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鶴琴幼兒園——疫情時期的課程探索

幼師口袋 發佈 2020-03-10T14:16:12+00:00

當鶴琴遇上「疫情」南京市鶴琴幼兒園疫情時期課程探索一、背景說明「停課不停學」vs「停課不停玩」受疫情影響,為了給廣大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和學習支持服務,教育大環境中掀起一陣「停課不停學」的熱潮。

當鶴琴遇上「疫情」

南京市鶴琴幼兒園疫情時期課程探索


一、背景說明

「停課不停學」vs「停課不停玩」

受疫情影響,為了給廣大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和學習支持服務,教育大環境中掀起一陣「停課不停學」的熱潮。作為幼兒園教師,如何才能做到不在「抗疫」熱潮里迷失?


對於幼兒園小朋友來說,每天被關在家中,沒有老師沒有同伴,他們該怎麼學習呢?結合幼兒身心特點及「遊戲是幼兒基本活動」的認識,我們認為幼兒在家中的學習依然是玩。在這場疫情中,幼兒園的小朋友也要「停課不停玩」。


課程在哪裡?

孩子不在幼兒園,沒有直接的師幼互動,我們如何通過線上課程支持孩子「停課不停玩」,並且做到更有意義的「玩中學」呢?我們的課程在哪裡?


兒童宅在家中,他們與我們一樣在真實地經歷著防疫的生活;他們面對疫情會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他們身處疫情生活中會不同的收穫;不能出門,他們依舊熱情充滿活力地生活著。兒童的這些想法、收穫和生活值得我們探究。


我們看見了兒童,就找了課程的出發點;我們看見了疫情生活,就找到課程在哪裡。即便宅在家裡,我們也能以兒童為中心,挖掘當下疫情生活的重要價值,探索疫情生活中的課程。


於是,我們找到了課程的抓手:生活教育和疫情主題。我們最終確定了以生活教育為基礎、以疫情教育為主題的活動。


二、一切從了解開始

調查什麼?

家長是疫情主題的重要參與者,我們既要調查了解當下宅家孩子的問題和需求,又要調查了解當下家長的問題和需求。


怎麼調查?

考慮到幼兒年齡小,並且與老師隔著螢幕,我們打算通過問卷的形式了解家長和幼兒的問題和需求。


1、家長問卷設計的出發點

(1)了解疫情期間幼兒在家中的心理、身體健康狀況以及一日活動安排等。

(2)了解家長在疫情期間對幼兒進行家庭指導的問題及困惑。

(3)鼓勵家長對即將開展的線上課程提出建議,以及談談期待幼兒通過線上課程有哪些收穫。


2、問卷結果分析

(1)真問題是什麼

小班:

玩玩具、看視頻和玩遊戲占幼兒疫情期間在家活動的重大比例,家長較少關注幼兒的運動和生活自理的培養;部分家長表示在與幼兒討論疫情話題時對內容和深度存在困惑;部分幼兒病毒存在害怕恐懼的情緒;家長期待藉此機會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中班:


首先,不同家庭對線上課程的態度差異較大。比較主動和有教育意識的家長能夠積極配合老師,還能提供很多有創意的想法和資源支持;部分家長還沒有意識到防疫生活的教育價值,沒有跟孩子討論,沒讓孩子關注。其次,家長復工後,隔代長輩很難支持線上活動。


大班:

幼兒開展課程與祖輩無法有效指導的矛盾;有部分家長提出這個主題更適合年齡較大的幼兒開展;家長期待幼兒除了獲得關於疫情本身的防疫知識, 還可以得到情感層面的提升,比如生命教育和人與自然的關係。


(2)不同年齡班的教育重點

小班幼兒對疫情進行簡單了解,重點放在幼兒的日常生活和情感關懷上。此外,由於小班幼兒年齡特點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引領,親子類的活動是小班最好的選擇。


中班幼兒普遍對病毒有了基本的認識部分幼兒也會出現害怕的情緒,所以中班老師可以從生活中問題出發,給幼兒拋一些討論的話題,適當關注幼兒的情緒情感的疏導。


大班幼兒對疫情的認識比較全面,部分幼兒可以自己提出問題,所以大班老師在關注幼兒提出的問題的同時,可以為幼兒提供更多可供討論的資源和機會,比如分組討論。)


三、活教育在行動

1、新的寒假生活記錄表(疫情版)

隨著疫情的來臨,生活自理組快速捕捉防疫生活這一熱點問題,結合疫情在原有的寒假生活記錄表上新增了幼兒防疫保護方面的內容。


這些防疫保護方面的衛生習慣養成對當下的孩子是重要的,我們希望能提醒家長對日常生活的關注,有意識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健康意識。


以小班為例


2、線上茶話會

宅在家的課程,線上交流不可避免。但是誰是線上交流的主角?老師們一致的意見是,我們不做「網紅女主播」,而是讓孩子成為主角


為了孩子們有充分的機會去表達自己對疫情的看法,「線上茶話會」應運而生。


「線上茶話會」沒有固定的主題,老師化身成暖場主持人,跟隨著孩子的聲音,交流著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形式可以是語音群聊,也可以是視頻互動。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小中大班各有側重地開展了「線上茶話會」。


小班弟弟妹妹們在家長的陪同下,見到了想念的小夥伴,表達了疫情中的生活變化;


中班的哥哥姐姐像在幼兒園一樣,他們能以與疫情相關的視頻和畫面為聊天的材料,然後一個接一個發表自己的想法;


