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好處數不甚數,但是知道練錯的壞處也有必要

太極那些事 發佈 2020-04-15T03:01:38+00:00

掌握太極拳的拳理拳法有助於太極修煉,太極拳的運動規律是有章法可循的,但是很多人由於多種原因導致很多錯誤,下面就了解一下,錯練太極拳容易造成的傷害:一、傷力所謂傷力,是指運動過量、過猛,或不均衡等狀態所產生的傷害或引起的疾病。

太極拳是門博大精深的學問,練習太極拳貴在領悟。掌握太極拳的拳理拳法有助於太極修煉,太極拳的運動規律是有章法可循的,但是很多人由於多種原因導致很多錯誤,下面就了解一下,錯練太極拳容易造成的傷害:

一 、傷力
所謂傷力,是指運動過量、過猛,或不均衡等狀態所產生的傷害或引起的疾病。如依慣例,練拳之前須先熱身,進行一些必要的單式操練或功法練習,使肢體筋骨活動開,這樣就可避免在練拳時因動作高低快慢變化而造成肌肉筋骨拉傷或挫傷。
另外,運動量的大小和強度要量力而行,不可勉強。如年輕時運動量可大些,可練低架(大架),兼及中架(中平架)和小架(高架);中年時運動量小些,以中架為主,低架適量;上年紀時運動量則再減,以小架為主,保持中架,低架少練或不練。

許多初學者習非常注重姿勢,經常忘記重視內在,導致氣喘吁吁,對肺部造成很大的傷害,在初學太極拳時,一定要掌握自然呼吸。
練習時間的長短,低架或快架一趟下來以6分鐘之內為宜,宜稍歇後再練;中架一趟20多分鐘,以連續兩遍到四遍為宜;小架慢架一趟30分鐘以上為宜,少則一遍,多則兩遍。

一個練習單元(如一個上午)以2~4小時為宜,視年齡大小或專業與業餘而區別對待。總之,運動量的大小,要視年齡和體質的狀態而定。年輕體質好時,以長功夫體悟為主;年長時,運動量適當減少,以心悟為主。
這實際上也是太極拳由初級階段到高級階段修煉的發展過程,不可逆其所為。修煉太極拳最重要的是做到氣沉丹田。
二 、傷氣
一是心態不寧,運動量過大、過猛、過急,練完後氣喘不止,氣色不佳。
二是用意太過,過分注重呼吸,式式要與呼吸配合,甚至要讓「氣」將動作「催」起來,結果導致呼吸不暢,發生氣滯、胸悶、頭暈等現象。
這些也是練拳過程中的誤區,容易引發傷害和疾病。太極拳的演練要求,完全是松靈自然,快與慢之間也隨勁勢氣息而動,其功夫也是建立在柔韌的、日積月累的慢功夫上,不是趕出來的;呼吸更是一任自然,以意領勢,以勢導氣,氣勢相隨,互為有益。

三 、傷骨
傷骨是因為姿勢不正確或動作不慎帶來的損傷。比較突出的現象是腿部受傷,特別是膝關節。

因腿部力量和運動機能本來就是人體較早退化的部分;加上長期半蹲式的運動負荷,或過份追求姿勢高低變化的難度和強度,以達到「出奇制勝」的藝術效果來提高成績。

如競技太極拳旋體後單腿落地等,都會對運動員腿部帶來極大的損傷,甚至不得不打封閉針參加比賽,這樣就更容易造成腿部機能較早的退化、骨傷或後遺症疾病。
對太極拳要領掌握不准,在運動中如膝過腳尖、左右轉腳膝部用力、進退步實腿膝部過低(或跪腿)等等現象。也都容易形成明顯或慢性的骨骼損傷。這些都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注意,對太極拳運動的性質和內涵應給予深刻的思考、研究,並回歸和賦予太極拳本來的真實面貌,使之朝著健康的道路承傳、創新和發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