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標準的民國大吃貨,把菜譜寫成了文學

翰林冷知識 發佈 2020-03-05T10:37:08+00:00

但紹興和北京的孔乙己餐廳,將迅哥的理想徹底發揚光大,成為網紅;《少年閏土》,年輕就是好,抱得動西瓜,逮得了猹,這是有燒烤料理,又有水果拼盤的套餐;▲魯迅竟愛這一口膩《故鄉》的燒羅漢豆,去現在的紹興都可以多帶回來幾袋兒送人嘗嘗。

魯迅,是三味書屋裡讀書行文,為國家之未來奔走的魯迅;也是百草園裡挖草種菜,為吃為喝忙碌的魯迅。

魯迅有多愛吃,看看我們的語文課本就知道了。



1、語文課本中的迅哥是菜譜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的何首烏、覆盆子、桑葚,想想都知道有多好吃,誰還樂意去書屋?為什麼書屋都是三種味道?

《社戲》,聽起來是極文藝的一篇文章,基調似乎是宣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記住的居然是在溪水中釣蝦。這新鮮的蝦,吃法可就多了去了;



《孔乙己》似乎比較收斂,就吃了點茴香豆。但紹興和北京的孔乙己餐廳,將迅哥的理想徹底發揚光大,成為網紅;

《少年閏土》,年輕就是好,抱得動西瓜,逮得了猹,這是有燒烤料理,又有水果拼盤的套餐;



《故鄉》 的燒羅漢豆,去現在的紹興都可以多帶回來幾袋兒送人嘗嘗。


2、課本只是冰山一角


語文課本中的魯迅菜譜只是冰山一角,在魯迅小說散文中,字裡行間那是越看越餓。

1929年路線從上海回北京探親,書信中向妻子抱怨,肉多油足的雲南腿和蔣腿(兩種上好火腿),做法很單一,只能清蒸;



魯迅的《今春的兩種感想》中,更是出來句名言:「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士。」在《論雷峰塔的倒掉》中更進了一步,介紹了螃蟹的吃法:

秋高稻熟時節,吳越的螃蟹,煮到通紅,揭殼,有膏有黃。如果是雌的,還有石榴一般鮮紅的子。吃完這些要沿著錐底切下,弄成羅漢的模樣。OMG!

《燕京歲時記》中把薩其馬的來歷和做法講了個通透。



《朝花夕拾》簡直是朝夕兩餐的大薈萃,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經常是四菜一湯的弄。

魯迅酷愛聞喜煮餅,在小說《孤獨者》有詳細的描述,這山西聞喜縣的小吃很像北方常吃的油炸糕、麻團兒一類。

《祝福》還給友人們推薦餐廳:「紹興城內的福興樓有道菜叫清燉魚翅,一元一大盤,價廉物美,是不可不吃的。」



《戛劍生雜記》,迅哥還玩出了新花樣:「生鱸魚與新粳米炊熟,魚順斫小方塊,去骨,加秋油,謂之鱸魚飯。」


3、魯迅的日記也是「吃貨狂人日記」


從日本留學回來,魯迅在北京生活了15年,記了厚厚的一摞日記。裡面提到光是北京的酒樓就有65家,吃的可真是一個局氣!



廣和居的「三不粘」是魯迅的最愛,似糕非糕,似羹非羹。用湯匙舀食時,要一不粘匙,二不粘盤,三不粘牙,有很好的解酒功效。

大概是因為魯迅愛喝酒,酒量又特別不行的緣故。當時就有人為了諷刺魯迅,在報紙上登了一幅畫,一壇大大的紹興酒,旁邊一個小小的魯迅。



頤薌齋的紅燒魚唇、燴海參;杏花村的熘鱔片,打薄芡,再烹魚片;龍海軒的軟炸肝尖,不知道迅哥的嘌呤高不高;和記飯的清湯大塊牛肉麵;同和居的炸蝦球、混糖大饅頭;東興樓的醬爆雞丁;致美樓的抓炒雞絲、糟溜魚片;南味軒的糖醋黃魚。再添一碗米飯!



在日本留學時,魯迅還愛上了當地的一種糕點羊羹,回國後經常難以忘懷,便託人在海外代購,拿到後,還高興地記在了日記中。

偶爾也嘗試西餐,比如將白薯切片,和以雞蛋、麵粉,然後油炸成薯片。

再後來搬到上海,和北京一樣,也弄出了一個大系列:知味觀的叫化雞和蓴菜湯,德興館的扣三絲和蝦子大烏參,梁園的扒猴頭。



當然,老家紹興的一套也不能丟:梅菜扣肉、馬蘭頭、紹氏蝦球、清湯越雞、茴香豆,還有小香乾!


4、作為吃貨,魯迅身上的基本素質


民國戰火烽煙不少,割據軍閥混亂,在這種背景下,當一個大吃貨,首先是要有權力。

魯迅是教育部僉事兼任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袁世凱簽的任命狀。



僉事在清朝是從四品,與各地的知府平級。放在今天是「正廳級」幹部,相當於地級市市委書記、市長。所以,魯迅當時的權力還是可以的。

其次是要有錢。魯迅工資經常一個月幾百大洋,正常的一個紡織女工一個月才幾塊大洋。魯迅這購買力可以買房買車買吃的。



再次,要有廣博的見識。魯迅出過國,留過洋,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朋友圈兒可謂當時的頂流社會,而且吃貨眾多。即使是今天有網際網路的我們,都難以望其項背。

所以,這麼齊全的條件,不當吃貨都可惜了。


5、魯迅是民國吃貨江湖中的小吃攤兒


民國中有名會玩的當屬胡適。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老胡的身邊,可是一幫和他一樣會吃會玩的主兒。



四四方方一小桌兒,老胡倒上幾杯酒,左邊坐著魯迅,右邊坐著譚延闓,要是把張大千也請過來,坐他對面。這幾個人能把桌子都吃了。

當然,迅哥能吃會吃,似乎是基因的傳承,把他兄弟周作人換過來,一樣能把桌子吃的連木條都不剩。

但這幾個人吃相不同:



譚延闓世家子弟,身居高位,吃的細緻講究,更能開山立派;

張大千的書法可不光寫的畫上,更是寫在菜譜上;

胡適主打「美食社交」,只要是他能對你看上眼,請你吃飯,經常弄一桌子你家鄉的飯菜,再讓你驚艷;



而魯迅的吃貨屬性,則是百姓也可模仿,總是能在接地氣的杯盤中,找到那一絲小驚喜。像簡醇的茴香豆,在回味中,人間煙火縈繞五臟六腑。又像忙碌的周五下班後,約三五好友,在路邊攤上指點江山。

魯迅的文章,把文學寫成菜譜,又把菜譜寫成文學。我家門前有兩棵棗樹,一棵直接吃,一棵和面炸著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