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膿腫診療——用全科醫學思維明確發熱原因

醫學科普顧事 發佈 2020-05-07T13:12:52+00:00

肝膿腫常以發熱為主要症狀,而發熱並不是肝膿腫的特異性症狀,本例患者自患病起,反覆發熱,上腹部有飽脹感,右上腹壓痛,提示消化系統可能有問題。


肝膿腫是常見的肝臟系統感染性疾病,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生命,必須早發現,早治療。但是肝膿腫患者的症狀不典型,缺乏特異性,容易誤診。

肝膿腫常以發熱為主要症狀,而發熱並不是肝膿腫的特異性症狀,本例患者自患病起,反覆發熱,上腹部有飽脹感,右上腹壓痛,提示消化系統可能有問題。所以在檢查血常規評估感染程度的同時,全科醫生還考慮了患者的肝膽或胃部是否存在問題。於是進行了肝功能檢查,患者的肝功能檢查示直接膽紅素及鹼性磷酸酶異常,提示患者肝臟實質及膽管可能存在問題,另外,肝膽脾胰彩超結果提示不排除肝膿腫,綜上將患者收入肝膽外科。在肝膽外科行上腹部增強CT,確診為肝膿腫。以此可見,當患者症狀不典型時,全科醫生會把患者當作一個整體,由各個系統、器官、組織構成,全科醫生根據症狀、病史、檢查結果的提示,從整體範圍來分析患者病情,而不是孤立地僅分析某個系統或器官。

發熱 發熱是全科醫生在臨床實踐中最常見的主訴症狀之一。導致發熱的原因很多,但由於發熱對於很多疾病來講並不是特徵,所以對其病因的診斷非常困難。要明確發熱的原因,不僅需要有豐富的臨床知識,還需要有識別高危發熱的經驗,這是對醫生的一個考驗。一般來講,對於持續發熱而未明確病因的患者,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評估:詳細的病史;仔細的體格檢查;血常規、紅細胞沉降率及C反應蛋白,尿液分析;有條件者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進行血培養; 甚至還需要進行肝功能以及胸部X 線等檢查。如有症狀或體徵指向某個特定器官系統的病變,應進行進一步化驗、影像學檢查等。引起發熱的原因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細菌、病毒、真菌等感染;(2)惡性腫瘤,如:白血病;(3)系統性風濕病,如:血管炎和類風濕關節炎等。對於全科醫生,發熱的處理原則是明確診斷,找出發熱原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必要時給予解熱鎮痛藥(例如:對乙醯氨基酚),同時給予支持治療(如:靜脈補充液體及電解質等)。全科醫生要儘量確定是感染性發熱還是非感染性發熱,辨別急危重症,必要時能夠及時向專科轉診,避免貽誤最佳治療時機。

膽紅素及鹼性磷酸酶升高 膽紅素分為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即結合膽紅素和非結合膽紅素)。血清中的膽紅素正常反映了膽紅素生成和代謝之間的平衡。間接膽紅素水平升高的原因通常是膽紅素合成過度、攝取受損或結合受損,其最常見於吉爾伯特綜合徵及溶血。而高結合膽紅素血症通常是由於膽紅素排泄減少或逆流入血導致,常見於肝內膽管結石、膽結石、肝寄生蟲病、病毒性肝炎等。直接膽紅素升高通常意味著膽管梗阻、肝內膽汁淤積、肝實質損傷等,所以當直接膽紅素升高時,要首先考慮患者是否存在膽管梗阻或者肝實質受損,並進行肝臟影像學檢查以確認,比如:肝膽脾胰彩超、CT 或磁共振成像。當患者肝臟病變時,其代謝功能受到影響,血清鹼性磷酸酶也會升高。有一種理論認為,肝膽疾病中血清鹼性磷酸酶水平上升是由於肝臟合成鹼性磷酸酶增加並隨後釋放入血液所致。

