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第1家麥當勞,數萬人排隊等著吃,打破了世界紀錄

袁載譽 發佈 2019-12-16T08:32:53+00:00

快餐文化是在美國經濟騰飛的黃金年代應運而生。經濟的發展,加快了整個美國社會的生活節奏,在「美國夢」的加持下,幾乎每一個美國人,都在為了自己的「夢」而拼搏,並使盡了渾身解數。在那個「美國夢」為主旋律的年代,對於生活在美國的人來說,時間就意味著金錢與財富、成功與地位。

快餐文化是在美國經濟騰飛的黃金年代應運而生。經濟的發展,加快了整個美國社會的生活節奏,在「美國夢」的加持下,幾乎每一個美國人,都在為了自己的「夢」而拼搏,並使盡了渾身解數。

在那個「美國夢」為主旋律的年代,對於生活在美國的人來說,時間就意味著金錢與財富、成功與地位。從歐美傳來的以「慢吞細咽」為特色的精細美食,顯然不符合當時的美國時代需求。

如此一來,如何讓人快速吃飽,並獲得足夠能量保證工作的食物,成為美國商家們的「財富之門」,而打開這扇門的手段,即為以麥當勞、肯德基為代表的「快餐文化」。

它們提供高糖、高熱量的食物,快速滿足人們的飢餓欲,成功席捲了整個美國,在美國的每個街頭,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成為了跟雜貨店相提並論的社區標配。

同時因為快餐是在美國「發揚光大」,它得以被時代所標籤化,被認為是美國文化的一大特色,是美國文化輸出的法寶之一。

正因身上的美國文化標籤太重了,快餐巨頭作為面向全世界擴展的企業,很快就被吃了閉門羹,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拒絕了它的擴張。

直到1989年5月,蘇聯政府才最終同意,快餐店進入蘇聯市場。至於蘇聯為什麼會同意,這跟他們的時任最高領導人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巴契夫息息相關。

戈巴契夫統治的蘇聯末期,為了解決長期軍備負擔造成的蘇聯經濟不景氣,蘇聯決定利用資本主義市場的「熱錢」來挽救「蘇聯經濟」。

於是蘇聯開始在一些非國家安全領域的民營生意上,開放外資進入了,而1989年5月動工的麥當勞,即為蘇聯在美食這個分類上的重點引進項目。

而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蘇聯這邊是「下了血本」,准許麥當勞在自己的「政治核心地帶」莫斯科開設第1家店,而這個店從規模上來看,是極其的大,光店員就有600餘人,店中的座位更是有近千個,要知道我們今天的麥當勞店,1個店有50個位置,都是超級大店了。更誇張的是,為了應對可能的人流,在設計的時候,麥當勞設計了27台收銀機。

但還別說,收銀機這件事上,麥當勞真的做到了未雨綢繆。1990年1月31日,麥當勞原定開業日子。結果店門還沒有開,就有超過5000人整整齊齊地排隊等著吃。

對於這個代表美國的食物,每一個蘇聯人,出於好奇心,都想先睹為快,並嘗嘗有沒有傳說中那樣的「美味」。事後統計,僅僅在開店的第一天,麥當勞所接待的人數,就達到了3萬多人,而這打破了當時的世界紀錄。

為了維持秩序,不要出現動盪,蘇聯在麥當勞部署了不少軍警維護治安。同時我們所熟知的戈巴契夫和葉爾欽都曾光臨麥當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