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趙構政權怎麼都不肯出兵伐僅,看宋朝詩人如何用古詩抗擊金兵

每天讀詩詞 發佈 2020-05-19T05:44:46+00:00

但是由於趙構安於現狀,他十分滿足於比較安全的江左,畏懼強大的金兵,所以遲遲不肯收復中原,每天只知道貪圖享樂,有志之士無法保家衛國,因此這一時期湧現了許多愛國主義詩人,他們希望通過自己創作的詩篇感悟這個懦弱的皇帝,但從歷史上看這些都是徒勞的。

宋朝經歷了南北兩個朝代,北宋末年曾被金兵滅亡,宋高宗趙構在父親和哥哥被抓之際,偷偷南渡,最後在臨安建立了新的宋朝政權,被稱之為南宋。但是由於趙構安於現狀,他十分滿足於比較安全的江左,畏懼強大的金兵,所以遲遲不肯收復中原,每天只知道貪圖享樂,有志之士無法保家衛國,因此這一時期湧現了許多愛國主義詩人,他們希望通過自己創作的詩篇感悟這個懦弱的皇帝,但從歷史上看這些都是徒勞的。趙構不可能出兵與金兵作戰迎回二聖,那樣他的皇位也就不復存在。


著名的抗金詩人李綱就是這一時期的傑出代表,在他的筆下我們看到了詩人希望運用多種手法抗擊宋兵北伐,收復中原,驅離金兵,還都汴京的偉大理想,這也是這一時期所有愛國詩人共同的願望,於是乎產生了許多諸如《喜遷鶯·晉師勝淝上》這樣的愛國主義詩篇,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一篇偉大的詠史詩。


《喜遷鶯·晉師勝淝上》

宋代:李綱

長江千里。限南北、雪浪雲濤無際。

天險難逾,人謀克莊,索虜豈能吞噬。

阿堅百萬南牧,倏忽長驅吾地。

破強敵,在謝公處畫,從容頤指。


奇偉。淝水上,八千戈甲,結陣當蛇豕。

鞭弭周旋,旌旗麾動,坐卻北軍風靡。

夜聞數聲鳴鶴,盡道王師將至。

延晉祚,庇烝民,周雅何曾專美。


這篇古詩雖然出自宋代詩人之手,但是卻在詩中運用了一場著名的歷史戰役,作者也是希望能用「淝水之戰」的戰爭手法促使皇帝抗擊金兵,可見宋朝詩人為了國家能夠和平統一真是鞠躬盡瘁。


1000多年前的這場戰爭氣勢宏偉、影響深遠,北方先秦在苻堅的帶領下,100萬大軍揮師南下,氣焰囂張,勢不可擋。他們希望可以一舉消滅東晉大軍,從此統一南北,此時的東晉只有區區的8萬軍隊,還不足苻堅帶領的十分之一,在我們看來苻堅的勝利志在必得,可是結果卻恰恰相反,東晉的軍隊大敗苻堅大軍,這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這場著名的戰役時至今日都是兵家交談的主角,這對南宋也具有重要的借鑑作用,詩人也是希望可以舉這場成功的戰役促使南宋皇帝下定決心抗擊金兵。



這不是一首簡單的古詩,在我看來更是一場紙上的戰爭,詩人先是在讀者的面前展示了一幅長江的形勢圖,此時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波濤洶湧的長江之水,也正是這洶湧澎湃的長江水阻擋了金軍南下的步伐,此時留給南宋的更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這樣的長江水是北方金兵無法逾越的鴻溝,皇帝如果想在這個時候恢復中原,就可以很好地利用這樣的一個自然條件,一方面加上設防,使金兵無法渡過長江威脅到南宋的政權,一方面還能利用這滾滾長江水對金兵進行有利的打擊。但是這終歸只是詩人心中的想法,一個不懂兵法的詩人都知道如何盡力保家衛國,然後居高臨下的皇帝只知道貪圖享樂,這也使得詩人對這樣的一個皇帝失望至極。


李綱是我國宋代著名的抗金詩人,也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在他的帶領下北宋王朝在汴京一次又一次地擊退金兵,但是不久之後就遭到了投降派的排斥,他被貶謫後不就,就發生了靖康之變,北宋滅亡。面對可以取得勝利的戰爭,卻遭到了阻撓,心中的怨恨之情難以表達,只能用這首詩抒發自己最後的情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