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東南亞第一強國,高棉帝國是怎麼衰敗的?

國史拾遺 發佈 2020-05-01T11:22:52+00:00

在東南亞的中南半島,有一個國家叫柬埔寨,其面積僅18萬平方公里,人口僅1500萬,而且經濟也不算髮達,可謂國小力弱,很難想到,現在這個不起眼的國家在1000年前曾經是東南亞霸主,彼時其橫掃大半個中南半島,面積超百萬平方公里,文明繁盛,軍力強大,這便是亞洲歷史上著名的高棉帝國!

在東南亞的中南半島,有一個國家叫柬埔寨,其面積僅18萬平方公里,人口僅1500萬,而且經濟也不算髮達,可謂國小力弱,很難想到,現在這個不起眼的國家在1000年前曾經是東南亞霸主,彼時其橫掃大半個中南半島,面積超百萬平方公里,文明繁盛,軍力強大, 這便是亞洲歷史上著名的高棉帝國!

公元10世紀初高棉帝國版圖(紅色),其版圖包括今日柬埔寨全境以及泰國、寮國大部分地區、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

然而,詭譎的是,曾雄霸一方的高棉帝國卻衰落地十分徹底,15世紀後,竟一蹶不振,被泰國(暹羅)、越南等國頻繁欺凌,至今仍然是東南亞一個不起眼的角色,柬埔寨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這事兒,還要從柬埔寨的崛起說起,公元1世紀,柬埔寨出現文明國家,當時漢文典籍稱為扶南,這是一個信奉印度教的國度,扶南鼎盛的疆域據推測如下圖所示,可以看出其距離南亞相對比較近,故受南亞影響較多,而且其版圖頗大。

很遺憾的是,由於後來的戰亂,扶南沒有什麼典籍流傳,後世的高棉文獻也沒怎麼記載這裡,所以今天學者對扶南的了解很大一部分依靠於漢文文獻的記載(東吳曾經出使扶南並留下了對扶南的文字記載),雖然漢文文獻稱扶南是一個統一的政權,但一些現代學者猜測扶南只是個曼荼羅體系(東南亞文化圈的一種政治模型,類似於中國先秦時期或歐洲封建時期的鬆散政權)之下的城邦聯盟,從扶南的版圖來看,這種推測更合理。

扶南有一個附屬小國叫真臘,大約在7世紀,真臘反客為主,沒了扶南,頗像中國歷史上的武王伐商,扶南王子流亡爪哇,建立山帝王朝,真臘國勢極為強盛,派軍隊征服了寮國的中部和北部地區,使國境北接南詔,南抵湄公河之下游,包括了今之柬埔寨、寮國以及越南南部,不過真臘實際上僅僅是一系列鬆散小國組成的聯盟。

這是真臘的版圖推測,真臘之名後來仍被漢字文化圈用來稱呼高棉帝國時期的柬埔寨(與「扶南」一樣,「真臘」在古高棉語中的稱呼仍不詳),例如13世紀時期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以及15世紀的鄭和航海圖,都以「真臘」來稱呼柬埔寨。

根據中國古代文獻記載,真臘於唐朝神龍年以後(即707年以後)分裂為陸真臘和水真臘兩國,陸真臘占據內陸地區,水真臘占據沿海地區,但這一說法近代受到歷史學家質疑,因為「真臘」指的是一系列小國而不是一個統一國家,所以不存在什麼「分裂」的說法,7世紀至8世紀時期,扶南這類沿海貿易國家衰落,而內陸以廣泛水稻種植為主、被稱為「真臘」的眾多國家開始興起。

8世紀末,真臘被來自爪哇的夏連特拉王朝(被真臘滅亡的扶南王子逃到爪哇所建之古國)征服。802年,真臘王子闍耶跋摩二世擊敗夏連特拉王朝,自稱轉輪王,立都於吳哥城,這便是我們所稱的高棉帝國!

高棉帝國是柬埔寨人的巔峰時刻,1010年至1150年是蘇利耶跋摩一世和蘇利耶跋摩二世統治的時期,高棉鼎盛,四處開疆拓土,周邊相當多的部族均成為高棉人的附庸,此時,雄主蘇利耶跋摩二世舉全國之力花了大約35年建成了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廟山,這便是今日柬埔寨的至尊之寶——吳哥窟。

吳哥窟,為印度教寺廟,12世紀末改為佛教寺廟,是吳哥古都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聖殿。是柬埔寨和高棉民族的重要象徵。從1863年開始,吳哥窟造型就已經成為柬埔寨國家的標誌。

