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客分享:鄴城考古博物館造像巡禮之十一

樂藝會 發佈 2021-09-19T16:12:56+00:00

鄴城,位於河北邯鄲臨漳縣,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稱。北魏譚副造釋迦像、北齊覆缽塔、彩繪立佛及隋唐時期佛造像等精美絕倫,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出土數量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藏坑,是近半個世紀以來三次佛教考古重大發現之一,出土文物2985件,時代跨越北魏、東魏、北齊、隋和唐代,大部分是東魏、北齊時期造像。



鄴城考古博物館

造像巡禮之十一

鑄客分享

鑄客 中國文物學會青銅器專業委員會理事

醉心青銅之美 徜徉青銅文化天地



鄴城,位於河北邯鄲臨漳縣,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稱。2012年,考古工作者搶救發掘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佛教造像埋葬坑——鄴城遺址東郊北吳莊佛教造像埋藏坑。2020年臨漳鄴城考古博物館(原佛造像博物館)更名為鄴城考古博物館。


鄴城考古博物館展出的文物多數為2012年鄴城遺址北吳莊佛造像埋藏坑出土佛造像等鄴城遺址考古文物。北魏譚副造釋迦像、北齊覆缽塔、彩繪立佛及隋唐時期佛造像等精美絕倫,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出土數量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藏坑,是近半個世紀以來三次佛教考古重大發現之一,出土文物2985件(塊),時代跨越北魏、東魏、北齊、隋和唐代,大部分是東魏、北齊時期造像。中國佛教造像的「褒衣博帶」「秀骨清像」「曹衣出水」等代表性特徵,在這裡都有呈現,並出現了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龍樹背屏」造像,展示出多元文化交融。



鄴城考古博物館主館分為「序廳」「中原要地、富庶糧倉——史前至秦漢時期的鄴地」、「魏武雄才、嶄新都城——曹魏時期鄴城」、「民族融合、文化激盪——十六國時期鄴城」、「隋唐文明之前奏——東魏北齊鄴城」、「中國北方佛都——六世紀鄴城佛教」等展廳,珍藏陶器、瓷器等各類文物300件。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圖文由作者提供

歡迎訂閱轉發

謝絕不經同意擅自拷貝圖文至自己公微號發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