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尋味——家鄉人鍾情的小豆腐

日報天天看 發佈 2019-12-19T03:32:44+00:00

小薊是最適合製作小豆腐的野菜打開電視,某台的《回家吃飯》欄目正在播出。螢屏上,嘉賓做了一道名叫「蘿蔔纓小豆腐」的美食。看到這一幕,頓時心潮湧動、浮想聯翩。啊,小豆腐,多麼家常的味道,多麼親切的回憶。


打開電視,某台的《回家吃飯》欄目正在播出。螢屏上,嘉賓做了一道名叫「蘿蔔纓小豆腐」的美食。看到這一幕,頓時心潮湧動、浮想聯翩。啊,小豆腐,多麼家常的味道,多麼親切的回憶。在我們這裡,小豆腐是老一代人最難忘記的「救命飯」,進入新的時代,它又化身變為美食,發揮著新的功用。


在家鄉,日常食用的豆腐為「大豆腐」,另類製作的當然是「小豆腐」了。提起小豆腐,我們有必要先來說一種野菜。

能入口的野菜種類繁多,這裡要說的小薊。小薊是學名,就是人們常說的刺兒菜,陝西當地人稱刺薊,我們村裡人叫萋萋毛。小薊是味中藥,有涼血止血、清熱除煩之功效,也許你沒吃過,但它卻是製作小豆腐的最佳食材,是家鄉人的最愛。小薊隨發隨長,春、夏、秋、初冬,一年裡有大半年可采可食,而且葉大株大、採集容易。

除了小薊,小豆腐亦可用別的野菜或食材下腳料製作,蘿蔔纓、小青菜、白菜葉、茼蒿、薺菜等等均可。近代歷史上,陝西曾經歷過數次大的饑荒,家鄉人都是以小豆腐為主食果腹,挺了過來。小豆腐使野菜和各種食材下腳料變得可口而有營養,化腐朽為神奇、變廢為寶。小豆腐是荒年的救命飯,它不僅是一種食品,還是克服一切艱難困苦的精神,是智慧也是歷史。

將菜葉焯後漂洗切碎,黃豆泡發後磨漿,二者混合同煮,一鍋香氣四溢的小豆腐則成。生豆漿不必過濾,帶渣即可。豆漿的加入,改善了野菜的口感,又使食物含有一定蛋白質和油脂。饑饉困擾,災民多因營養缺乏而浮腫,以小豆腐為主食的人群中卻很少有這種現象。小豆腐如加蔥花和油翻炒,又是一番鮮香爽口的好滋味。另外,小豆腐還是做包子、水餃的特好餡料。

在饑荒年饉已遠離我們的今天,家鄉人仍鍾情於小豆腐,常念叨「聞到小豆腐香,神仙也斷腸」。這不僅是對過往的追憶,而是小豆腐確有特殊的口感和誘人的味道。現在製作小豆腐,儘管有眾多蔬菜可選,但村民還是熱衷於去田間採集小薊。秋季,才出苗的麥田裡,小薊應時而發,極其鮮嫩。人們大包小包的採回,已經不再是為填飽肚子,而是為盡享美味、大快朵頤。

當年製作小豆腐,豆漿是用石磨磨成的,內中常夾雜了很多未磨碎的顆粒,但這卻是歪打正著。因為顆粒入口後需要細細咀嚼,這便品出了濃郁的豆香,並與菜香充分融合、相得益彰。近年來有人琢磨著把小豆腐推向市場,使用打漿機打出細膩的豆漿,還在熬煮時加入雞湯或骨湯,菜里再加入海鮮或肉類,號稱「八珍」。這樣的小豆腐內容更豐富,營養價值也得到了提升,對於我們這些懷舊的人來說也許已經找不回當年的味道了,但對於年輕人來說也不失為一種美食的有趣體驗。(作者:高銘昱 文/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