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太極拳如何快速入門的詳細步驟

綠岑山人 發佈 2020-04-05T00:40:38+00:00

立身中正等其他的肢體的擺放也是很重要的,全身鬆開,但不要下垮,因為受地心引力的影響,我們的身體很自然的就下垮,鬆開,就像一把傘一樣把整個身體打開,而不是往下垮。

常常看到練拳幾十年的人沒有入到太極拳的門。有的還練出來一身的毛病。看著很擔憂,太極拳乃中華文明的第五大發明。是中國文化的靈魂,作為大國,這是我們文化的特色。然而,我們大多數的人卻無法真正的掌握並運用。雖如此,卻改變不了我們嚮往的心。於是千奇百怪的的就出來了。內因決定外在。我們的思想都沒有明白,我們要把中國文化用肢體狀態展現出來是很難的。於是,我們的文化被扭曲這也很正常。

立身中正等其他的肢體的擺放也是很重要的,全身鬆開,但不要下垮,因為受地心引力的影響,我們的身體很自然的就下垮,鬆開,就像一把傘一樣把整個身體打開,而不是往下垮。我們全身的關節只是一個一個的放在該放到地方罷了,一點也不要用力。這點跟我們平時用力就是相反的了,所以,就這點,很多人就轉不過思路來。一定要放掉自己的習慣,不要用力。不要有絲毫的拘滯之力,沒有一絲的雜念。先想像一下動作後用心帶領自然的起勢,用腰脊帶著肢體而動。這個時候身心要靜。

開始時不要追求要把多少的招式比劃完,先要解開這個入門的坎,就是一個起勢也是可以的。不要急於把動作打完,而是要求做到意氣布滿,全身用意不用力的狀態。要進入太極拳的狀態,這點我要求比較多,至於動作是很好解決的。但一點動作沒有也不行的。如果按太極拳的要求去做,不斷的強化加深對的時候,有的太極拳練習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狀態就自然而然的會出現,比如身體的酸,麻,脹,重,輕,分離等等的現象。要達到這樣的狀態首先要做到就是必須要安靜下來。下面,我用起勢的例子來引導入門的步驟。

先松靜的按太極拳姿勢站立,太極拳姿勢我就不詳細的講解了,這個都是能做到的。不要有壓力感,心情保持愉悅的狀態,頂頭懸,腰以上的脊柱要往天上垂直的拉,腰以下的脊柱要垂直的往地下拉,這樣形成一個對稱的狀態擺好,開始擺不好就用力拉也可以,適度的力量,不要強行的拉就可以了,以達到讓脊柱中空,為以後能隨意動而打下基礎。保持頭頂不要亂動,感覺始終頂著一個東西一樣。腰部以下的脊柱很多人不知道怎麼調整,這裡我就多強調一下,就是翻胯,儘量讓脊柱上下成一條直線,做到盡力垂直地面。脊柱拉直後,肩膀用力往下沉,鎖骨往兩邊拉。這個是抽經拔骨,有句話叫經不抽不順,骨不拔不正。初學者,要先把身體調整好。開始可能很不習慣,甚至會有疼痛感,只要不傷就可以的。這樣,脊柱就垂直的往上拉,肩膀就往下沉,形成了脊柱和肩膀對拉的一種狀態。像挑擔子一樣的感覺。手一點力都不要加進去。這個時候,脊柱往上有個力量懸著,脊柱就有了空間。腿上承受身體的重量就要減輕很多,膝關節及以下的骨頭穩穩地放著,讓膝關節以上的骨頭輕輕的放在膝關節上,有往上拉的意思,但不能真正的用力拉,只是有這個意思就可以了。這樣膝關節就放鬆了。就像膝關節和膝關節以上的骨頭是分開的,上面的骨頭只是輕放在膝關節上而已。想像自己的腳底踩在草坪的草尖上,輕輕的,而草尖並沒有壓彎,很自然的承受著整個身體。身體就像一個氣球似的被放在草坪上。而整個身體像個氣球一樣也充滿的氣。而氣勢則要沉下,不要亂動。

