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武藝超群,為何一生不受重用?真實原因令人無奈

海賊說歷史 發佈 2020-02-06T20:22:51+00:00

《三國演義》中的趙子龍是一名英俊帥氣,忠肝義膽,志向遠大,有勇有謀,近乎完美的無雙名將,很多人都特別喜歡。

《三國演義》中的趙子龍是一名英俊帥氣,忠肝義膽,志向遠大,有勇有謀,近乎完美的無雙名將,很多人都特別喜歡。但凡涉及三國的影視作品和遊戲里,都會重點塑造趙雲這個人物,可見趙雲的形象是非常深入人心的。

隨著科技的進步,網絡的普及,大眾對於三國人物的了解不再局限於小說《三國演義》了。深入了解過史書的朋友會知道,「百萬軍中救阿斗」這個傳奇故事並不曾發生過。而且在《三國志》中的記載非常稀少,僅有一百多個字。

儘管如此,每當提起三國中最喜歡的武將,很多人還是首先會想到趙雲,趙子龍。

趙雲跟隨劉備顛簸半生,最後也不過是一個「翊(yì)軍將軍」,遠遠不如關羽張飛的官職,許多營銷文章會憑此大肆宣揚趙雲充其量不過是劉備的「保安隊隊長」而已,戰績平庸,算不上大將。這樣的觀點以偏概全,博人眼球,聽起來非常可笑。

歷史上真實的趙雲雖然不是長坂坡戰神,但卻是一個實實在在有眼光,有能力,有頭腦,有遠見,有謀略的完美將軍。

以下就帶你來認識歷史上真實的趙雲。

有眼光

趙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是一個公認的大帥哥。他起初投在「白馬將軍」公孫瓚的帳下,時間長了,趙雲發現公孫瓚徒有虛名,不能成事。趙雲這匹千里馬一直被冷落著,直到劉備的到來。劉備為救徐州,來找公孫瓚借兵,劉備與趙雲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就確定對方是自己要找的人,所以劉備特地跟自己的好哥們公孫瓚開口借走了趙雲。

趙雲一眼就相中這就是自己要找的人,儘管那個時候,劉備是窮得叮噹,趙雲依然始終不離不棄。能看出那時候的劉備是個人物的除了曹操,還有就是趙雲了。趙雲能夠從茫茫多的亂世梟雄中認定劉備,也體現了他超出常人的看人眼光。

有能力

後來,劉備兵敗於當陽,曹操的虎豹騎緊追不捨,劉備本人是落荒而逃,他的兩個女兒卻不幸被曹操抓走。兵荒馬亂之中,唯獨趙雲能保護阿斗母子幸免於難。這份經歷雖然沒有小說故事中那般驚心動魄,但確實也表現了趙雲超凡的工作能力,對得起劉備的「子龍必不棄我而走」的相知。

後來,劉備攻打益州時,孫權使計策逼迫孫夫人偷偷帶走阿斗,又是趙雲及時出現,在江邊截住即將離開的船隻,再次救下阿斗。這麼看來,作為劉備家屬的護衛,趙雲是非常稱職的。

有頭腦

劉備平定荊州四郡的時候,趙雲負責攻取桂陽。桂陽太守趙范聽說趙雲來攻打,完全沒反抗,直接投降。趙范投降之後,主動和趙雲結拜,還打算把自己如花似玉的寡嫂樊氏許婚給趙雲當小妾。那樊氏的確有傾國傾城的容貌,在很多人看來這都是一樁美事。然而,以趙雲清醒的政治頭腦和謹慎的性格,這樣的把戲一眼看穿,趙范的這個手段只是為了謀取政治利益而已。趙雲如此回復道:

相與同姓,汝嫂即吾嫂也,固不敢取

意思是:我們姓氏一樣,你嫂子就是我嫂子,我可不能娶她啊。

後來事實證明趙雲想法是對的,趙范果然居心叵測,假惺惺投降之後又偷偷溜走了。

有謀略

說起趙雲最光輝的戰役,不是當陽一役,而是漢水之戰,那才是他戰爭生涯中最亮眼的一次軍事行動。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和曹操爭奪漢中,相持不下,戰事十分焦灼。趙雲出奇兵埋伏於北山,成功偷襲敵方糧草。趙雲接著使用「空營計」嚇退曹操大軍,擂鼓放箭,讓曹軍大亂,自相踩踏,許多人墮入水中。曹軍死傷無數,糧草不濟,只得撤退。漢中之戰蜀軍大獲全勝,趙雲回到軍中,劉備讚嘆道:「子龍一身都是膽也!」值得強調的是,這次戰役是趙雲自己的謀略,並非是諸葛亮的安排

