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娃像打怪升級,三招養育開心孩子,別贏了戰爭,卻「輸了」孩子

if枕邊育兒 發佈 2020-05-02T12:18:53+00:00

文|全文共3154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有人說,這世界上最難的工作就是當父母、帶孩子,不知道你是否認同?成為父母並不需要考級,只要持結婚證就可以上崗了。但我們作為父母,卻也是無可奈何的幸福著,有了娃後生活被改變,原來的一切都不復存在。

  • 文|全文共3154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

有人說,這世界上最難的工作就是當父母、帶孩子,不知道你是否認同?成為父母並不需要考級,只要持結婚證就可以上崗了但我們作為父母,卻也是無可奈何的幸福著,有了娃後生活被改變,原來的一切都不復存在。兩個人的電影,兩個人的逛街,兩個人的熬夜追劇,都被娃兒們替代。

在我們抱怨的同時,你知道孩子在做什麼嗎?他們也在奮力抵抗著,不想被我們操控,甚至不想被所有規矩約束。動用自己的能力,跟爸媽們對抗著,從出生就開始了。而且,他們的要求多,難滿足,一個不留神,就開始撒潑打滾。

有粉絲留言說,不知道專家們的孩子,是不是都很懂事聽話呢?我回答:倒也不是,慢慢摸索,每個孩子不同,有耐心就好。想想我們小時候,其實不也這樣麼?爸媽打了也不服,同理。

帶娃就像打怪,一級一級升級,我們和孩子都要有足夠的耐心和超強的「技能」,才不容易被彼此擊敗。從青銅到王者,哪有那麼容易的事情!

三招教養開心孩子,建議每位家長都試試

大寶和二寶都是我一手帶大的,過程中有多少心酸,寶爸都不知道。晚上半夜給孩子餵奶、蓋被子,早上睡意朦朧就起床做飯,哪個當媽的不是這樣輪番來的?等孩子大一些,又要哭鬧不止了:「我要!」、「這個!」「給!」有時還會用這樣的命令語氣,讓人哭笑不得。

儘管是這樣,我們也不能放棄孩子,不是嗎?我們常說「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麼不開心過一天?」帶娃不也一樣嗎?為此,我總結了三個招式,希望對那些頭疼抓狂的新手爸媽,提供一點點幫助。

招式一:有原則的「投降」

大寶剛出生的時候,我看著他哭鬧的樣子舉足無措,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婆婆在一旁喊著:「餵奶啊!我孫子餓了!」我這才回過神來。吃上奶的他,安靜了下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的「技能」越來越多元化,除了哭鬧,還學會了撒嬌、耍賴,極端的可能會有絕食、離家出走、自殺等行為,逼迫父母就範,達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你不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跟他對抗起來,可能孩子會有更激烈的回應方式,也會對內心造成一定的傷害。有些家長說,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不是老話麼?的確,但這種育兒理念是不對的,你打罵孩子一次,就是把他們朝你推的遠一點。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的孩子並非是「敵人」啊!如果你頭腦足夠清醒,一定會知道,輸掉一局遊戲不可怕,可怕的輸掉「孩子」。

有原則的「投降」,最重要的是通過你的行為,達到贏得孩子的目的。這裡說的有原則,則是要跟孩子鬥智鬥勇,更像是一種策略。表面上是我輸了,但有個「原則」,可以跟孩子聊一下。

這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在其他方面有所放棄,或者是讓他「付出」,比如大寶有時候看到我抱著弟弟,也會找我求抱抱。如果是在家,我可以一手攬住一個,但在外面顯然是不能的。即使跟他爭執,手心手背都是肉。後來我跟他說,媽媽可以抱你一會兒,也抱弟弟一會兒,然後你幫媽媽推著弟弟的手推車可以嗎?他很爽快的答應了。

表面上他得到了媽媽的抱抱,但他也要為此推著弟弟的手推車,裡面裝滿了從超市採購的物品。這樣既讓他得到了懷抱,還可以幫我分擔一部分,何樂而不為呢?

但要注意的是,這種有原則的「投降」適用於3歲以上的孩子,他了解自己的要求到了父母期望值的邊緣,但並不是非常嚴重的。再比如孩子要昂貴的玩具,你也可以跟他商量,一個月內不可以買其他玩具,逐漸的建立邊界感。不過,要注意態度,儘量別太強硬,而是商量,讓他自己做決定。

招式二:「示弱」式拒絕

孩子有些要求,並不是原則性的,只是超出了你的預期,或者你無法馬上答應他,那就可以跟孩子「示弱」,或許能達到你的目的,孩子也不至於那麼抗拒。

有次我和大寶去超市,他想要的玩具標價199,而我只帶了買菜的錢。這時候跟他說下次再買顯然也不能讓他離開。看著他盯著玩具的眼神,我跟他說,都怪媽媽,這次出來沒有帶足夠的錢,沒辦法給你買玩具了!他聽後眼神馬上離開了玩具,接著看向我。

