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價上億,多幅作品竟是臨摹抄襲,毫無藝術價值

哲學詩畫 發佈 2020-05-16T02:44:49+00:00

近幾年來,來自寧夏銀川籍畫家任重國畫作品在藝術品市場上炙手可熱。然而這些工筆畫作品很多系抄襲古人繪畫作品,在其原來基礎上略微變化就成為自己作品……上圖為2016胡潤藝術家排行榜 任重市場成交額2975萬人民幣2017年胡潤藝術家排行榜 任重身價2407萬人民幣。

近幾年來,來自寧夏銀川籍畫家任重國畫作品在藝術品市場上炙手可熱。然而這些工筆畫作品很多系抄襲古人繪畫作品,在其原來基礎上略微變化就成為自己作品……

上圖為2016胡潤藝術家排行榜 任重市場成交額2975萬人民幣

2017年胡潤藝術家排行榜 任重身價2407萬人民幣。

2018年畫家任重市場成交額2681萬人民幣。

2019年畫家任重市場成交額4694萬人民幣。

一、臨摹和抄襲的區別

在古代,藝術作品臨摹和抄襲沒有明確限定,臨摹和抄襲其實是一回事。因為農業社會信息傳播極其有限加之當時智慧財產權保護觀念。可是步入現代社會,法律成為衡量文明化和現代化的標準,智慧財產權法保護每個人的知識創造。對於文藝作品,臨摹和抄襲就有了明確規定。有人可能舉例:比如上世紀張大千造假畫,以假亂真。一方面說明張大千臨摹功夫高,但也成為其污點,齊白石就曾表示對張大千造假畫的不滿態度。

古代藝術作品,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學習其方法內涵而不是只學表象。如果現代人摘抄一部《紅樓夢》署名自己的名字,這當然是抄襲。為什麼繪畫不是呢?美術史上的大藝術家沒有一位是因為抄襲別人作品而名垂千古,學習歷史不能重複歷史,學習古人不能重複古人是現在主流的美學價值觀。但今天仍然有一部分畫家是學習古人,重複古人還自詡:「技術一流」,簡直是對藝術的無知。

臨摹古畫原是學習國畫的方法,所謂「師法古人 師法造化」,然而,作為一位藝術家其作品能否給時代注入新鮮活力才是評價畫家最重要的標準。古人的藝術達到一個高峰,作為後輩不能一味安於吃古人「殘羹冷炙」要有所創造。任重自詡人物 山水 花鳥 翎毛 走獸 神佛無一不通,然而其作品根本就是抄襲古人,畫匠水平,毫無創見。在學術界抄襲別人作品是很可恥的行為,如果抄襲的畫也能價格百萬,試問美術學院的學生們是不是都是大師?他們的畫價格是不是也能買百萬?從技術層面來說,構圖,色彩,人物形象,都很近似,或者一模一樣,就是抄襲……

一般司法鑑定途徑是對美術作品進行原創性鑑定,看作品是否侵權,在侵權的情況下再看作品是否是著作權法的合理使用範圍,是否進行商業使用,否則侵權且需要負法律責任。原創性,又叫獨創性,即智力勞動成果是由勞動者獨立完成的,而非抄襲自他人,且該勞動成果具有一定程度的智力創造性,體現出作者獨特的智力判斷與選擇,在一定程度上帶有作者的個性。就美術作品而言,其著作權保護的是以線條、色彩等體現的表達方式,特別是當代藝術作品。目前,業界對於美術作品「抄襲」的認定方法,首先得考慮四點:(1)創作時間的先後;(2)是否是演繹作品;(3)是否純屬巧合;(4)是否只是臨摹學習。這四點還涉及到一個「接觸」的問題,是接觸性臨摹,還是非接觸性臨摹。如果是非接觸性臨摹,作者在臨摹創作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和表現手法,往往作品與原作有一定的區別,這一般歸類為演繹作品而不是「抄襲」。然而任重的一些作品,和古代臨本從構圖,形式,幾乎一模一樣並沒有演繹的成分。觀者一目了然。

《紅寥水禽圖》 宋 徐崇矩 紈扇 絹本設色

任重作品

從判定標準來看,主要是從原創性、實質性相似、接觸三點來比對。

其中「實質性相似」的判斷方法:

