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小的寶寶,也要有獨處的空間;分分秒秒的陪伴對孩子是一種桎梏

沫沫的靜好歲月 發佈 2020-02-13T14:47:26+00:00

總之,雖然寶寶小,但他有N多的方法自娛自樂,媽媽在身後守候就是了,不需要主動的去幫助寶寶做什麼,或者建議寶寶玩什麼,完全是畫蛇添足的行為哦!



曾經有朋友給我說,看著孩子璀璨的笑容,烏亮的雙眸,真的想放棄一切,一天24小時陪伴孩子,也不會覺得煩。

如今世事變遷,真的可以在家中24小時的陪伴孩子,身為父母,你感覺幸福嗎?

反正曾經說過這句話的朋友,已經處在崩潰的邊緣:「小祖宗,你能不能消停會兒,讓老娘歇一歇?」

然後就是對朋友圈中我等全職媽媽佩服的五體投地,簡直不知道我們這一天24小時,面對時而天使時而惡魔的「小祖宗」,是如何度過的。

我不由笑起來:誰要你24小時不間斷陪伴?你這樣「纏」著寶寶,你不累,寶寶還要喊累呢!



俗話說:水滿則溢,月盈則虧。凡事都是如此。

對於寶寶來講,即便是他尚在襁褓中,一切都需要爸爸媽媽的格外呵護,但是也不需要被爸爸媽媽時時刻刻守護在面前,這樣,他們就完全沒有了自我的空間,也失去了自我探索的樂趣。

【不同階段的寶寶獨處時的特點】

1、0-1歲的寶寶

細心的媽媽會發現,當寶寶吃飽喝足睡得舒舒服服醒來後,他就會非常愉悅的玩玩自己的小手、小腳丫,不時地咿咿呀呀哼哼唧唧,完全是一副心滿意足的狀態;這個時候的寶寶是完全不需要父母在旁邊做什麼的,因為寶寶在享受這段獨自玩耍的時光。

當寶寶學會爬、學會走,他的興趣空間就更多更大了。這個時候他更樂於獨自去探索一些事物,只需要父母能夠在他目測的範圍之內就好。至於有時候媽媽大驚小怪的叫著自己的名字,說自己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的時候,才往往會讓他嚇一跳,並且非常的不高興呢。

比如,這個時期的寶寶更喜歡用小手把他能夠看到、碰到的物品抓起來直接塞進小嘴巴里;比如,他會放棄自己已有的玩具,而去探尋更能吸引他注意力的目標,繼續他獨自玩耍的活動。

這種獨自玩耍,看似漫無目的,其實是寶寶開始「獨立思考」的過程,而且他會在探索與思考的過程中逐漸明白自己與周圍世界的關係。

只有當他獨自一個人玩膩了、玩累了,或者被什麼東西嚇到了,才會通過哭鬧來吸引父母的注意。

總之,雖然寶寶小,但他有N多的方法自娛自樂,媽媽在身後守候就是了,不需要主動的去幫助寶寶做什麼,或者建議寶寶玩什麼,完全是畫蛇添足的行為哦!



2、1-3歲的寶寶

媽媽都知道,1歲以後的寶寶,睡眠時間明顯少了,人也活潑好動了許多。

這是因為寶寶的語言能力得到快速發展,在他獨自玩耍時,不再僅僅通過抓握、咀嚼來探究外部世界,更多的時候,他會自言自語,與他周圍的玩具或者其他器具「交流」。

他的獨自玩耍看起來帶有更多享受的成分。

對於已經會行走的寶貝來說,周圍環境實在有太多吸引他們注意力的事物,於是,他們可能不知深淺地到處閒逛,去發現、挖掘那些令他十分感興趣的事物,而忽略了自身行為可能會帶來的危險。

這個時候的爸爸媽媽,一定要盯緊孩子,提前替他把可能遇到的危險排除掉,在相對安全的空間,就讓寶寶開心的獨自享受吧!這個時間通常也就是半個小時以內,超過這個點兒,媽媽一定會聽到寶寶撒嬌似的呼喊自己呢。

另外,這個時期的寶寶對於獨立性的培養,更多的源自父母的意念。

最簡單的例子,當他不小心摔跤跌倒的時候,媽媽是立即跑過去,噓寒問暖,又是抱著寶寶詢問疼不疼,又是不哭不哭的心疼不已,媽媽一定聽到的是寶寶歇斯底里的哭喊;

但是如果媽媽風輕雲淡的說一句「寶貝摔倒了,快爬起來!」寶寶也就會從善如流的從地上爬起來,沒準兒還自己拍拍身上的灰塵,說一句「不疼不疼,我真勇敢!」呢。

想要怎樣的寶寶,還是看父母怎樣在呵護和放手之間的選擇吧!



