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猛獸之首:豺驚現雲南怒江,體型嬌小似土狗,真敢斗野豬嗎?

地理那些事 發佈 2021-09-19T19:29:32+00:00

2021年以來,有關動物的「報告」還真是不少,既有人們按照對人類威脅程度排名的「一豬二熊三老虎」現身,也有「豺狼虎豹」等頂級食肉動物在全國多個地方蹤跡頻現,其中有著「猛獸老大」之稱,位居「四大猛獸」之首的「豺」也是戲份不少。

2021年以來,有關動物的「報告」還真是不少,既有人們按照對人類威脅程度排名的「一豬二熊三老虎」現身,也有「豺狼虎豹」等頂級食肉動物在全國多個地方蹤跡頻現,其中有著「猛獸老大」之稱,位居「四大猛獸」之首的「豺」也是戲份不少。

今年6月初的時候,在地處我國青藏高原、蒙新高原、黃土高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的祁連山國家公園裡,工作人員在對張掖市黑崖溝區域雲杉林山頂野外安裝的紅外相機「拍攝」的影像進行例行「巡護」時,意外發現了14隻豺在高山草甸「追逐打鬧」的情景,其中有幾隻體格健碩的成年豺還在教幼豺覓食。

比狼、虎、豹這些珍稀動物還要難見到的「豺」在祁連山出沒,這也說明祁連山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良好進展,非常適合豺群的繁衍生息。而位於祁連山國家公園南偏西、直線距離相隔約1300公里的雲南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丙中洛也首次發現了「豺」的身影,這是什麼情況呢?

雲南貢山縣丙中洛首次發現豺

春城晚報記者從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貢山管護分局了解到,該局的技術人員在對安裝在丙中洛雙拉洛區域海拔3000米以上的一處紅外相機「拍攝」的影像資料進行整理時,意外發現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豺現身。

通過畫面我們可以看到,一隻外形與狼、狗相近,比赤狐略大,且軀幹毛髮呈棕紅、尾巴毛尖呈黑色的動物在有青苔的茂密森林中活動,對豺這種動物比較了解的朋友一眼就能認出這就是「四大猛獸」之首的「豺」。

據了解這也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簡稱「怒江州貢山縣」)境內近年來首次發現豺這種珍稀物種活動的身影。

豺是什麼物種?為何能排在「四大猛獸」之首?

我國關於「大型猛獸」一直有豺狼虎豹的說法,從這裡能夠看出在四大猛獸中「豺」被排在了首位(第一位)。不過,雖然「豺」這種動物人們「聽」的比較多,但卻很少有人真正見到它的「真容」。

豺軀幹體長約90厘米、體重10-20公斤,比狼略小似「土狗」,其吻比狼短且頭比狼寬,另外還具有耳短且圓、四肢較短等特徵,屬於一種高度社會化的動物,也就是喜歡群居生活,一個群體少則有2-3隻,多則有10-30隻,這種動物不僅有很強的「領地」意識,而且群體內有嚴格的等級制度。

由於豺具有很強的抗寒和耐熱能力,因此曾廣泛分布於北亞、中國、南亞及東南亞大陸地區的山地、丘陵等地帶,有包括中國豺、四川豺、東亞豺、喜馬拉雅豺、緬甸豺等11個亞種。

從棲息地的環境和食性等情況來看,豺是典型的「山地動物」,主要棲息在緯度較低的熱帶森林,中高緯度的丘陵、山地以及海拔在3000米左右的亞高山林地、草甸、裸岩等地帶,主要捕食山羊、麝、鹿、麂等偶蹄目動物,在食物匱乏的時候也會乘著夜色偷食牛、羊、豬等家畜,總之是以動物性食物為食

通常情況下,豺是在冬季產崽繁殖,每胎可產4-6隻幼崽,最多時可產9隻仔,單從這點來看豺的繁殖能力還是很強的。並且豺喜歡群居,性兇猛還膽大,善於跳躍和圍獵,可原地跳3米多遠,藉助快跑能跳躍6米左右或翻越3米多高的「圍牆」,由此可見其靈活性要比老虎、獅子等猛獸要強。

除此之外,豺的爪子不僅鋒利,而且還帶「倒刺」,在圍獵時會設法先將獵物的眼睛抓瞎,再予以消滅,其咬合力也很強,可達500磅(約227公斤),能輕鬆地把朽骨咬碎,與非洲大草原上敢在獅子口下奪食且擅長「掏肛」的鬣狗有得一拼,所以豺屬於最靈活、最凶才的犬科動物,戰鬥力比狼還要勝一籌,故而排在「四大猛獸」之首。

如今豺的種群數量為什麼這麼少?

