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文化成就主要表現在哪兩個方面?

悠悠文學歲月才女 發佈 2020-04-28T06:49:53+00:00

中國社會在動盪中前進,從領主封建制進入地主封建制的新的歷史階段中國文化也在私學繁榮、百家爭鳴中進入飛躍發展的黃金時代。

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禮崩樂壞」,戰火連天;戰國時代,七雄逐鹿弱肉強食,爭雄競長。中國社會在動盪中前進,從領主封建制進入地主封建制的新的歷史階段中國文化也在私學繁榮、百家爭鳴中進入飛躍發展的黃金時代。

這一時期的文化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諸子百家學說的形成,確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走向。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的大變動提出了許多問題,不同階級、不同階層的知識分子在回答這些問題時進行了艱苦而有成效的理論創造,形成了一個個具有重要影響的學派,其中最重要的是儒、道、法、墨四家儒家的創始人是孔子(前551一前479)他全面繼承並發展了自傳說中的堯舜以來的文化成果,建立了一個以「」為核心包括倫理觀、政治觀、歷史觀、認識論等富內容在內的思想體系,為建立天下大治的「大同」社會提供了以「禮教德治」為特色的理論武器。孟子著力發揮了這一思想形成了完整的仁政德治學說。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正宗和主幹。

先秦最後一位儒學大師荀子沿著唯物主義的方向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並批判地吸取了其他學派的成果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唯物主義哲學體系。《易傳》是儒家辯證法思想的代表作,其影響力經久不衰。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約比孔子大幾十歲)和莊子(約前369前286)。老子的《道德經》是一部詞約義豐、文字優美的哲理詩。其中包括自然無為的天道觀、滌除玄覽的認識論、貴柔守雌的辯證法、小國寡民的國家觀、順應大道的人生觀等豐富內容。《莊子》一書思想精深,風格獨特,其文風「汪洋恣肆」,處處洋溢著一股超凡脫俗的氣息。其相對主義的認識論、追求個人絕對精神自由的人生論,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有益的啟示。道家思想對後來的玄學和道教影響較大,與儒家思想形成互補之勢。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韓非(約前280前233)。

他認為歷史是進化的,人性是自私的。君主要利用人們的追名逐利之心,實行嚴格的法治。「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重刑少賞,以刑去刑。同時要善於運用權術,掌握權勢。其思想有不少可貴之處,但顯得過於偏激。後世統治者吸取了秦始皇實施嚴刑峻法二世而亡的教訓,一般都採取陽儒陽法的統治方針。墨家的創始人墨子(約前468前370),是位平民思想家。他有兼愛、天志、明鬼、非命、尚賢、尚同、非攻、節用、節葬、非樂等十大主張,反映了「農與工肆之人」的意願。墨子的思想是值得同情的,其中也有不少合理的成分,但總的來說,其立論是唯心的,理論是膚淺的,空想的成分較多不合新興地主階級的需要。其「三表法」在認識論上有重要地位,是實踐檢驗真理思想的萌芽。

二、地區文化的形成,為中華文化的整合和統一奠定了基礎。由於地理差別、諸侯割據等原因,各地文化大師都帶有鮮明的個性特色,從而推動了風格各異的區域文化的形成。在古稱「海岱之區」的齊魯大地,形成了以質樸務實、注重傳統的儒學為代表的齊魯文化。在兩湖以及河南、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區,形成了以奔放浪漫、瑰麗神奇為特點的楚文化除了老莊等道家人物以外,愛國詩人屈原是其又一卓越代表。在今天的江蘇、浙江、上海以及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區,形成了精緻細密、習俗奇特的吳越文化。精美絕倫的絲綢、鋒利無比的戈劍,充分反映了吳越人民的精湛技藝。在今天的四川以及陝南、鄂西、雲貴的部分地區,形成了以農耕紡織、高歌勁舞為特色的巴蜀文化聲名赫赫的蜀錦、川酒,構思奇巧的都江堰及綿延千里的古棧道,有力地體現了巴蜀人的智慧和膽魄。

在今陝西及隴中一帶,是強調實力、注重功利的秦文化的流行地。該地區的鍛鐵、建築、醫學等技藝,在當時都達到很高水平。流行於韓、趙、魏的三晉文化(這三個國家由瓜分晉國而來)銳意改革,長於外交,是法家、縱橫家的主要發源地。各具特色的地區文化的形成、發展,因戰爭而得以推動的各地文化的相互交流,為統一的中華文化的建立和繁榮提供了深厚的底蘊。公元前302年,趙武靈王決定仿效北方遊牧民族,推行「胡服騎射」,大大促進了中原文化和北方文化、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的融合步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