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栽培技術

水墨鄂州 發佈 2019-12-22T12:30:09+00:00

大豆栽培技術一、地塊選擇大豆在連續種植3年以上時,應採取秋季耕翻,使土壤熟化加速,有利於養分的充分利用。創造一定深度的疏鬆耕層,翻埋農肥、殘茬、病蟲、雜草等,為提高播種質量和出苗創造條件。黑土耕深25~35厘米;黃土、白漿土、輕鹼土或土層薄或下層土壤含有害物質耕深不宜超過肥土層。

大豆栽培技術

一、地塊選擇

大豆在連續種植3年以上時,應採取秋季耕翻,使土壤熟化加速,有利於養分的充分利用。創造一定深度的疏鬆耕層,翻埋農肥、殘茬、病蟲、雜草等,為提高播種質量和出苗創造條件。黑土耕深25~35厘米;黃土、白漿土、輕鹼土或土層薄或下層土壤含有害物質耕深不宜超過肥土層。耕翻後打壟,實行壠作,能提高地溫,加深耕作層,增強排澇抗旱力。

二、種子

選用在當地能正常成熟、具有抗病蟲、產量高的品種。正茬注重品質好、產量高的品種;重迎茬大豆應該採用抗線蟲能力較強的品種,如黑農35、墾農5和綏農10。在播種前,種子必須進行精選,剔除病粒、蟲食粒及雜質。要求種子純度、凈度不低於98%,發芽率不低於90%,含水量不高於13%。篩選,去掉硬粒、雜粒、病粒、蟲蛀粒等。

1、種子處理

為防治蠐螬、地老虎、根蛆、根腐病等苗期病蟲害,常用種子量0.1%~0.15%辛硫或0.7%靈丹粉或0.3%~0.4%多菌靈加福美雙 (1:1),或用0.3%~0.5%多菌靈加克菌丹(1:1)拌種。藥劑拌種與鉬酸銨微肥拌種同時進行時,需在鉬酸銨拌種陰乾後進行。要注意採用根瘤菌拌種後,不能再拌殺蟲劑和殺菌劑。

2、播種要求

在肥沃土地,種植分枝性強的品種,畝保苗0.8~1萬株為宜。在瘤薄土地,種植分枝性弱的品種,畝保苗1.6~2萬株為宜。高緯度高寒地區,種植的早熟品種,畝保苗2~3萬株。在種植大豆的極北限地區,極早熟品種,畝保苗3~4萬株。

三、需肥規律及施肥要求

營養元素是大豆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的物質基礎。合理施肥是實現高產高效的主要措施之一。要做到合理施肥,必須了解大豆的營養特點、各種肥料元素的性質和作用,掌握科學的施用技術。

1.大豆的營養特點:

據測算,大豆對各種營養元素的需要量如下: 150公斤大豆需氮素10公斤,五氧化二磷2公斤,氧化鉀4公斤。大豆需肥量比禾穀類作物多,尤其是需氮量較多,大約是玉米的2倍,是水稻、小麥的1.5~2倍。

此外,大豆還要吸收少量鈣、鎂、鐵、硫、錳、鋅、銅、硼、鉬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豆對這些元素吸收量雖然不多,但不可缺少,不能替代。

大豆植株對營養的吸收和積累也不同於禾穀類作物。禾穀類作物到開花期,對氮、磷的吸收已近結束;而大豆到開花期吸收氮、磷、鉀的量只占總量的1/4~1/3。禾穀類作物在營養生長期間植株體內氮的濃度最高,進人生殖生長期則急劇降低。大豆進入現蕾開花後的生殖生長期,葉片和莖稈中氮素濃度不但不下降反而上升。大豆開花結莢期養分的積累速度最快,乾物質積累量占全量的2/3~3/4。

2.大豆對氮肥的吸收:




大豆根瘤菌有固氮特性,所以有些農民認為大豆可不施氮肥。其實,一般生產條件下,根瘤菌固氮只能提供大豆所需氮素的20%~30%。大豆除了吸收利用根瘤菌固定的生物氮外,還需從土壤中吸收氨態氮和硝態氮等無機氮。生物氮與無機氮對大豆生長所起作用不同,難以相互替代。生物氮促進大豆均衡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無機氮則以促進營養生長為主。因此,必須根據大豆各生長發育時期對氮的吸收特點及固氮性能變化,合理施用無機氮肥。

生育早期,大豆幼苗對土壤中的氮素吸收較少,根瘤菌固氮量低。若苗期氮素化肥施用過多,既造成氮素浪費,又對根系發育不利,還抑制根瘤菌的固氮作用。開花期,大豆對氮的吸收達到高峰,且由開花到結莢鼓粒期,根瘤菌固氮量亦達到高峰,因此,該期所需大量氮素主要由生物氮提供。以後,根瘤菌固氮能力逐漸下降。種子發育期,大量氮素不斷從植株的其他部分積累到種子內,需吸收大量氮素,而此時,根瘤菌固氮能力已衰退,就需從土壤中吸收氮素和葉面施氮予以補充。