豺這種動物以往在亞歐大陸有著廣泛的分布,被稱為「亞洲野犬」、「豺犬」、「紅狼」或「紅狗」,在我國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動物,在上世紀90年代及以前我國南方的一些省份有時還報告一種叫「豺狗」的動物在野外出沒,這其實就是說的「豺」。

歷史上,豺確實是一種種群數量很大的動物,但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尤其是近10年以來豺似乎「銷聲匿跡」了,各地有關豺現身的記錄也是屈指可數,且主要是在西部地區,除了我國祁連山和藏東南有兩個比較大的種群外,在南疆盆地、四川中部等地也有零星的記錄。而如今豺的數量減少,棲息地範圍減少,與人類活動有著直接的關係。

在過去由於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忽略了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以至於包括豺狼虎豹等很多動物都受到了影響,尤其是棲息地遭到破壞和失去了隱蔽條件,導致不少動物種群數量銳減甚至消失。

而對於豺這種動物來說,無論是在食物豐富的春季和夏季,還是在食物相對匱乏的秋季和冬季,都不會分散活動,因此需要大片的棲息地才能得以生存。由於過度砍伐、過度捕獵,導致大片棲息地遭到破壞,各種動物性食物也隨之減少,導致豺群捕食困難,所以被迫轉向山村等人類活動區域盜食家畜,豺也被當做「害獸」遭到大量捕殺,種群數量大幅減少而處於瀕危狀態。

除此之外,豺群居的習性、種群數量減少、棲息地碎片化等,導致豺群之間的基因交流越來越少,甚至不排除「近親繁殖」的現象,而從基因等角度來分析來分析這也不利於豺的種群繁衍。

由於豺的棲息環境比較複雜,且種群數量非常稀少,故而2021年2月我國將豺的保護等級由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提高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就是豺的保護級別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與大熊貓、藏羚羊、野氂牛、長臂猿、雲豹、亞洲象、印度野牛、中華鱘、丹頂鶴等「齊名」。

豺蹤跡頻現證明當地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今年以來,豺在一些地方也是蹤跡頻現,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地方:

2021年6月初,在祁連山國家公園張掖片區內,一部高山紅外相機記錄了14隻豺在高山草甸活動的場景;

2021年9月初,位於雲南省普洱市思茅區東南部的太陽河省級自然保護區,紅外相機記錄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豺的珍貴畫面;

而同樣是在今年9月初,雲南怒江州的丙中洛首次記錄豺的影像,說明當地的生態環境得到很大改善,野外棲息環境、食物鏈等適合豺的生存,並且豺是一種群居性動物,一隻豺在野外出現,說明很可能已經有豺群在這裡生活。並且豺在有著「動植物王國」支撐的雲南省「一南一北」出現,又一次表明雲南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越來越好。

當然,一個地方豺等猛獸的出現,是建立在完整的「食物鏈」基礎之上的。在自然界中,豺主要捕食偶蹄目動物,有時也會捕食水牛、野豬等。

豺真敢斗野豬嗎?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野豬皮糙肉厚又長有獠牙,受到驚嚇會橫衝直撞,屬於比較兇險的一種動物。

由於野豬環境適應能力強,繁殖速度快,繁殖旺盛期的雌性野豬一年可產兩胎、每胎4-12隻幼崽,因此被列入「三有保護動物名錄」受到法律保護後,加上自然界中的豺狼虎豹等天敵數量極少,失去制衡的野豬大量繁殖,種群數量急劇上升,浙江、廣東、湖北、河北、四川、湖北、河南等地「人豬矛盾」不斷升級,有的還出現了「豬進人退」的情況,由於野豬禍害莊稼越來越頻繁,有的山村農民伯伯不得不放棄種田撂荒外出打工。

雖然近年來,尤其是今年以來,一些地方相繼發出了「限豬令」,也就是允許一定數量的滅殺,捕獲的野豬肉一般也是提供給附近的動物園餵老虎等,但是靠人工限制「治標不治本」,少量的捕殺無法控制野豬種群規模的擴大,過度控制又會導致數量銳減,因此只能通過恢復其天敵如豺狼虎豹等動物的數量來加以制衡,這樣才能形成穩定的生態環境。

而豺恰好也是野豬的天敵之一,儘管單只豺無法與成年野豬抗衡,但是豺屬於群居動物且善於圍獵,也就是靠「以多欺少」的方式取勝,通常是一兩隻牽制住獵物,其它同夥則分頭包抄圍獵,因此別說是野豬了,就連老虎都不敢輕易招惹豺群,就像獅子也要夾著尾巴「讓著」鬣狗三分那樣,並且豺群圍獵體型更大的水牛的情況也存在,上下左右前後「全面開花」,其兇殘程度不亞於鬣狗「掏肛」。

總結

如今,我國的生態環境保護越來越好,包括豺狼虎豹等大型猛獸在內的很多物種蹤跡頻現。而動物界越來越多的頂級掠食者回歸自然,說明當地的食物鏈得到恢復,退耕還林、青山綠水、食草動物、肉食動物構成了完整的區域生態鏈。

而隨著越來越多肉食動物種群規模擴大,也能通過自然的生境制約野豬等物種的泛濫,這也有利於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