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國家名酒評選背後 不為人知的秘密

酒業快訊 發佈 2019-12-16T14:46:18+00:00

經常喝酒的人,對「國家名酒」一定不會陌生。比如我會經常給朋友說茅台是國家名酒五糧液是國家名酒洋河是國家名酒……那麼,這些所謂的「國家名酒」是怎麼來的,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起回顧一下歷史,看看「國家名酒」到底是如何產生的,他們的存在有何意義?

經常喝酒的人,

對「國家名酒」一定不會陌生。

比如我會經常給朋友說

茅台是國家名酒

五糧液是國家名酒

洋河是國家名酒

……

那麼,這些所謂的「國家名酒」是怎麼來的,

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

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起回顧一下歷史,

看看「國家名酒」到底是如何產生的,

他們的存在有何意義?

「國家名酒」是怎麼來的?

在中國,「國家名酒」是一個特定的稱謂,可是她不是來自於市場,而是來自於政府的官方認證和品評。

建國之後,在1952年至1989年的38年間,在原輕工部的指導下,相關部門分別於1952年、1963年、1979年、1983年、1989年組織了五屆全國名酒評比會。

每屆評酒會會頒發兩個獎項:一是全國名酒-授予金質獎章,二是全國優質酒-授予銀質獎章。在這五屆全國評酒會上曾經被授予金質獎章的白酒產品就是後來所謂的「國家名酒」,而被授予銀質獎章的責備稱之為「國家優質酒」。

「國家名酒」是一塊金字招牌,至今仍然光芒綻放,非常稀缺。因為全國曾經有近10萬家白酒廠,但是曾經獲得「國家名酒」稱號的卻僅有17個。

國家共舉行五屆全國名酒評比會,每次評選出的國家名酒的數量並不一樣。

下表是歷屆國家名酒評比會上所評選出的「國家名酒」

國家為什麼要組織名酒評比會?

中國是一個酒的王國,酒以成禮,酒祝詩性,酒桌即中國。歷朝歷代對酒都有鮮明的態度。建國前後,由於戰爭、醫療、開礦、漁業等方面均離不開酒,尤其是高度數的白酒。同時,白酒還是地方財政的主要來源。因此,其被列為重要的戰略物質,得到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高度重視。

為了貫徹中央決策,提高白酒的產量和質量,由原輕工部牽頭,白酒產業在兩個方面展開重要戰略部署:一是展開白酒的技術試點;二是組織全國名酒評比會。

所謂白酒技術試點,是指由國家有關部門組織相關科研技術人員,深入到白酒企業,對釀酒技術、釀酒生產進行科學分析、科學實驗、科學總結、科學改進和科學指導。煙臺試點、汾酒試點、金陵試點、涿縣試點、茅台試點是1950年代以來在白酒行業組織的最重要的技術試點。正是這些技術試點讓傳統的白酒釀造和現代科學和微生物發酵緊密的結合起來。以國家力量推動酒類生產的科學化,這在全世界釀酒領域僅有中國發生過。這也是為什麼說白酒是世界上最好的、最健康的、最具科技含量的蒸餾酒的原因。

白酒的技術試點發生在生產領域,其目的是是提高白酒的內在質量,而全國名酒評比會則發生品鑑領域,更容易讓消費者感知。不過在實際上,兩者是一個整體,是建國後國家推動白酒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的兩大抓手。

前兩屆全國名酒評比會評選名酒的方法是「評議」

在每屆全國名酒評比會召開之前,相關部門都會組織有關專家組成「全國白酒評審委員會」,由「全國白酒評審委員會」對參評白酒產品進行相關評審。「全國白酒評審委員會」的專家成員便是最早的「國家白酒評委」。

因此,國家白酒評委也是「論屆」的。每一屆都要經過專業的選拔考試。1952年-1989年,國家共組織了五屆全國名酒評比會,也同步誕生了五屆國家白酒評委。1989年之後,雖然國家不再組織全國名酒評比會,但是「國家白酒評委」的選拔、考試的制度被固定下來。現在國家白酒評委的選拔工作已經進行到第九屆。由於,國家白酒評委的總人數相對穩定,全國不過600人左右,競爭相當激烈,要想成為一名國家級白酒評委,不僅要有相當高的天賦,而且要克服很多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和味蕾的誘惑。

五屆全國名酒評比會,每屆都會評選出一定數量的「國家名酒」,並為「國家名酒」頒發金質獎章,但是這五屆全國名酒評比會對白酒產業的推動並不相同。從發展的角度看,第三屆全國名酒評比會被公認為最專業、最權威的一屆全國名酒評比會。

