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邳州的美食有著怎樣的魅力?

大羅言酒 發佈 2020-04-28T22:20:35+00:00

境內有大墩子文化遺址、寨山摩崖石刻、劉林文化遺址、梁王城遺址、九女墩、尤村漢墓等,以及艾山洞石溝、岠山風景區、大運河風光帶、黃墩湖遊覽區、天下水杉第一路、銀杏森林公園、桃花島公園等自然風光,其中,艾山洞石溝風景區九座峰次第相連,方圓20公里,最高峰海拔197米,山頂有鳳凰台、碧霞

邳州,古稱邳國、下邳、東徐州,位於蘇魯交界。邳州歷史悠久,約公元前21世紀禹分九州,邳(pī )屬徐州之城;禹封車正官奚仲為侯,先居於薛(山東薛城),後遷於邳,建立邳國。另外,境內的大墩子文化遺址距今6000年,是江蘇文明最早的起源之一。



在這樣一座歷史文化深厚的城市裡,是永遠逃不開美食的話題,畢竟美食是不僅是一個城市的符號,還豐富著一座城市的文化風景。


辣湯

用大骨、蹄髈、鱔魚絲、母雞熬制24小時以上,再加上麵筋、黑胡椒、姜、雞蛋花等,雖然其貌不揚,但喝起來卻美味無比,冬季暖身、夏季開胃。再滴上幾滴芝麻油和醋,辣而不燥,濃而不烈,湯濃味鮮,香氣四溢。



菜煎餅

邳州獨特的飲食習慣開創了很多的先河,菜煎餅就是其中之一,其用大白菜,或者蘿蔔,或者為專門打做煎餅而生長的某某菜,與煎餅一道做成了菜煎餅(過程省略),拿在手裡油油的,吃在嘴裡很是美味。


糖糕

圓圓的,色澤金黃,表皮脆嫩,內層軟乎乎的,用紅糖或白糖做餡,甜香適口,小孩子最是喜歡。



邳州涼皮

邳州的涼皮和其他地方的涼皮完全是兩個概念,其他地區的涼皮是夏天吃,但邳州的涼皮是一年四季不衰,最誘人的是涼皮的湯和辣椒等佐料,冬天用熱湯,夏天用涼湯,辣椒用油煎,然後配上已經一起碾碎的花生和芝麻,最後放上熟油或香油即可。


邳州麵皮

邳州的麵皮同樣和其他地區的不一樣,其他地區的麵皮和涼皮味道一樣,本質區別是原料:一個是大米,一個是小麥,但邳州的麵皮要放上糖和麻油一類的,湯不再是主要的。不僅如此,「筋道」占了第一把交椅,麵皮的表面也是"麻面",不像涼皮那樣光滑。



地鍋雞

邳州地鍋雞分為兩種,一種為干炒地鍋小公雞,另一種為大鐵鍋上貼著麵餅,就著雞肉和雞湯吃下去。雖然賣相不同,但絕對有味,能吃得出現場殺雞,柴火現燒的口感。佐料也放的夠多,很帶勁。


鹽豆

鹽豆,俗稱'老鹽豆'又叫'臭鹽豆'、'臭豆子'等。在邳州,每家每戶在冬閒時,用自家地里收穫的黃豆,經過捂製成納豆,再與辣椒醬攪拌,有時也加上蘿蔔乾醃製出辣嫩可口的小菜。邳州的飯店,大都把「鹽豆炒雞蛋」作為招牌菜。鮮鹽豆的做法,邳州各地大同小異。一般製作手法是將豆子煮熟捂在稻草或棉被裡,待到綿綿出絲的時候再用菜。



蜜三刀

蜜三刀,邳州人都不陌生,尤其過年的時候,深得孩子們的喜歡。是邳州特色傳統風味小吃之一。具有漿亮不粘,味道香甜綿軟,芝麻香味濃厚的特色。


辣椒烤(kào)魚

顧名思義,辣椒烤(kào)魚的主要材料就是辣椒與小魚。辣椒以青尖椒為最佳,有的廚師偶爾還會放上一些乾的紅椒絲,這樣做一來可以加重辣味,二來在視覺上避免了顏色過於單調,讓人更有食慾。小魚是乾魚,邳州人習慣稱之為干烤(kào)魚,這種魚多為野魚,尤以沂河魚最佳,在長不足三四厘米的時候就被捕撈上來。有的是在鍋中或鏊子上烤乾,有的是陽光曬乾,據老年人講,烤乾的小魚在口感上更勝一籌。



歷史上,邳州經歷了楚漢相爭、三國角逐、宋金交兵以及現代史上的淮海戰役,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蹟和豐富的文化遺產。


境內有大墩子文化遺址、寨山摩崖石刻、劉林文化遺址、梁王城遺址、九女墩、尤村漢墓等,以及艾山洞石溝、岠山風景區、大運河風光帶、黃墩湖遊覽區、天下水杉第一路、銀杏森林公園、桃花島公園等自然風光,其中,艾山洞石溝風景區九座峰次第相連,方圓20公里,最高峰海拔197米,山頂有鳳凰台、碧霞台、聚仙台、白馬泉、黑風口、望母台等遺址;岠山風景區四峰並列,最高峰海拔204米,山頂泰山行宮內有葛仙洞,洞中有葛洪汲水煉丹之葛仙井,景區方圓4平方公里,有多處漢墓群。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