此時是出勢之先做的準備工作,準備好後,想著腰帶動手臂往上起勢,開始肯定沒有感覺的,但要這樣做,久之就會有感覺。此時,如果你真的松靜下來了的,手臂就會有沉重感,手有麻脹等感覺出現。手臂上起時,意分兩邊走,一個是往上和往下,想像手很重的往上,而腿腳的意往地下走。這樣,身體才會像弓箭一樣的拉開,這個勁不要用明勁,要用意引導,用脊柱的的勁。不要過,有這個意思就可以了。這個意就是心念,我們的身體是受大腦控制的。你怎麼指揮他就怎麼做。所謂意氣布滿全身,就是不要有漏洞,整個身體是一個整體。氣是本來就存在的,就是氣場,你要感受到這個氣勢布滿你的整個身體。做任何動作都不要散掉。這些都是感覺,千萬不要用身體的力量去做,要把身體的力量完全丟棄,用意帶著身體走。

當你的手臂抬起來後,你要感覺你好像是站在懸崖邊,上面有朵花兒,你就是站在懸崖摘花兒的。手臂與肩高或者稍高就可以了,這個時候,你的感覺是身體是棚起的,就像是一張弓一樣的打開了,含胸拔背,此時,你的整個身體,你的腿腳,脊柱和手臂形成了一個大大的半圓形,剛才不是說你的身體像是弓被打開了嗎。你會問,我們的身體就算是弓吧,那玄在哪裡呢?沒有這跟玄這個弓也是沒有力量的啊。這個時候,我們虛擬一根玄出來,就是手跟腳的這個距離,你要想像出一根玄繃在你的手和腳上,而你的整個腰身是要保持的,不要散了。在手臂放下來的時候,你的兩臂同時要形成一個圓圈,要棚起,此時,你的肩膀被腰帶著向下松走,肩膀和脊柱形成對拉動狀態,肩膀下沉,脊柱就要往上拉,你的手臂落下來的同時,你要想像你的身體從頭到腳的松下來,一直松到腳底,但你的脊柱是保持不變的領著。

這個手腳對拉的勁也慢慢的往原路收回,兩手背的棚勁足落下的時候很容易懈,這個時候就不要跟著肌肉的松而懈掉手和整個身體的棚勁。棚勁一樣的保持,千萬不能散掉。直到手完全的落下來,整個身體也不要懈。這個如果理解不了,就比方說負重的,整個身體都是有重物給罩著的,你的每個動作都要有阻力,這個是初級階段,以後到了高級階段時,是會空靈的,但這個負重是必經的階段。整個過程就像是一張弓拉滿後收回,又像是一把傘撐開後收回,但收回的過程和收回後都要保持滿地狀態,只是動作變了而已,身體變了,但心意不能變。久習之,內功必出。

很自然的,如果有師父親自指導,這些狀態當天就會出現的,只是要經過一段系統的練習後才會加強並貫通。雖然這個說的詳細,但我建議大家練習的時候還是要明師口傳心授。自己練還是很難的。所以打拳不必追求能打多少套路,只要真正的按太極拳內功心法去做,就是一個起勢也能練出太極拳內功。不在多而在精。所以我自己練習或者教學生都是很強調質量而非數量。當你的每個重要的環節做得是一種本能的時候就可以了。剛開始的時候,會覺得注意到東而忘了西,顧此失彼的。這種狀態很正常,只要堅持的常加練習。很快,你就會發現你自己的變化。我很不喜歡聽人說太極拳要苦練。太極拳不是苦身體。太極拳是練大腦和心態。太極拳的練習過程是很簡單舒暢的,因為他本身就是恢復人本來所具備的東西,哪裡需要苦啊,那是不得法的人按常規的練習才會覺得苦。只要按太極拳本身的思路去做去複製,整個練習過程是很愉快的,所謂的來全不費功夫就是你完全的按原理靜靜的去形容他,功夫自然會上身。在過程中出現的一些身體現象的那種苦是蝶變的過程就是由鐵變成鋼的過程,是鍛壓的過程,這個是要忍受的。我的師爺說打太極拳不是打,而是形容。師爺是一代太極拳宗師,他的太極拳是比較純正的,他一直強調穩靜安舒,神意內含以存靜養,一舉一動不忘松靜,靈慧才能生長也。

太極拳是很高深的拳種,但又是極其的簡單,我們稱為簡單的高難度。簡單,是指方法簡單,高難度,是指要把我們後天形成的思維和用力的習慣給丟掉,這個是非常艱難的。這個的確是需要明師在旁邊指點和幫助的。師父的作用並不是他是天下無敵的高手,而是他能讓你快速的得到功夫而不走彎路。能在旁邊觀察你練得正確與否,是否練偏。雖然太極拳看起來動作簡單,但稍不注意就會練偏,理解偏。所謂是差子毫釐謬之千里是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