這是因為在建國之前,白酒生產主要是由散落在民間的作坊式工廠來完成,受地理環境影響,白酒的質量風格千差萬別。但是國家並沒有專職的品評隊伍,也缺乏相關的理論指導。因此,在第一屆全國名酒評比會上,評審委員會評審名酒的方法是「評議」,即由評審委員會的專家們根據自己對參與評選的白酒產品認知來進行協商,達成共識後確定誰是「國家名酒」。但當時由於剛剛建國,百廢待興,很多民間酒企尚處在重建過程中無法參評,而且有的企業尚未建廠,卻提前獲得了「國家名酒」稱號。

第二屆全國名酒評比會沿襲了第一屆的做法,繼續通過「評議」的方式評選國家名酒,只不過第二屆參加評比的酒廠要多了一些。比如來自安徽的古井,四川的五糧液、全興,貴州的董酒等。

第三屆全國名酒評比會評選名酒的方法是「品評」

1979年,原輕工業部決定組織第三屆全國名酒評比會。在經過三十年的科學發展之後,白酒的釀造技術逐漸成熟,中國白酒質量風格的整體趨於穩定,同時也形成了不同的風格流派。這為白酒香型學說及各大流派的誕生奠定了技術和品質基礎。


第三屆全國名酒評比會上,白酒權威專家周恆剛先生提出的「按『色、香、味、格』四個標準為參評白酒打分,並確定白酒香型」的評選國家名酒的「品評」方法得到確定。色香味格,四位一體,共同決定一瓶美酒的質量風格。其中,「色」為10分,「香」為25分,「味」為50分,「格」為15分。

「色、香、味、格」分值的分配可以看出,白酒的「味」是決定其品質高低的關鍵因素。根據周恆剛先生提出的評選名酒的方法,第三屆全國名酒評比小組從全國知名酒廠通過層層選拔抽調100多位專業品評人員組成第三屆全國名酒評審委員會,共同參與「品評」工作。這標誌著國家名酒的評審方法由第一、二屆的「評議」升級為更為專業、嚴謹、科學的「品評」階段。

按照「色、香、味、格」的打分標準,白酒被劃分為「濃香、清香、醬香」三大基礎香型.


按照周恆剛先生提出的名酒評審方法,1979年第三屆全國名酒評比會共評出八個國家名酒。她們分別為洋河(濃香)、瀘州老窖(濃香)、五糧液(濃香)、古井貢酒(濃香)、劍南春(濃香)、茅台(醬香)、汾酒(清香)、董酒(其他香型)。

第三屆全國名酒評比會上提出了按照「色、香、味、格」品評白酒的方法,並將白酒的風格劃分為「濃、清、醬」三大香型,並評選出「八大名酒」。這是白酒品評走向科學化的標誌。因此,這一屆全國名酒評比會被認為是最權威、最專業的一屆名酒評比會。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中國地大物博,地理環境異常複雜,釀酒工藝也是精彩紛呈,「濃清醬」三大香型並不能代表中國白酒風格的全部。在這一屆名酒評比會上,作為曾經的四大名酒之一的西鳳酒因其風格不屬於「濃清醬」之列,遺憾落選,沒有被評為「國家名酒」。而董酒則以「其他香型」入選「國家名酒」。但「其他」到底是什麼,去很難說清楚。


白酒的香型已經多元化

也許正是看到了「香型」概念的不足,周恆剛先生晚年在總結白酒質量風格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提出了白酒「無香型」的產業思想。從目前白酒行業的發展現實看,「濃、清、醬」三大香型的確不足以代表白酒產業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產業生態。現在白酒的香型已經多元化,西鳳的鳳香已經拿到了國家標準,其他還有諸如芝麻香、兼香、馥郁香、老白乾香等等。不僅如此,白酒香型之間的融合趨勢也十分明顯,比如有的濃香型白酒企業會引入醬香型白酒的工藝以增加酒體的複合性,同樣醬香型白酒也會吸收濃香型白酒的特色,走向綿柔。

香型融合,多香並存,最終的結果是白酒走向「無香型」,但是「色、香、味、格」的「品評」方法卻適用於每一瓶好酒。觀其色,聞其香,品其味,然後在此基礎上給出品評意見,定其「風格」。這是中國白酒自成一體的品鑑美學。在這其中,「味」是核心概念,達到了50分的分值。這是因為「味」是一個更加複雜的綜合性指標,「味」與白酒的「香」有關,香味一體,決定一瓶白酒的風格。但是「味」比「香」更具文化內涵,涉及到中國人的味覺審美和精神追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