根據大豆需氮特點,施氮肥要因地、因品種靈活運用:①大量施用農家肥,可避免氮素化肥對根瘤菌生長的影響,同時提供長效氮素營養,防止後期氮素不足。②因地、因品種適當施用種肥。土壤肥力低的地塊或早熟品種,為促迸苗期的營養生長,可適當施用氮素種肥。③苗期和花期可根據生長情況,適當地進行根部或根外追肥。④施用根瘤菌肥料。

3.大豆對磷肥的吸收:

大豆各生長發育時期對磷的吸收量不同。從出苗到初花期,吸收量占總吸收量的15%左右;開花至結莢期占65%;結莢至鼓粒期占20%左右;鼓粒至成熟對磷吸收很少。

大豆生育前期,吸磷不多,但對磷素敏感。此期缺磷,營養生長受到抑制,植株矮化,並延遲生殖生長,開花期花量減少,即使後期得到補給,也很難恢復,直接影響產量。磷對大豆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十分重要,施氮配合施磷能達到以磷促氮的效果。例如:大豆幼苗期根瘤逐漸形成,開始固氮。此期速效性氮肥雖能促進地上部生長,但對地下部根系生長不利,還會抑制根瘤生長。供以磷肥,可促進根系生長,增加根瘤,增強固氮能力,協調施氮促進苗期生長與抑制根瘤生長間的矛盾。不僅在幼苗期施磷有以磷促氮的作用,在花期,磷、氮配合施用也可以磷來促進根瘤菌固氮,增加花量。既能促進營養生長,又有利於生殖生長,以磷的增花、氮的增粒來共同達到加速花、莢、粒的協調發育。

施用磷肥時應注意考慮:①保證苗期磷素供應,儘量用作基肥或種肥。②開花到結莢期吸收量大增,可適量追施。③施磷與施氮配合。根據土壤中氮、磷原有狀況,一般採用氮磷比為1:2、1:2.5和1:3等配比。

4.大豆對鉀、鈣的吸收:

大豆植株含鉀量很高。大豆對鉀的吸收主要在幼苗期至開花結莢期,生長後期植株莖葉的鉀則迅速向莢、粒中轉移。

鉀在大豆的幼苗期可加速營養生長。苗期,大豆吸鉀量多於氮、磷量;開花結莢期吸鉀速度加快,結莢後期達到頂峰;鼓粒期吸收速度降低。

鈣在大豆植株中含量較多,是常量元素和灰分元素。鈣主要存在於老齡葉片之中。但是過多的鈣會影響鉀和鎂的吸收比例。在酸性土壤中,鈣可調節土壤酸鹼度,以利於大豆生長和根瘤菌的繁殖。

5.大豆對微量元素的吸收:

大豆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鉬、硼、鋅、錳、鐵、銅等。這些元素在植株體內含量雖少,但當缺乏某種微量元素時,生長發育就會受抑制,導致減產和品質下降,嚴重的甚至無收。相反,如果微量元素過多,又會產生中毒現象,影響產量和質量,還會引起人、畜某些疾病的發生。因而,只有合理施用微量元素才能達到提高產量、改善品質的目的。

大豆對鉬的需要量是其他作物的100倍。鉬是大豆根瘤菌固氮酶不可缺少的元素。施鉬能促進大豆種子萌發,提前開花、結莢和成熟,提高產量因素 (莢數、莢粒數、粒重)和品質,一般可增產5%~10%。目前,我國大豆生產中使用微量元素較多的是鉬酸銨。因為鉬能增強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提高葉綠素的含量,促進根系發育,增強對養分的吸收和耐旱能力,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發芽勢。但大豆對鉬的需求量很少,一般每生產50千克大豆約需鉬154毫克。加之鉬在土壤中不易流失,且有累積作用;而土壤中鉬的含量過多,也會造成鉬中毒。所以在生產中採用拌種或作葉面噴施鉬酸銨較為安全可靠。

6.施肥技術:

基肥 大豆的基肥以豬廄肥質量最好;其次為馬廄肥、灰土糞、 草炭高溫造肥、草炭過圈糞等;土雜肥的質里最差。施用量根據糞肥質量、土壤肥瘠程度及前茬殘肥多少而定。地力差的、前茬殘肥少的,可多施質量高的農家肥。一般質量高的豬糞、馬糞和堆肥等,每畝施1~1.5噸;土雜肥等質量差的,每畝地2~3噸。

磷肥可隨農家肥作基肥一起施用。基肥堆積發酵前加入適量的磷肥,農家肥在分解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和有機酸可溶解磷肥,成為可吸收狀態;同時有機質可包被磷肥,減少土壤對磷肥固定。

