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徐州睢寧人種了10畝草莓,凈收入70萬!秘密就在這..

中國特產徐州館 發佈 2020-01-12T11:52:51+00:00

再過個把月,梁集鎮戶雁的10畝大棚草莓就要上市了,保守估計,凈收入能達到70萬元!構建農業經營新體系重塑農業產業新布局「看這長勢,收成不會差。」

再過個把月,梁集鎮戶雁的10畝大棚草莓就要上市了,保守估計,凈收入能達到70萬元

他是怎麼做到的?

秘密就在這五個數字里:「11841」

日前,人民網江蘇頻道就用頭版頭條

肯定睢寧「11841」四級農業生產經營體系建設成果,描繪睢寧現代農業發展的壯美畫卷!

1個縣級農業公司

18個鎮級公司

400個村級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

1萬名職業農民

由「縣鎮村戶」組成的

「11841」四級農業生產經營體系

既解決了「誰來種地、怎麼種地」的現實問題,又推動了睢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升了農業規模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水平。

構建農業經營新體系 重塑農業產業新布局

「看這長勢,收成不會差。」距離草莓上市還有個把月,戶雁似乎已經看到了在未來半年多時間裡他草莓大棚里的豐收景象,「保守估計10畝大棚草莓能產到6萬斤,按平均每斤20元計算,這一季能賣到120萬元,除去50萬元成本,凈收入能達到70萬元。」作為江蘇睢寧縣梁集鎮轄下興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戶雁這10畝草莓大棚是做給農戶看的一個示範。

梁集鎮的大棚草莓可望迎來一個好收成。閆峰攝

興梁農業公司不簡單,還經營有稻麥烘乾廠、大米加工廠、農機服務隊等業務,而像這樣的鎮級農業公司全縣有18個。「這是我們『11841』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中承上啟下的重要一環。」睢寧縣委副書記王敏介紹,18個鎮級公司上接1個縣級農業公司,下連400個村級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和1萬名職業農民,形成一個由「縣鎮村戶」組成的既緊密又靈活的四級農業生產經營體系。

在王敏看來,當地摸索的這一套體系既解決了普遍存在的「誰來種地、怎麼種地」的現實問題,又推動了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升了農業規模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水平。

設施果蔬大棚

重塑農業產業新布局

「這個體系說起來簡單,運營起來可不容易。縣鎮兩級農業公司都是國有公司,村集體股份合作社由鎮農業公司、村幹部注資入股和群眾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集體股份占比不低於70%,為集體控股合作社。」睢寧縣農業公司負責人賈寧寧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確保體系姓「公」不姓「私」,以充分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他強調,土地上種什麼和怎麼種才能賺錢,是這個體系能否正常運轉的關鍵。

採摘聖女果

梁集鎮的興梁農業公司從農民手中流轉了6000餘畝耕地,但土地上種什麼,起決定作用的是「11841」體系中的第一個「1」,即縣級農業公司——睢寧縣佳盛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它在整個體系中主要負責農業投融資、品牌推廣、市場營銷和科技合作等,並從產業調整、加工倉儲、冷鏈物流、品牌打造等方面對鎮農業公司進行資金、技術扶持,指導和推動鎮農業公司做大做強。

當地種植戶展示其收穫的金絲菊。閆峰攝

經過市場分析,縣農業公司結合梁集鎮位於城鄉結合部的區位特點,給出了適合從事休閒觀光農業生產的建議,於是就有了戶雁帶頭種草莓的做法。農村裡已不乏敢想敢幹的新型農民,陳仲偉便是一位。他承包了興梁農業公司20個草莓大棚,每個棚800平方米,他一個人管理著20個棚卻不感到吃力,「苗子和農資由公司統一提供,有技術員定期指導田間管理,草莓成熟有專人上門收購,就連農資錢也是公司先期墊付,草莓賣完再還款。」陳仲偉說,他只需做好田間管理即可,除去成本,每個大棚每年的純收入不會低於8萬元。