"空營計"是一種"虛而虛之"的謀略。根據《草廬經略·虛實》中講:"虛而虛之,使敵轉疑以我為實。"意思是說,本來空虛又仍然表示空虛,使敵人反而誤認為我暗中作了準備。這一謀略的關鍵,就在於利用假象來迷惑和欺騙對手。發明人就是趙雲。

有遠見

關羽張飛先後因東吳身死,劉備勃然大怒,決意親自遠征東吳。這個時候,趙雲第一個站出來反對,表示不能義氣用事,蜀漢應當繼續走聯合吳抗曹的路線,且東吳實力不容小覷,不宜輕易用兵。但是,劉備仍然一意孤行,終有夷陵之敗。劉備死後,諸葛亮糾正了錯誤路線 ,重新實施聯吳抗曹的戰略,可見趙雲雖是一員武將,卻也有政治遠見

那麼問題來了,忠義無雙、有膽有識的趙子龍,為何總是得不到主公劉備的重用呢?

劉備攻下成都之後,封關羽為前將軍、馬超為左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黃忠為後將軍,卻只封趙云為翊軍將軍,也被人稱為雜號將軍。「翊」可以引申為輔佐的意思,可見趙雲並沒有受到重視。

趙雲在蜀漢的地位得以提高是在先主劉備去世之後,後主劉禪繼位,封趙云為震東將軍,但權力上仍然遠不及漢中太守魏延。然而這就已經是趙雲的官職巔峰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別人的觀點:

有人認為這是劉備把重用趙雲的機會留給兒子劉禪,好讓趙雲感恩於劉禪。我認為這個想法純屬臆想,禁不起推敲。劉備和趙雲年紀相仿,留一個老將給繼任者,值得動這樣的心思嗎?況且以趙雲的品行,重用與否都一樣恪盡職守,劉備也根本沒有必要動這樣的心機。

我的觀點:

趙雲早年就跟隨劉備創業,他們之間不僅有君臣之誼,更有手足之情。劉備了解趙雲不求名利,但劉備手下重名利的人太多,只得委屈一下趙雲,讓其他那些人更加有成就感,從而工作更賣力。就像有些農村裡的小媳婦一樣,就算幹活再辛苦,吃飯的時候也沒有上桌的資格。這就是我認為的趙雲不受重用的理由,你品,你細細品!

作為君主的劉備有很多臣子,但是值得信任的兄弟卻沒幾個,關羽張飛值得信任,但卻並不如趙雲沉穩可靠。當劉備總是選擇把家人託付給趙雲,那種信任感已經無需多言。也許,白帝城中,臨終前的劉備看到前來救駕的又是子龍,可能又會生出一些複雜情緒吧!

晚年趙雲

雖然不受重用,但趙雲依然盡忠職守,恪守職責,做好職責內的每一件事。公元228年,諸葛亮興師北伐,趙雲主動請戰,而這時候的趙子龍已經是年近七旬的老將了。我們都知道,諸葛亮的初次北伐計劃已久,也是最接近勝利的一次。雖然聯兵孟達的計劃失敗,但依靠趙雲帶兵在斜谷牽制住魏軍的大將軍曹真,這樣一來諸葛亮才有機會率領主力部隊連奪三郡,勢如破竹,直取長安。只可惜後來馬謖守街亭,出了紕漏,不得已撤退。強調一下,諸葛亮這裡沒有使用「空城計」,靠的是老將趙雲帶兵以身斷後,擋住了追擊的魏軍,全軍才得以順利撤退。

原來,老當益壯不光指黃忠,鞠躬盡瘁不光指諸葛亮,忠義兩全不光指關羽,說的也是常山趙子龍!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種人,能力超群,卻沒有野心;智勇雙全,卻從不驕傲;待遇不公,也毫無怨言。只因為他堅信跟對了人,只要那個人一句話,必定如此回應:「末將定當盡力而為,不辱使命!」

如何評價趙雲的一生呢?我想到一句古話非常貼切:士為知己者死!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關注我,讓我們一起為歷史點讚!

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參考資料:《三國志》、《雲別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