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在華SUV戰略得與失:銷量增長一倍,隱憂也有不少

線外邦 發佈 2020-02-26T06:44:08+00:00

隨著當年7月份探歌的問世,在以後一年多的時間裡,南北大眾象「下餃子」一樣,以眼花繚亂的速度,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列新車型。

從2018年開始,大眾開始啟動了SUV攻勢。隨著當年7月份探歌(T-ROC)的問世,在以後一年多的時間裡,南北大眾象「下餃子」一樣,以眼花繚亂的速度,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列新車型。在探歌之前,只有途觀系列和途昂。而在探歌之後,一汽大眾帶來了「探」字輩的探岳、探影,上汽大眾帶來了「途」字輩的途岳、途鎧、Coupe造型的途昂X。

結合去年全年和今年1月份的銷量,我們來看下大眾推行SUV戰略一年多來,其間的成敗得失。

大眾總規模沒下滑,全賴SUV所賜

僅以大眾品牌計算,不算斯柯達和奧迪,南北大眾SUV去年銷售規模為855101輛(乘聯會數據)。各款車型數據如下表:

去年南北大眾乘用車合計銷量(不算捷達、斯柯達和奧迪)約為312萬輛,SUV銷量為855101輛,以此計算SUV銷量占比約為27.4%。


再往前推一年,大眾在2018年正式開始了在華的SUV攻勢。當年7月30日上市了探歌,10月22日上市了探岳,10月31日上市了途岳。2018全年,大眾品牌SUV合計銷售了約46萬輛。其中主力仍然是途觀系列,貢獻了303374輛。其次是途昂,貢獻86182輛。新上市的探歌、途岳、探岳貢獻不大。大眾品牌在2018年乘用車總銷量為313萬輛,以此計算SUV占比約為14.7%。

其實大眾在華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2017、2018、2019年連續三年,大眾品牌的乘用車銷量規模一直都維持在312到313萬輛這個水平,左右差距不過幾千輛。雖然總盤子規模沒怎麼變,但SUV銷量占比,卻從2018年的14.7%,提高到了27.4%。提升近一倍。

反過來說,隨著車市寒冬來臨,大眾的轎車總盤子其實下滑明顯,之所以還能維持313萬輛規模,全賴SUV所賜!

但是大眾的SUV陣營,雖然總盤子高速增長,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途觀L月銷僅1萬出頭,已跌落神壇?

作為大眾SUV的中流砥柱,途觀系列曾經就是大眾SUV的象徵。但這款當年神車,已漸顯疲態。2018年銷售30萬輛,一個系列撐起大眾SUV大半江山,但同比2017年已經下滑近9%。2019年途觀系列(含途觀L和老途觀)銷售了25萬輛,相比2018年又少了近5萬輛。

而2019年的第一個月,中汽協提供的數據顯示,途觀L在2020年首月銷量僅有11132輛,排名第22位。相比CR-V(271776輛,排名第四)、日產奇駿(15640輛,排名第八)、豐田RAV4(15425輛,排名第九),途觀L已經落後了不止一個身位。相比去年12月份兩萬台銷量,途觀L進入今年1月呈現出斷崖式下滑。

途觀L的下滑原因可歸結為幾點:首先,產品力硬傷,內飾缺乏新意,智能化水平不高(但是大眾的車都這樣,不只是途觀L);其次,此前的中保研碰撞中,途觀L正面25%碰撞只得了最差等級,隨著帕薩特第二年步其後塵,帶來負面口碑不斷發酵;

其三,同門兄弟分流了銷量。目前大眾探岳指導價18.59-31.39萬元,車長4589mm;大眾途岳指導價16.58-22.38萬元,車長4453mm。在20萬級緊湊SUV市場,途岳和探岳這哥倆把屬於大眾的市場吃得差不多了——今年1月份探岳20989輛,途岳9342輛。而途觀L指導價21.88-31.18萬元,車長4712mm,算是A+級或者中級SUV定位,比途岳和探岳大一點兒。但是價格卻貴了不少。大眾車大家都知道就是換殼套娃,三大件都一樣,終端優惠都差不多兩三萬元,實際價格比途觀L便宜了好幾萬,為什麼不買途岳呢?這事反過來也證明,途岳能持續月銷兩萬多台,也多虧了途觀L成全。

途鎧和探影,小型SUV雙車戰略失靈?