立體化種植

姚集鎮靠古黃河,其土壤特點適合種植蘋果等果品,2017年鎮農業公司先後流轉2萬餘畝土地種植蘋果、黃桃、山楂等,形成了「百里黃河百里果」的特色林果產業。今年是收穫的第一年,畝均純收入超過了1萬元,由此帶動全鎮成立了36個村級土地股份合作社和100多個規模在百畝以上的家庭農場,種了300畝獼猴桃的梁克中「畝均純收入已在2萬元左右」。

姚集鎮油桃

賈寧寧告訴記者,正是本著「什麼賺錢種什麼」的經營思路,在注資10.2億元成立的1個縣級農業公司和18個鎮級農業公司帶動下,睢寧已經扶持起全縣466個村集體特色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從事著差異化的農業生產,資產規模超過了70億元,並直接培育了1.63萬名新型職業農民。如今,在有著155萬畝耕地的睢寧農業版圖上,姚集桃果紅,邱集稻花香,官山蘑菇白如玉,嵐山菊花似黃金,基本形成了「南花北果,東糧西蔬」的農業產業新布局。

官山鎮食用菌生產基地 閆峰攝

加速一二三產深度融合

睢寧縣「11841」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的一個重要成效,就是加速了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改變了過去只能賣「原字號」和「初字號」低附加值農產品的窘境,農產品的競爭力得到明顯提升。

邱集鎮仝海村是傳統水稻種植專業村,「以前收了水稻直接賣稻米,農民賣的是糧食產品,現在我們有自己的稻米加工廠,從田頭到飯桌,農民賣的是農業商品。」2017年7月由睢寧縣和邱集鎮兩級農業公司投資500餘萬元為該村建設了日產30萬公斤大米的加工廠,一座可存儲300萬公斤大米的恆溫庫也投入使用,幫助仝海村優質稻米實現了從產品向商品的轉換。

邱集鎮優質水稻

有了這個龍頭企業的帶動,周邊10多個村子的水稻種植合作社都跟著「沾了光」,以前的自主式種植變成了訂單式生產:腰圩村種800畝黑米、高樓村種500畝香米,加工廠根據市場需求給各個合作社和種植大戶下訂單並回收,收回來的稻米加工成不同包裝、不同品牌的中高低檔產品,目前已經打造出稻蝦米、仝海大米、仝海香米、仝海澗橋長粒米等多個品牌。

雙溝鎮是睢寧縣較早探索試行「11841」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的鄉鎮, 2016年注資5000萬元成立秋歌農業經營管理公司,指導20個村成立集體領辦合作社,流轉經營3.8萬畝土地,指導175個家庭農場流轉經營2萬畝土地。

雙溝鎮陳王村豐收的西紅柿即將運往上海。閆峰攝

鎮黨委副書記沈凱告訴記者,鎮農業公司通過統一採購農資農機、統一植保、統一技術服務、統一財務核算、統一收儲銷售的『五統一』,為村集體合作社和土地經營者提供保障性服務,通過「五統一」服務,規模經營比個體經營每畝直接降低成本230元。公司還自建有恆溫冷庫、鮮食玉米加工廠、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和農機庫房等,並參與「一帶五園」的建設,通過農資代理、糧食收儲、農產品銷售和深加工等獲得收益。

雙溝鎮鮮食玉米數據顯示,睢寧縣建成高效設施面積近36萬畝,形成300畝以上經營示範基地30個;現有農業龍頭企業184家,形成10餘條農產品加工鏈條;全縣有備案認定家庭(集體)農場1738個,經營總面積69.1萬畝。賈寧寧表示,這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推進土地規模流轉、農業適度經營,為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和向高效化、集約化、特色化方向轉變提供了保障。

現代農業示範園區

得益於「11841」四級農業生產經營體系,

如今,在有著155萬畝耕地的睢寧農業版圖上,

姚集桃果紅,邱集稻花香,

官山蘑菇白如玉,嵐山菊花似黃金,

基本形成了「南花北果,東糧西蔬

的農業產業新布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