(1)普通觀眾測試法,又叫整體觀感法,是從大眾的角度理性看待一件美術作品是否構成「實質性相似」,強調的是大眾對該作品的藝術感受和精神體驗,不對思想和表達做技術上的區分。

榴枝黃鳥圖頁宋,絹本,設色

臨摹《紅寥水禽圖》 局部 /任重臨摹古人作品但並未在落款中標註「仿」「臨摹」等字樣。把臨摹古人作品當作自己創作簡直是掩耳盜鈴。

抄襲是把別人的文章或作品私自照抄作為自己的文章或作品公開發表,顯然,任重公開發表發表其臨摹古人作品,沒有絲毫忌諱。

明代畫家陳洪綬作品



任重作品

今天中國的工筆畫創作,真正取得精湛技藝的成就者,寥寥無幾,大部分畫家都是拙劣的模仿,只懂得勾描暈染,缺乏對文化品性的認識和理解。當然,這種情況可能在於工筆畫偏重於製作的過程,很多畫家在創作的時候,完全掉入製作的具體的技巧之中,淪為「工匠」。事實上很多工筆畫家都在追求新的圖式和新的視覺符號,過度追求畫面,但是內容重複而沒有深度。人物畫就畫都市少男少女的衣服、少數民族就畫一群人的衣紋服飾、山水畫就是工筆重彩渲染、花鳥畫就是畫一堆植物中幾隻鳥等等,這些作品在創作之初沒有新意,具體畫的時候就更是重重複復,生硬死板。

宋畫 母子圖

任重畫

藝術大師徐悲鴻先生曾對「泥古」國畫的保守進行猛烈攻擊;

吳冠中先生講:「中國繪畫其中一個弊病就是陳陳相因,近親繁殖」;

藝術大師趙無極先生說「近代中國失去了創造力」

當代藝術家蔡國強:「國畫一百多年來沒有很好的畫家」

以上藝術大家姑且言論是否正確,究其本質都是在說繪畫藝術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然而任重對宋代繪畫畫、畫家張大千、陳洪綬、于非闇等大家完全臨摹,不加任何掩飾竟敢提名自己的作品,堂而皇之的進行拍賣且價格不菲。

宋畫 款本

宋畫 絹本

任重作品

宋畫 絹本 設色

任重臨摹繪畫

宋徽宗 絹本 設色


任重作品 後以50餘萬元成交

任重微博

學習別人優秀作品未嘗不可,但完全臨摹 並且以高價流入市場。這是藝術工作者的操守嗎?

如果臨摹別人作品買高價,試問文學作品可以這樣嗎?電影可以這樣嗎?

左為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雖是臨摹但有創見之功,右為任重作品。

任重臨摹張大千的作品,流入拍賣市場居然以一百二十餘萬人民幣,這種沒有絲毫個人創見的作品賣的如此高價,簡直匪夷所思。

張大千作品

任重作品的人物造型、神態、動態幾乎無二,只是顏色、搭配略微不同,整幅畫大同小異。

觀其任重人物 山水 花鳥,無一不是抄襲 臨摹的產物,作品程式化嚴重,缺乏創新。幾乎所有作品均是變體臨摹。

任重的山水乍一看和張大千山水畫幾乎無二,無論是構圖,設色,山石畫法,都是臨摹水平。


張大千 仿董北苑煙波洞庭圖 1946

任重臨摹以46萬元成交

相信看到這裡大家一目了然,這幅畫簡直就是百分之百的抄襲。

大家再看看下面這幅作品,任重把張大千先生的作品只是在背後出加點火焰紋,蓮花座加點裝上,百分之九十幾乎無二,完全就是拼接,複製的產物……

張大千先生繪製《十一面觀音》

任重抄襲張大千作品居然賣了四百多萬元。

張大千臨敦煌壁畫 《十一面觀音》

此前藝術家告葉永青抄襲一時間鬧得全國藝術界沸沸揚揚。

中國美術家協會9月26日在官網發布《中國美協對抄襲侵權作品堅決說:不!關於監督美術展覽作品抄襲侵權行為的公告》


此為13屆美展發現抄襲照片的繪畫作品。

試問,作者可以辯護說「我在臨摹照片,不是抄襲」嗎?

(昶言/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