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顯示,商朝滅亡後,紂王后裔曾4次復國,所建國家至今仍存!

新野市場監管 發佈 2020-01-05T01:52:36+00:00

發生在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之戰,周武王完成了周國君主到周朝天子的華麗轉變,而原本為天下共主的殷商王朝,因軍事失利和領袖紂王帝辛的陣亡,家國破滅。不過,武王滅商後,並沒有對殷商貴族斬盡殺絕,反而是「立王子祿父(武庚),俾守商祀」。

發生在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之戰,周武王完成了周國君主到周朝天子的華麗轉變,而原本為天下共主的殷商王朝,因軍事失利和領袖紂王帝辛的陣亡,家國破滅。

不過,武王滅商後,並沒有對殷商貴族斬盡殺絕,反而是「立王子祿父(武庚),俾守商祀」。之所以殺其父而留其子,並不是因為武王仁慈,而是因為殷人實力依然強大。

據考古佐證,商朝王畿(商王直轄區域)北抵今河北邢台、東達山東一帶。此外,北部遼西和東部東夷等眾多方國也依然聽命於商王室。

而牧野之戰周武王攻克的僅僅是殷商都城朝歌及南部一帶,對於廣袤的原殷商故土,還沒有實力在短時間內控制,於是,立武庚守商祀就成了籠絡殷遺民的有效手段。

當然,單靠懷柔籠絡並不能讓周武王徹底放心,他在東徵結束後,即在殷商腹地設立管叔、蔡叔等三監,留兵駐守,以防止武庚叛亂。

但沒想到的是,滅商後不久,周武王病逝,年幼的成王繼位,叔叔周公(名姬旦)攝政。《史記》《管蔡世家》等記載:管叔、蔡叔趁周成王年幼,挾武庚以作亂,周公於是代天子東征,經過3年的漫長征伐,最終平定三監之亂,武庚被殺。

顯然,這場平叛戰爭的艱難和危險程度遠遠超過當初滅亡的牧野之戰。不過,出土的戰國竹簡《系年》卻給出了完全相反的記載:「商邑興反,殺三監而立錄子耿」。

「錄子」是殷人對王子祿父的另一種稱呼,與微子、箕子叫法類似。按照《系年》的說法,三監之亂的真相應該是武庚利用管蔡等周朝內部矛盾發起的復國之戰,他在成功殺掉駐紮在殷都附近的周人官吏軍隊後,被重新擁立為商王。

這一記載也得到了考古的證實。周公龜卜載:「有大艱於西土,越茲蠢殷小腆,誕敢紀其敘,天降威,知我國有疵,民不康,曰:『予復!』反鄙我周邦。」

殷小腆指的正是武庚等殷商貴族,而「誕敢紀其敘、予復、反鄙我周邦」則指的是武庚要恢復殷商統治,重新將周國作為邊鄙屬國。

這是商朝滅亡後的第一次復國,並得到了奄、豐、薄姑等依然效忠商朝的東夷方國支持。

此後,周公東征,開啟了第二次滅商之戰。3年後,商軍再次戰敗,為了絕殷祀,在重新攻克朝歌后,周軍對殷商王陵進行了有組織的破壞和掠奪,殷墟考古至今仍能見到西周初年的破壞痕跡。

那麼復國失敗的王子武庚結局如何呢?

正統史書都認為武庚在復國失敗後被殺了,唯獨《逸周書》記載:「王子祿父北奔」。出土的周成王晚期的太保簋銘記載:「王伐錄子」,佐證了後一種記載,武庚第一次復國失敗後北逃,此後周成王繼續發動對武庚的討伐戰。

顯然,武庚戰敗後帶著殷商遺民在朝歌之北第2次復國。

3000多年後淶水流域出土的鄴伯之器顯示,武庚第二次復國之地在邶國。《說文》曾記載:「邶,故商邑,自河內朝歌以北是也。」

周武王滅商後,在邶城駐軍設邶國,作為監視殷人的三監之一,武庚第一次復國後收復了邶城,卻沒想到被周公擊敗,朝歌丟失,武庚北逃至邶第2次復國。先秦時期封國與地名相關,所以,在邶城復國的殷商王朝,也被稱為邶國。

淶水流域出土的青銅鼎銘文證實,武庚之後,邶國又有一位叫「滅殳」(一個字)的國君在與周軍作戰,可見,王子武庚為首的殷商移民第2次復國之戰至少已經延續了兩代人。

為了徹底消滅殷人勢力,周軍除了不斷對邶國進行征伐外,還通過分封姬姓諸侯國對邶國進行合圍,最終,邶國亡於韓國(西周封國)之手。

但是,頑強的殷人依然沒有臣服,而是繼續向北遷徙,抵達遼西的亳,建立了北殷(又叫亳)。之所以篤定這個方向,是因為東北方位是殷族的發源地,考古發現,殷商王族墓葬朝向和都城建設都將東北視為吉向尊位。

而最關鍵的,是在這裡依然還有效忠商王朝的孤竹國,以及由紂王叔父箕子在遼西一帶建立的箕子朝鮮,可以對第3次復國的殷商遺民形成庇護。

出土的呂行壺銘文證實,周康王時伯懋父北征,與燕國、肅慎組成聯軍,再次擊敗商軍,北殷滅亡,孤竹國也受牽連,大片國土被燕國占據。

姬姓諸侯國燕國在東北的軍事存在,似乎終結了殷人繼續復國的可能。然而,域外考古發現卻證實,頑強的殷人在3次復國失敗後並沒有消沉,而是進行了第4次復國。

在墨西哥東海岸奧爾梅克文化拉文塔4號祭祀遺址出土的16個小玉人和6根玉圭上刻寫的文字,被證實與甲骨文為同一體系,經過釋讀為:「十示二,入三,一報」,與玉人擺放一致。

盤庚至紂王間共有12王,12個綠色玉人佐證了「十示二」,而中間最尊貴的紅色玉人象徵殷商始祖成湯,佐證「一報」,另外3個白色玉人則佐證「入三」,似乎在指代祖上曾有3次遷徙。

此外,另一件出土的奧爾梅克時期石磬上也發現了甲骨文,內容為「戉尹入三,石三磬用」,戉是甲骨文里的地名,而尹則是殷商時期政務官員的稱呼,入則是殷商特有的朝貢用詞,與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石磬上的甲骨文用法一致。

墨西哥奧爾梅克文明的出現時間剛好是商亡周興。無獨有偶,1910年,清朝特使歐陽庚赴墨西哥處理外交糾紛時,當地印第安人曾請願說:「當地印第安人是中國血統,殷人後裔,叫殷福布族,是3000年前從天國經天之浮橋島來到這裡的」。

雖然考古發現還沒有形成完整的證據閉環,但這一切顯然不是用巧合所能解釋的。我們有理由相信,奧爾梅克文明應該是殷人東渡後的第4次復國,並延續至今成為墨西哥。

參考資料:《逸周書》《清華簡·系年》《史記》《奧爾梅克的發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