及世界革命民眾宣言》,宣言中不僅表明了兩人對於革命的看法,同時還成立了行動委員會。鄧演達的這一做法無疑是將自己放在了蔣介石的對立面,他的處境並不好過。

1930年,鄧演達回到了國內,回國之後,他緊鑼密鼓的開展各種活動。他不僅用文字批判蔣介石的行徑,還聚集之前和他有著聯繫的黃埔軍校的同學,很多和他有著同樣思想的人被他拉入統一陣營。

蔣介石為此非常生氣,甚至為了能夠報復鄧演達不惜重金懸賞去刺殺他。1931年8月17日,因為鄧演達團隊中出現了叛徒,導致鄧演達被抓。蔣介石念及鄧演達的影響力,並不敢輕易做出殺害他的行為,但是因為鄧演達在黃埔軍校有著極高的威望,而且極有可能動搖他校長的地位,甚至動搖黃埔革命軍的力量,鄧演達最終被蔣介石下令秘密處決,當時他只有36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