然而之後高棉便迅速衰落,1177年,占婆(越南南方古國)攻破吳哥,將高棉降為占婆的附庸,當然,後來高棉反殺,不僅擺脫了占婆的統治還反把占婆降為附庸。但顯然此時其已經沒有稱霸東南半島的威嚴了,14世紀開始,高棉迅速衰敗,並再為中興國。

高棉衰落的原因,從地形便可看出原因。

可以看到,現在的柬埔寨處於大片平原的中心位置,而這也正是古代高棉民族的核心,而在此外圍,南方越南南部有大片平原和柬埔寨相連,東北方是山地,而西北方向則是平原範圍極大的泰國。

在古代,這些地方都屬於高棉王朝的輻射區甚至核心區,高棉人獨占東南亞最寶貴的平原地區,農業發達,加之又處於水路要衝,中華帝國的船隊與西南、南亞的船隊在貿易時都要經過此處,又能靠商業賺錢,高棉人可謂是東南亞得天獨厚的天選之子。

不過,這種形式也有隱患,因為仔細觀察,便會知道高棉是處於東南亞中心的位置,這很容易四面受敵,而高棉的力量雖然強,但也遠不到能完全控制周邊地區,所以形勢有變的時候,很容易受到衝擊。

13世紀的時候,整個亞洲的地緣形勢發生了劇變,蒙古人從北襲來,建立元朝後又意圖攻擊東南亞,大理滅亡,大理周邊許多部族大震,開始遷徙,泰民族開始西遷,南部、西部眾泰族小邦國的實力迅速增強,高棉人在和泰族的對戰中節節敗退,素可泰王國和阿瑜陀耶王國相繼崛起並成為柬埔寨勁敵。

13世紀中國元代使團成員在周達觀《真臘風土記.村落》有如下記載:每一村或有寺,或有塔。人家稍宻,亦自有鎮守之官,名為「買節」。大路上自有歇息如郵亭之類,其名為「森木」。近與暹人交兵,遂皆成曠地。

為何高棉人在與泰人的對抗中始終處於下風?這一方面和高棉帝國本身相對鬆散的結構有關,高棉帝國先是信仰印度教,後改信小乘佛教,動員力均不強,而統治階級又極為腐敗,高棉貴族有修建建築物的強烈嗜好,大肆修神廟,塔寺,甚至成立專門的佛教機構用來取代之前的婆羅門教建築,這耗費大量國力,又造成內政不穩。在周邊險要地帶全喪之後,高棉帝國核心幾乎全是平原,無險可守, 所以在彪悍的泰人面前幾乎無力還擊,1352年,阿瑜陀耶的烏通王包圍並攻破了吳哥城,數年後高棉恢復獨立。但在1394年,吳哥再度被阿瑜陀耶王拉梅萱攻破。

1430年,暹羅(泰國)入侵柬埔寨,包圍吳哥城七個月,最後攻破吳哥。由於吳哥太近於暹羅,無奈之下,公元1431年柬埔寨遷都金邊(柬埔寨首都自此就在此處),高棉帝國時代結束,淪為不起眼的角色。而此時氣候又出了問題,由於中世紀溫暖時期結束,東南亞氣候由夏季降雨穩定型態轉為厄爾尼諾現象與乾旱頻繁的氣候型態,農業生產受到很大影響,高棉人砍伐森林、開墾農田,進一步破壞環境,導致國力進一步下降。

在柬埔寨人的歷史觀中,1431年開始的歷史時段被稱為「柬埔寨黑暗時代」,柬埔寨在這一時期中不斷地衰落並喪失領土,先是隨著吳哥陷落,洞里薩湖以北全丟棄給了暹羅,暹羅還將數千高棉熟練工匠、學者,及佛教僧人們強行帶回了他們的首都阿瑜陀耶,進一步損耗高棉國力;之後,高棉還要應付另一個強敵——越南人。

1540年前後的東南亞,綠色為柬埔寨,此時其西部的領土基本定了,而東部還要被越南割去一大部分

17世紀,越南越過中部山地,基本控制占婆後,又來打柬埔寨的主意,越南可是由中華帝國衍生出來的政權,中央皇權這一套幾乎照搬中國,這動員力遠非其它東南亞國家能比,越南人通過武裝移民,政治訛詐的方式蠶食柬埔寨,至18實際末,柬埔寨東部地區(湄公河三角洲)幾乎全喪,這至今是柬埔寨人心中難解之痕,柬埔寨人對越南人的心結至今沒解。

當時柬埔寨以及寮國地區就在越南和暹羅兩個東南亞霸主的夾縫中求生存,如果不是法國人的突然攪局,很可能這一片都要被瓜分。而柬埔寨呢?雖然保住了國家,但是高棉民族,也從曾經的東南亞第一強權,淪為不起眼的小角色。

作者:雲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