肝膿腫 細菌性、真菌性和阿米巴肝膿腫是最常見的內臟膿腫類型。肝膿腫通常出現於糖尿病、肝膽疾病和肝膽術後。近年來由於肝臟疾病介入治療、消化道內鏡檢查數量增加以及影像技術的提升,化膿性肝膿腫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超聲檢查肝膿腫具有無創傷、敏感性高且經濟實惠的優勢。化膿性肝膿腫患者死亡率高,因此及時診斷和治療對預後至關重要。當患者疑似化膿性肝膿腫時,應先進行血培養,然後進行經驗性靜脈抗感染治療。細菌性肝膿腫占內臟膿腫的48%,在亞洲某些地區,肺炎克雷伯菌是細菌性肝膿腫的主要原因。明確而及時地診斷肝膿腫,在臨床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肝膿腫的臨床表現通常非特異性。臨床醫生對這種疾病的熟悉程度和認識程度是確定診斷的重要條件,詳細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既往史,如:腹部手術、創傷史,是否患有糖尿病等,對及時明確診斷肝膿腫非常有幫助。化膿性肝膿腫的典型首發症狀是發熱,感染性疾病患者基本均有發熱症狀,所以發熱並不是肝膿腫的特異性症狀,因此僅以發熱為主要症狀的肝膿腫患者在就診過程中非常容易被誤診或漏診。肝膿腫患者可能數周僅表現出發熱、噁心、嘔吐、厭食、虛弱和全身不適等症狀,腹部或胸膜疼痛、體質量減輕和腹瀉是少見症狀。因此,如果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腹部不適和發熱情況,臨床醫生一定要考慮化膿性肝膿腫。多發性肝膿腫患者通常會出現更嚴重的發熱,症狀較單發性肝膿腫嚴重。肝膿腫患者腹部壓痛發生率較低,使疾病更加隱匿,隨著病情的進展,肝臟可能會變軟變大,但是除非醫生特別仔細地檢查患者右上腹部區域,否則也很難發現這些異常體徵。常規的實驗室檢查對確診幾乎沒有幫助。肝功能表現異常通常反映肝臟本身的潛在疾病,並非肝膿腫的特異反應。由膽管阻塞引起的膿腫,患者的膽紅素和鹼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會升高。此外,化膿性肝膿腫與發生急性胰腺炎的風險呈正相關,可能發生併發症,如:胸膜或肺部炎症、腹膜炎、膈下或肝下膿腫。

體質量下降 全科醫生經常會遇到體質量下降的患者。進行性非自願體質量下降通常提示嚴重的軀體或精神疾病。有臨床意義的體質量減輕一般是指體質量在6~12 個月內相比平常體質量下降5% 以上。原因包括感染(化膿性或結核)性疾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內分泌代謝性疾病,惡性腫瘤,風濕免疫系統疾病以及心理疾病等,大多數影響器官系統的慢性疾病可能導致厭食和體質量減輕。當患者出現體質量下降時全科醫生應詳細詢問患者的病史、生活史,目前是否在進行健身活動,是否有意節食,食慾和兩便情況,有無發熱、咯血,精神狀況,有無關節肌肉疼痛,心理狀況以及家族腫瘤病史、糖尿病病史等。在體格檢查時需要注意患者淺表淋巴結是否腫大,甲狀腺是否腫大,心肺聽診情況,有無手顫等,還需要配合基礎醫學輔助檢查如:紅細胞沉降率、血常規、便常規、尿常規、便隱血試驗、胸部X 線、血糖、甲狀腺功能、肝功能、腎功能檢查等。如果上述檢查仍然不能判斷疾病方向,就需要將患者轉至專科診室進行更深入的檢查,力求明確體質量下降的原因,以進行針對性治療。當體格檢查所有方面無異常發現時,需要考慮患者的心理健康問題。

基層醫生應熟練掌握轉診指征。當體質量下降出現以下情況時,例如:任何不能解釋的體質量下降,尤其是疑似惡性腫瘤時;疑似嚴重的心理疾病;伴有嚴重的進食障礙,全科醫生應該將患者轉至專科。全科醫生考慮的不是某一單獨的器官出現狀況,當臨床症狀出現時,全科醫生常會把患者當作一個整體來對待,這個整體由各個系統、器官、組織構成,全科醫生會根據症狀、病史、檢查結果的提示,從整體範圍來分析找出是哪個系統、哪個部位出了問題,而不是孤立地分析某個系統或器官。

全科醫生要對並不典型的臨床症狀做一個比較明確的診斷,為疾病的救治爭取時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求其必須具備較為全面的知識與技能,有著紮實的基本功,善於在臨床實踐中總結歸納,考慮問題全面縝密,熟悉掌握常見病的診治,能夠識別危重症,並做出及時轉診的判斷,讓患者能夠得到及時的治療,挽救患者的生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