在緊湊型和中級SUV市場,雖然途觀L下滑,可是損失的部分被探岳所彌補。加上途岳、途昂系列,大眾品牌在中端和中高端的優勢仍然很明顯。

但是小型SUV市場就不太樂觀了。大眾2019年「一魚兩吃」,把T-CROSS先給了上汽,尺寸稍微拉長,做了一款「途鎧」,售價12.79萬-15.99萬,車長4218mm。然後一汽大眾去年底把歐洲正宗的T-CROSS原汁原味引進來,取名「探影」,售價11.49萬-15.99萬元,車長4194mm。

途鎧去年4月上市,全年一共賣了6萬多台,去年12月一度飆到了萬台以上。但今年1月,又回落到2772輛的水平(中汽協數據)。探影去年12月上市,但上市當月銷量不到兩千台,今年1月銷量更只有1549輛(中汽協數據)。

一兩千台的數據,對大眾而言是不能接受的。相比而言,日系的幾款小型SUV表現都要更出色。今年首月,XR-V 賣了13874輛,繽智賣了11455輛,CHR賣了6250輛,日產的勁客都賣了3895輛。

為何大眾品牌地位如日中天,但兩款小型SUV賣的都差強人意呢?其實兩款車的價格不高,相比XR-V和CHR還要更便宜,而且實車的腿部空間也大。但是,缺點也不少——內飾基本硬塑料,1.4T用的是DQ200乾式雙離合,穩定性不算好,而且配置也不算高。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探歌的降價,擠壓了小型SUV的市場空間。

以探歌為例,大眾的探歌是2018年7月上市的,13.58萬-20.98萬的價格,對一款車長超過4.3米的A+級小型SUV來說,起步價似乎還算合理。但是仔細看下探歌的配置才知道,13.58萬是1.2T手動,幾乎不會有人買,想買4S店也沒車。真正的價格其實是從次低配14.98萬的1.4T兩驅時尚型開始,而要買到天窗、真皮則要從17萬起步。

性價比不高讓這款車上市不到兩個月,終端就開始大幅優惠到兩萬元以上。探歌價格下探和探影、途鎧的價格又開始高度重合,逼迫兩款小型SUV價格只能繼續下探。目測探影、途鎧的優惠也會陸續到兩萬元幅度。目前途鎧已經有優惠1.5-2萬元的現金優惠,但需在店內上牌、保險、貸款等。而探影的慘澹也和剛上市不久優惠太少有關。

此前《線外邦》編輯在一汽大眾探店時也能明顯感受到,探影和探歌放在一起,價格相差不大,絕大多數人都會轉身去看探歌,關注探影者寥寥。

▲探影和探歌放在一起,客戶一般都走向了探歌

探歌是大眾在華SUV戰略的轉折點。但也正是從探歌開始,給消費者有兩種感覺開始形成:第一種,大眾的車,居然上市兩個月就要降價兩萬;第二種,不降價,其實也賣不動!品牌光環在現實優惠面前,顯得很蒼白。相比日系而言,譬如新RAV4和皓影,都沒什麼優惠且訂單也不少。這麼一對比,大眾的品牌光環似乎也顯得黯淡了一些。而且,從消費者的反饋看,持幣待購等將新車降價的心理,對大眾來說已經比較普遍。再也難現當年一車難求、加價排隊的盛況。這種心理上的轉變,對大眾來說其實更要命。

最後說說

按照大眾此前的規劃,2025年要實現SUV在華銷量占比50%。假設還是313萬輛規模不下滑,SUV的規模起碼要達到157萬輛。也就是在現有基礎上差不多要翻一番。

大眾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僅靠途觀L、途岳、探岳、探歌這四款年銷能上十萬輛的車發力,是遠遠不夠的。何況,途觀L今年1月份大幅下滑,如果這種下滑成了慣性,就只剩探岳一款車能保持年銷售20萬輛。對大眾來說,如果缺少爆款車型的明星效應,就意味著品牌力和江湖地位,在市場上被消解、取代,這對大眾這種品牌來說是災難。

對大眾來說,一手撐住「途觀」這塊金字招牌不要倒,另一隻手應儘快挖潛小型SUV市場,儘快在這個市場裡誕生一兩款年銷10-20萬輛的明星車型,只有這樣,也許大眾的品牌地位才能得到穩固。但是從探影和途鎧來看,這兩款車的潛力著實有限。途觀L這兩年也著實花了不少力氣來豐富產品線,但下滑勢頭仍然不減。大眾的SUV攻勢戰略,雖然初見成效,但困難也不少。


版權聲明:本文為線外邦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線外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