大班的哥哥姐姐最厲害了,分組討論,根據自己感興趣的疫情問題進入小組,與組內同伴一起深入持續地探討。


彩蛋—中班幼兒暢談「想和病毒一起玩」


3、「我是小主播」

為了進一步發揮幼兒和家長的主動性,讓幼兒和家長走到前面去,除了「線上茶話會」,「我是小主播」活動也應運而生。


起初,中二班的萌萌媽媽在班級群里分享親子活動視頻,喚起其他幼兒躍躍一試的衝動,萌萌便帶著看視頻的幼兒一起「玩」了起來。隨後,這一舉措得到其他家長的效仿。

「小主播」的活動,把自上而下的親子活動指導變成自下而上的活動「眾籌」。


老師們通過給小朋友們提供一個平台,把家長和幼兒真正推到前面,讓家長和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長。


「我是小主播」活動也很好地解決了家長不知道怎麼去與孩子互動問題。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做小老師,改變「教師教,學生做」的傳統模式,形成「幼兒教,其他小朋友和老師做」的新模式。其他家長看到會受到鼓舞,也想帶著孩子「玩」起來。


此外,「我是小老師」不是一個強制的任務。幼兒自願報名,每天群里只有一個「小老師」帶著大家玩一個遊戲。


幼兒可以與家長討論,家長在這個過程中會意識到自己是教育者。孩子推動家長一起成為小老師,小老師又悄無聲息地影響一群窺屏的孩子和家長,最後整個班級群裡面自然而然「玩」起來。這是我們所期待看到的畫面。


彩蛋之小老師的視頻


4、「時光跡」成了孩子們的「朋友圈」

家長的態度是影響我們這個課程的重點。對於主動和有教育意識的家長,老師該如何回饋他們的熱情並幫助他們達成期望?對於還沒有意識到防疫生活的教育價值的家長,我們又該如何提供引導?


這個時候,我們想起了我們一直在用的一款觀察評估的工具「時光跡」。


平時是老師分享的內容多,而家長分享的內容少。在這個特殊的超長假期里,家長也許可以在這個上面實現教師和家長的角色互換。


家長發表幼兒的日常生活事件,老師進行及時評價和指導,其他家長之間可以互動圍觀。在這裡,我們努力營造「家長觀察孩子,教師引導家長、家長影響家長,家長推動孩子」的共同成長圈。


與此同時,家長們也在這個特殊的朋友圈裡,看到了更多優秀的親子互動方式和內容。家長們摩拳擦掌地相互學習,帶著孩子把別人家有趣的小遊戲也嘗試了一遍。


家長們逐漸把時光跡當成了孩子們的「朋友圈」,在時光跡里分享孩子們的生活趣事和一些想說的話。老師會根據家長分享的內容,進行適當的指導,幫助家長能夠更好了解兒童。


經過老師的不斷引導,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逐漸找到了抓手,面對小班小朋友的塗鴉,也學會耐心去傾聽孩子訴說畫中的故事。


時光跡的記錄讓家長們能夠靜下心來與幼兒進行溝通,關注聊天的內容,了解的孩子的經驗、理解孩子,從而進行更多有意義教育。


四、關注兒童真實生活的教育才是活教育

變與不變

變的是

1、課程開展形式:從直接互動到遠程互動,從線下到線上、線下結合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幼兒回到家庭中,課程的形式不得不隨機應變。


首先,師幼互動從直接互動轉變為遠程互動,從老師與幼兒可以直接面對面的交流,變成隔著螢幕或者通過家長這個媒介間接進行對話。


其次,課程從線下轉變為線上和線下相結合,不僅「窺屏」的線上學習,還有家長與幼兒之間發生的線下學習。


2、教師角色:從前台轉向後台,成為家長的指導者和參謀


正是因為課程開展形式的變化,家長成為與幼兒互動的主體,也成為了教師與幼兒互動的媒介,教師的很多想法需要家長去傳遞給幼兒。


教師在這個特殊時期可以稍微向後退,把幼兒教育者的身份讓給家長,教師可以退居幕後做軍師,可以做家長同行的夥伴,默默地給家長和幼兒提供適宜的指導。


3、家長角色:既是幼兒家庭教育的施教者,又是親職教育的受教育者

家長的家庭教育施教者屬性是一直存在的,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家長的言傳身教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不過,在本次疫情時期間,家長的第二屬性「親職教育的受教育者」開始明顯顯露出來。


正因為教師走到了後台,家長走向了前台,「教師教家長或者家長教家長,然後家長教幼兒」的新局面便出現了。家長想要更好與孩子互動,他們便需要向老師和身邊的人學習,於是他們在親職教育的路上漸行漸遠。


不變的是

1、回歸兒童,回到生活

在這場「停課不停學」風暴中,我們也曾思考過自己立足點:「我們到底要讓孩子學什麼?」思考很久,我們開始拋開「停課不停學」的風暴,僅僅以兒童為出發點,去關注他們的生活,像往常的課程一樣,去了解孩子們的前經驗和興趣需求,把課程還給孩子和家長,努力將教師的支持踏踏實實落地實到兒童的生活中。


2、對「教育原點」的思考:兒童是教育的尺度,終極目標都是兒童的發展


風來風去,我們需要不停地問自己:我們的教育到底在哪裡?我們堅持是什麼?這些直擊靈魂的立場問題可以幫我們在不斷興起的風暴中站穩腳跟,回到教育的原點。我們需要不斷提醒自己,兒童是教育的尺度,終極目標都是兒童的發展。

本文轉載自南京市鶴琴幼兒園(gh_b43f84b61d04)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