當時我還抱著弟弟,艱難的蹲下來,跟他說,媽媽不知道你要這麼貴的玩具,所以沒帶足夠的錢,這可咋辦?他想了想說,媽媽別難過,我們下次再買吧!我拉著他的手,抱著弟弟去了買菜區,採購後就回家了。

你也許會說,孩子這次不要,下次還會要啊!你這樣不是縱容他嗎?我想說的是,沒有任何一種教育適用於所有孩子,也不要著急對結果下結論。如果你回去跟孩子講一講,一個家庭的開銷,以及他上幼兒園要花多少錢,爸爸一個月又賺多少錢的話,他下次可能壓根兒不會提這件事了。

不論用哪種方式拒絕了孩子,都要跟他在事後講清楚,並且逐漸讓孩子懂得,媽媽是愛你的沒有錯,但並不是你的所有要求,媽媽都能滿足,也告訴他,超市裡的玩具是要花錢才能買來,但有些昂貴的並不一定適合我們。拒絕孩子的同時,也維護他們的自尊,還給孩子樹立了正確的金錢觀。你說這種方式不對嗎?

招式三:了解你的孩子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如果你足夠的尊重,孩子也會感受到,他也會更快向你敞開心扉。如果只是用理論知識,其實教育孩子並沒有多難,你只要了解他就夠了。

我們常常會看很多書籍、文章、視頻,但真的用到自己孩子身上,發現居然沒什麼效果,還不如一頓暴打來的更快。但你可能忽視了,你或許只是在機械的"複製"別人的教育方式,並不足夠了解你的孩子。

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要因材施教。這裡的「材」其實也是說我們的孩子,而「教」,則是教育方式。即使你學了第一招,會了第二招,但不一定能教養好孩子,為什麼呢?因為你並不足夠了解你的孩子,不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行為背後又藏著什麼秘密?

《蒙台梭利早教經典系列:發現孩子》中寫道:你之所以跟孩子有「鬥爭」,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孩子跟你的生活截然不同,雙方都希望按自己的需求去生活。

那你了解孩子的需求嗎?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嗎?如果不知道,「戰爭」會此起彼伏,或許延續到孩子成年後,誰也不舉白旗投降。

比如招式二中舉例我家大寶要玩具的事情,我認為,相比較那種為了滿足自己的「自尊」而告訴孩子,不能買,我們買不起等等方式,這種招式更好一些,也能讓孩子知道,錢是要靠辛苦的工作賺到的,如果你長大了,也不要亂花錢,買自己喜歡的沒錯,但要量力而行。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能感受到你的愛,甚至比買下昂貴的玩具,更為濃烈,不是嗎?

面對孩子,試試換個角度看

有次在書苑,一位媽媽跟我控訴,她家兒子有多淘氣,在家作天作地,摸爬滾打,一瞬間就會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我跟這位媽媽說,那你家孩子一定性格很好,而且不怎麼生病吧,運動力這麼旺盛?

這位媽媽想了想說,好像是這樣,在外面也有人誇他結實,幾乎不怎麼生病,跟其他小朋友也玩的比較好。

你看,同樣的問題,我們看到了不同的面。孩子有這些問題,自然不是道德問題,而是生活習慣的問題,你可以教給孩子如何分類收納,做家務,即使他搞得一團糟,但之後能收納整齊,這就是他在鍛鍊自己的生活能力。

我們之所以生孩子的氣,要打他、罵他,是因為孩子給我們帶來了麻煩,比如滿地狼藉,一身髒兮兮。這時候你跟孩子鬥爭,其實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安逸」「自由」不是嗎?

《正面管教》一書中提到:「當你教育孩子時,如果感到痛苦,那一定是用錯了方法」。

我們總是跟孩子較勁,總覺得自己遭受了不公平對待,孩子太調皮、搗蛋、淘氣,但孩子不就是孩子嗎?我們小時候不是這樣過來的嗎?既然是,為什麼他一定要聽話、懂事呢?

愛是相互的,你真的愛孩子,他才會更愛你,也會朝著你期望的方向發展。早早給孩子貼上了標籤,結果必然如你所願。你看著他越來越淘氣,他看著你越來越凶。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再好的育兒錦囊,也挽救不了你們之間的「戰爭」。

枕邊育兒寄語:

上帝賦予孩子的天性是進行活動,但並不是跟家長「鬥爭」,一次次無煙的戰鬥後,你會發現,你和孩子都沒有真正的升級。反而是那些冷靜的瞬間,才是你們彼此成長最快的階段。教育孩子需要「過招」,但最終目的絕對不是為了贏。贏了「鬥爭」,卻「輸了」孩子,算贏嗎?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往期回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