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戰敗國,為何納粹德國被一分為二,日本卻能夠保持統一?

百曉生侃中國史 發佈 2020-04-13T13:23:58+00:00

在此後的數年時間內,德國先後占領了包括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以及丹麥、挪威等國在內的大半個歐洲。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此爆發。在此後的數年時間內,德國先後占領了包括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以及丹麥、挪威等國在內的大半個歐洲。並且納粹德國與義大利和日本組成了法西斯性質的軍事同盟,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也成為了全世界愛好和平國家的公敵。但是隨著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以法西斯的失敗而告終。1945年4月25日,蘇聯紅軍強勢攻入柏林,希特勒自殺。

希特勒的自殺身亡讓納粹失去了負隅頑抗的信念,於是在5月8日納粹德國正式宣布投降。作為兩次發動世界大戰的國家,德國戰敗後也受到了嚴厲的制裁。不僅失去了所有的占領地區,甚至連戰前原有的國土都無法保全。而保留下來的國土,也被戰勝的同盟國分區占領。德國國土以及首都柏林,都被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等4個國家分成四份占領。這一分區占領直接導致了德國後來分裂成了兩個國家,柏林市內也修建起了一條柏林圍牆。直至1990年,蘇聯解體前夕,兩德才重新統一。

將一個強大且極具侵略性的國家拆分成若干個小國,的確是消滅隱患的最好辦法。然而當我們將視角轉移到東亞的法西斯國家日本時,卻發現同盟國並沒有像納粹德國一樣,將日本分區占領。如果是這樣,在蘇聯的介入下以及後來的冷戰對峙局面,戰敗的日本必然會和德國一樣分裂成兩個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事實上,分區占領日本的方案是真實存在的,並且連蘇聯、美國、中國和英國四個國家的占領區域都已經劃分好了。具體劃分情況如下圖所示:

從圖中不難看出,按照分治計劃,蘇聯將占領北海道及本州島東北部地區、美國占領本州島中部以及關中等地、中華民國政府則占領四國島全島及其他部分地區、剩下包括九州島和中國地區在內的地方則歸英國。從當時的國際形勢來看,分區占領日本的確可以非常有效的壓制日本國內殘餘的軍國主義分子,那麼這個分治計劃又是怎樣走向流產的呢?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美國的政治變化,1945年4月1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病逝,副總統杜魯門接任。

和羅斯福不同的是,杜魯門帶有強烈的反共傾向,因此對蘇聯的外交政策和共同瓜分日本的計劃均受到了影響。至於蘇聯方面,其戰勝後的貪婪心態在領土和利益要求上暴露無遺,對日本的劃分計劃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至於中國方面,日本投降後不久內戰就打響了蔣介石國民政府自顧不暇,哪裡還會對日本的領土感興趣。蔣介石提出以機械、工業物資作為賠償,以此代替對日本的分區占領計劃。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蔣介石的反對,日本為了表示感激,還特地為他修建了「中正神社」。

除了各戰勝國各自心懷鬼胎,日本本國的態度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眾所周知,日本長期以來都是以天皇為中心的,雖然日本天皇在較長的歷史階段中都是以傀儡而存在的。但是如果要實行分區占領則勢必要廢除天皇制度,而強行廢除天皇制度由必然會引起日本狂熱分子的反撲。再加上美國是第一個登陸日本本土的盟國,其對於先後東亞的秩序也有著自己的小算盤。所以在綜合考量之下,美國決定不對日本分區占領,而是以其他手段扶持一個親美的日本政府。

歷史證明,美國的決定對美國自身而言,起到了積極作用。然而日本卻逃脫了戰爭的罪行,領土的完整也讓他們不願意承認戰爭罪行,被其侵略的國家和人民也沒有得到應有的補償。如果真的能夠將日本分區占領,那麼東亞的國際局勢又會是怎樣的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