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渡江,奪回荊州後,孫權選擇殺死關羽是否明智?

海賊說歷史 發佈 2020-03-02T05:26:47+00:00

但是在魯肅給孫權的規劃里,需要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因此就把荊州四郡美其名曰借給劉備,其實就是讓劉備當出頭鳥牽制死敵曹操。

赤壁之戰後,荊州被孫曹劉三家瓜分。劉備實力最弱,孫權如果強硬一點,荊州本是沒有劉備的份的。但是在魯肅給孫權的規劃里,需要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因此就把荊州四郡美其名曰借給劉備,其實就是讓劉備當出頭鳥牽制死敵曹操。

但是劉備得到了荊州,並沒有滿足一時的安穩,而是選擇進軍益州,獲取更大的地盤。劉備得了益州之後,實力逐漸強大起來,逐漸威脅到東吳,孫權感到慌了,於是迫切地要求劉備把荊州還回來。劉備哪裡肯啊,鎮守荊州的關羽更加不樂意了,所以孫權一直對荊州虎視眈眈。但一時也不敢對荊州動武用兵,一來是怕傷了孫劉聯盟的和氣,二來是怕曹魏乘虛而入。

於是孫權想和關羽交好,意圖通過和親來加強聯繫,從而尋找破城的機會。孫權派人去和關羽說親,但是卻被關羽懟了回來:虎女焉能嫁犬子?這話就太嚴重了,關羽只是一個區區守將,卻大言不慚辱罵孫權是狗。孫權非常生氣,但也無可奈何,只是把這口氣默默記在心裡。

孫權心裡盤算著,劉備堅持耍無賴,關羽也如此輕視自己,如果不做點什麼,孫吳怎麼和劉備平等談合作呢?

終於機會來了,關羽帶兵攻打樊城,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然而背後的荊州卻暴露在東吳眼前,呂蒙白衣渡江,斷了關羽後路。關羽進無可進,退無可退,又無援兵,落得一個敗走麥城的下場,最後不幸孫權抓住。

抓住了關羽後,孫權其實有兩個選擇,一、殺死關羽解氣除患,二、放虎歸山以求兩軍交好。這個時候,孫權果斷選擇了前者。就這樣,關二哥被殺了,人頭被孫權割下來送給了鄴城的曹操。

孫權這麼做其實有以下三個目的:

  1. 告訴劉備,我孫權不是好欺負的,是我的東西我早晚奪回來,殺死關羽就是你戲弄我的下場。
  2. 孫權想要荊州,但是並不想得罪劉備,因此就把火引向了曹操。
  3. 孫權認為孫劉聯合是雙方的唯一的出路,並且堅信劉備不會因為這件事而揮軍南下,因為政治利益一定遠大於個人感情。

讓孫權沒有想到的是,劉備真的無視孫劉聯盟,帶兵打過來了。讓孫權更沒想到的是,曹丕竟然坐山觀虎鬥,誰也不幫。更讓孫權不理解的是,好不容易打退了前來進攻的劉備,接下來曹丕又派兵攻打自己,當然最後還是憑藉陸遜的能力守住了國門。

可見,這一連續的禍患從根上都是源於當年殺關羽的決定。

劉備攻打孫權其實並不是為了兄弟情誼,因為當他得知關羽的死訊的時候,並不是馬上組織軍隊進攻東吳,而是抽空稱了個帝,然後再決定揮師東吳的,可見劉備只是利用了孫權殺關羽這個藉口發動的戰爭。

而曹丕決定進攻孫吳的表面理由是孫權出爾反爾,而根本原因其實是吳國剛剛跟蜀國打過仗,必定元氣大傷,必有可乘之機,而蜀易守難攻,不好欺負,只好欺負吳國了。

所幸的是,東吳接連打了幾個漂亮的防守戰,不然孫權可能會後悔死了。

如果知道殺死關羽有這麼多連鎖反應,相信孫權就不會為了那口氣,意氣用事殺關羽了。

那麼,問題來了,假如關羽不是被孫權下令殺死,而是在亂軍之中被圍攻致死,還會有夷陵之戰嗎?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看法!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關注我,讓我們一起為歷史點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