基肥的施用方法因整地技術及播種方式不同而異。東北地區秋翻地,可在前茬作物秋收後,將基肥均勻撒於地面,通過翻地耙地把肥料翻入18~20厘米土層內。對於秋翻未施肥的地塊,可在春季均勻撒施。

種肥 大豆種肥,一般畝施磷酸二銨5~10千克。

施用時應避免種子與肥料接觸,採取種下深施、雙側深施、單側深施。種下深施10~15厘米,側深施距種子6~8厘米,以防化肥燒苗和減少化肥的流失與揮發,充分利用肥效。尿素易燒苗,不宜作種下深施,應側深施。

追肥 根外追肥 初花期或鼓粒期,依據大豆生長情況,進行根外追肥,具體施肥量見表。也可進行葉面噴施,畝用尿素0.75~1千克、鉬酸銨10~30克、磷酸二氫鉀100~300克,對水30~50升噴霧。



產量

施肥量

100-150

150-200

200-250

>250

底肥

尿素

二銨

氯化鉀

尿素

二銨

氯化鉀

尿素

二銨

氯化鉀

尿素

二銨

氯化鉀

1-1.5

5-6.5

0.6-1

1.5-4.5

6.5-10

1.5-2.5

4.5-9

10-15

2.5-4.5

>9

>15

>4.5

追肥(尿素)

3

5

8

>8

註:肥料用量以中等地力養分值(速效氮120ppm、速效磷P2O546ppm、速效鉀K2O120ppm計算而得,此數據僅供參考。

四、田間管理

1、大豆的主要草害

全省範圍大豆田主要雜草種類有,稗草、藜、反枝莧、苣蕒菜、綠狗尾草、蒼耳、本氏蓼、鴨跖草、問荊、酸模葉蓼、香薷、鐵覓菜等12種;局部地區大豆田主要雜草,北部黑土地區有野燕麥、鼬瓣花和卷莖蓼;西部砂土和鹽漬土地區有金狗尾草、打碗花、刺藜和綠珠藜;東部、東南部和南部黑土、白漿土、草甸土地區有風花菜、苘麻、龍葵等。

2、大豆田雜草化學防除技術

大豆播種後最初5周,雜草一般生長緩慢,植株矮小,對大豆生育影響不大。進入第6~9周,雨季來臨,雜草與大豆都進入旺盛生長期,形成草苗齊長的嚴重競爭局面,直接影響到大豆的分枝和花芽分化。因此,除草的關鍵時期是大豆播種後5~6周,即由營養生長期逐步轉向生殖生長期。如果這部分雜草一直延遲到第7周後再除去,不利於大豆增花保莢,造成顯著減產。

大豆播種後4周內,雜草與大豆還沒有形成競爭,在此期間內不必要除草。第6~7周,大豆第二片複葉出現後,進入旺盛生長期,其自身的競爭能力逐漸增強,此後新出的雜草受到大豆的嚴重抑制,一般不會對大豆生育和產量產生明顯影響,只要大豆播種後第5~6周將已出土的雜草防除乾淨,以後的除草措施一般是不必要的。如果前期除草不徹底,有必要在大豆開花前輔助1次人工除去殘存的大草。

播前、播後苗前或前一年秋季土壤處理

黑龍江省春季比較乾旱,採用播前、播後苗前或前一年秋季施藥,通過淺混土或蒙頭土可保證藥效。如果由於特殊年份,土壤處理藥效得不到充分發揮,作物出苗後還有機會採取莖葉處理加以補救。防除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和小粒種子闊葉雜草的常用土壤處理除草劑主要有以下幾種:

乙草胺:是近年國內開發的一個新品種,已在黑龍江省各地大豆田廣泛應用。春季乾旱影響藥效正常發揮,如果大豆苗期遇低溫,多濕或田間長期積水,則易產生藥害。常用劑量為50%乙草胺乳油2.4~3.75L/hm2。乙草胺常與豆磺隆等闊葉草除草劑混用,以擴大殺草譜。

防除一年生闊葉雜草的土壤處理除草劑,主要有以下幾種:




豆磺隆:是國內外新近開發的一種磺酚脲類除草劑,以其高活性低用量的特點深受農民的歡迎,目前豆磺隆在黑龍江省已大面積應用。用量為20%豆磺隆可溶性粉劑75g/hm2。但因豆磺隆在土壤中殘留時間長,後茬只適合種植小麥和玉米。

速收:是新引進的環狀亞胺類土壤處理除草劑,土壤乾旱對速收的藥效影響不大,對大豆安全,對後茬作物沒有影響,在黑龍江省國營農場已有較大面積的應用。用藥量為50%速收可濕性粉劑120~180g/hm2。可兼防部分禾本科雜草。

賽克津:是一個推廣使用多年的土壤處理劑,一直有較大面積的應用。但在沙士和土壤有機質含量低於2%的壤土、土壤pH≥7.5及前茬玉米田用過阿特拉津的地塊不宜使用賽克津。常用量為70%賽克津可濕性粉劑0.5~1Kg/hm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