3、3歲以上的寶寶

這個時期的寶寶已經掌握了更多獨自玩耍的技巧,於是,很多時候,他會更加醉心於獨自主宰自己遊戲內容的活動中。

靈巧的動作結合他機靈的心智,即使僅僅是一個他早已熟悉的簡單物體,他也能開開心心玩出很多花樣來,並利用這些物品設計自己喜愛的遊戲。

時而他是震懾宇宙的大英雄,時而她是傲視一切的小公主;時而他是拯救地球的超級偶像,時而她是妙手仁醫的醫護人員;時而他會把瓶瓶罐罐拾掇在一起組成一個自己也想不到的樂園,時而她會把手邊的娃娃分派角色一起快樂過家家……再加上各種玩具、積木、繪本等等,寶寶有大量的時間和機會愉悅自己哦!

媽媽看孩子玩的這麼開心和投入,壓根兒沒自己什麼事兒!

不過如果你想加入親子時間,就不妨和寶寶商量,他一定會在他的空間給你一個VIP的角色;如果不想參與,就趕緊趁著這個時候做自己的事情,讓自己同時忙碌起來吧。

因為這個時間段也不會太長,1個小時內寶寶一定會開始無比想念自己的爸爸媽媽。



【在獨處中,寶寶的「自我能力」會得到升華】

1、不要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活動。

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很多,一些在父母看來毫無意義的事情在孩子的眼裡也一樣充滿了誘惑,並且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因此,父母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待孩子的這些活動,更不要自以為是地限制孩子的這些活動。

自由落體的神奇、空氣流動的美妙、陽光灑在羽毛上形成的熠熠閃光、不斷變換的光影、享受自主的快樂……所有這一切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財富。

2、給孩子獨立鍛鍊的機會。

單獨活動,同陌生人交流,與小朋友來往,自己完成積木等等,即使有一定困難也要鼓勵孩子自己去做。因為只有孩子經常完成具有一定難度的事情,他才能體驗克服困難和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自信心並變得堅強起來。

但是不要強迫孩子獨自玩耍,在他開始四處張望的尋找父母和依靠的時候,及時給他一個擁抱,拍拍他的小肩膀,這些都是最好的給予孩子安慰與關注的方式。當孩子發現父母依然在不遠處關注他,他就會放心地繼續他獨自探索周圍世界的活動。



3、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有些孩子雖然一心想獨立自主,凡事都堅持自己做,但實際上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每件事情都無法做好。

比如吃飯時把桌面搞得一團糟,衣服穿得東歪西扭,導致急性子的父母沒時間等待孩子慢吞吞無秩序的自主行為,更樂於凡事一手包辦以提高效率和節省時間。

其實這樣不但剝奪了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同時更導致了孩子的依賴心理。因此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讓孩子慢慢學著自我探索成長,千萬不可操之過急,凡是搶著「代勞」這樣的孩子永遠長不大。

在家裡,父母可以努力消除各種危險因素,給孩子創設一個安全的閒逛環境。在戶外,只要沒有危險,也可以放手讓孩子盡情地閒逛。

在閒逛的過程中,孩子經常會發現很多有趣的事物,這些有趣的事物會成為引導他仔細觀察事物的契機,對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十分有益。



所以呢,作為父母根本沒有必要「24小時陪伴孩子」,他自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和樂趣,這種樂趣,是完全屬於孩子自己的,我們又何必非要破壞呢?

父母過度教導,過分地剝奪寶貝自主判斷的機會,或者以開發智力的名義利用各種學習活動填滿孩子的日常生活,孩子就會失去很多自我探索的機會。

而孩子呢,如果父母過度的給與幫助和教導,依賴心就會越來越強,惰性也會越來越足。漸漸成長後,又會成為父母屢次嘮叨的原因。殊不知,有因必有果哦!

正確看待孩子的成長,給他自我成長、自我修正的空間,父母又可以趁機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