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一輛電動汽車,看來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tmc動力 發佈 2020-04-28T22:28:50+00:00

傳統汽車時代,買車要到處砍價,得交一筆金額不少的購置稅,然後每年還得交一筆車船稅。​在新能源汽車到來之後,售價統一化,購置稅和車船稅也沒有了,卻陷入了各種補貼迷霧。

傳統汽車時代,買車要到處砍價,得交一筆金額不少的購置稅,然後每年還得交一筆車船稅。

​在新能源汽車到來之後,售價統一化,購置稅和車船稅也沒有了,卻陷入了各種補貼迷霧。

車企有補貼前售價,也有補貼後售價,每年的補貼標準和金額還不一樣。

在補貼標準切換之時,車企又得來一波保價活動,並且還有為此遭遇公關危機的事件。

在新能源汽車補貼原本要停止的2020年,新冠疫情對汽車行業的衝擊前所未有。

各地政府和各家車企都推出了購車補貼,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也延長到了2022年底。

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從4月23日起實施,續航400公里以上的車型,最高可以獲得2.475萬元補貼。

針對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新能源汽車,免徵購置稅的時間順延到2022年底。

2020年以前的補貼標準主要是續航里程和能量密度等技術參數,在剛剛公布的新一輪補貼政策有一個內容頗不尋常:

「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含30萬元),「換電模式」車輛不受此規定。」限價規定將在7月22日開始執行。

一時間,售價剛好在30萬以上的特斯拉Model 3,和面向零售市場唯一換電模式的蔚來汽車,成為市場熱議的焦點。

在給了特斯拉上海工廠前所未有的支持之後,補貼新政就這麼直白地把特斯拉擠在了門外,同時還拉了蔚來一把。

蔚來可以在自主豪華電動汽車的路上繼續奔跑,但留給特斯拉的問題,同樣也留給了整個中國電動汽車行業。

那就是入門級的標準續航Model 3 這2.38萬元降不降的問題。

7月22日之後,Model 3 要降價2.38萬元以上,才可以獲得2.25萬的補貼,補貼後售價就到了27萬的水平。

這對於自主品牌來說,怎麼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假如不降價,沒有了補貼,特斯拉全系車型將拿不到補貼。

用戶購買Model 3 標準續航車型的價格將增加為32.38萬元,這一來一往的價差相當於一輛奇瑞小螞蟻。

主動權回到了特斯拉手上,對於實現了國產、銷量持續攀升的特斯拉來說,Model 3 的售價拉低到20萬元級水平也是遲早的事,甚至特斯拉有這個能力和實力降得更多。

只是,為什麼還沒降價?或許是不敢降價,前段時間因為價格問題而導致的維權事件不斷,Model 3更是涉及進口、國產的大量車主和准車主,波及面將更廣。

或許特斯拉是在憋著大招,這個大招有可能是全系列車型的再一次降價,彌補疫情導致的銷量不足,獲得銷量再一次大規模增長,也有可能放棄補貼,推動用戶購買高配車型。

不管怎麼樣,在7月22日之前,Model 3 入門級車型的訂單將更多地被暫時抑制。不管是市場輿論導向,還是特斯拉應該承擔起的社會責任,降價已經是大機率的事情。

購買傳統燃油車需要跟4S店鬥智鬥勇,購買新能源汽車又要找對政策和時間的點,所以說中國人民要買一輛車真不容易。

以前買傳統汽車,豪華的保時捷、雷克薩斯和奧迪,合資的豐田、大眾和通用,國產的吉利、哈弗和廣汽,也就這麼悄無聲息地買了。

現在買電動汽車,買具有未來自動駕駛能力的Model 3,不大的車身空間和一般般的做工令人尷尬。

用同等價格買自主豪華品牌的蔚來,又收穫一堆不解的目光,被尊稱為「最悲慘的人」。

電動汽車讓中國人更累了,不管是補貼、品牌、續航、質量哪一個都讓人不省心。

誰的錢都不是刮來的,但或許我們手上真的沒錢了?

買一輛六位數的汽車,為了幾千幾萬的補貼弄得神經緊張,這真的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