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根治術能不能根治?姑息療法是不是放棄?

美中嘉和 發佈 2020-04-28T05:15:21+00:00

參考文獻[1]曾益新, 張曉實, 劉強. 分子靶向治療:腫瘤治療的里程碑[J]. 癌症, 2008, 27:20-22.

在腫瘤治療中,「根治術」「姑息治療」這樣的詞彙相信你一定有所耳聞。也許是這兩個詞很容易讓人望文生義,有人認為「根治術」就是能把腫瘤根治,不再來犯;「姑息治療」就是放棄治療、聽天由命。

但事實並非如此!

手術是根治?放化療是姑息?

根治還是姑息,不是與治療手段對應的,是依據治療的預期目標而定的。

如果醫生判斷患者有治癒的可能,那麼此時以實現治癒為治療目標的治療,就是根治性治療。手術是大家熟知的根治方式,放療/化療也是根治方式,給予根治性劑量即可。

比如,早期的攝護腺癌(腫瘤近位於攝護腺包膜以內)可以通過根治性的手術或者根治性的放療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

如果患者的病情較晚,實現治癒很難,會以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為目標,此時的治療稱為姑息治療。手術不只有根治性手術,還有姑息性的手術。

比如胃腸道腫瘤進展到晚期,腫瘤過大影響患者正常進食或者排便,此時通過姑息性切除手術,為胃腸道減輕負擔,改善病人的營養狀況。

腫瘤根治術能不能根治?

根治腫瘤,字面上理解是治療好腫瘤,且不會再得。但實際上,很難保證腫瘤患者在接受根治術後,把所有癌細胞都「殲滅」,也無法保證腫瘤不再復發或轉移。

腫瘤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即使手術切除了局部的腫塊,即使放化療治療後全身都看不到腫瘤病灶,也無法保證人體完全沒有有殘存的癌細胞。

這是因為人眼觀察以及醫學檢查方式的局限性,只有當癌細胞的數量達到10^9個時才能被發現,數量再少時,形成的腫瘤病灶是很有可能存在於人體中而不被發現,這種播散並存活於各器官組織,但未形成明顯的轉移腫瘤結節且無法被發現的被稱為亞臨床轉移灶

亞臨床轉移灶也許始終被免疫細胞「壓制」而無法危害人體,也許會有一些亞臨床轉移灶會由休眠狀態轉變為增殖狀態,腫瘤的轉移或復發便會出現,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患者根治術後還要做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等的原因。

「根治術」不能根治腫瘤,這與人類對腫瘤的認知、對不同治療方式的探索是一個不斷更新的過程息息相關。

人們對癌症的認識是從「局部疾病」發展到「全身性疾病」的。在上兩個世紀裡,腫瘤治療出現過兩次飛躍,一次是Halsted提出腫瘤根治術;另一次是Fish將化學治療整合於根治術(輔助化療或新輔助化療)[1]。

1882年,Halsted首創了乳腺癌根治術,得到廣泛應用,當時認為乳腺癌是一種局部疾病,若能夠將腫瘤及區域淋巴結完整切除,就可能治癒[2];

20世紀50年代,人們認為乳腺癌轉移除了腋窩淋巴外,內乳淋巴同樣是轉移的途徑,而Halsted根治術遺漏了內乳淋巴,於是,「擴大根治術」應運而生。但在實踐中發現,「擴大根治術」與Halsted根治術的療效無明顯提高,10年生存率及局部復發率也沒有顯著差異,但手術範圍的擴大卻導致併發症增多,慢慢的這種手術就被摒棄了

20世紀60年代,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出現了,相比Halsted根治術,改良根治術保留了胸大肌和胸小肌,創傷小、術後生活質量高、利於乳房再造,且臨床療效無顯著差異,已經成為乳腺癌手術治療的標準方法

近年來,基於「腫瘤是一種全身性疾病」,一種多療法序貫應用的綜合治療興起——術前新輔助治療,保乳手術,術後輔助放化療、內分泌治療或靶向治療等。這樣生活質量更高, 治癒率越來越高。

根治代表了人們消滅癌症的美好願望,但在腫瘤領域,真的沒有一勞永逸的「根治」。

姑息治療是不是放棄?

姑息治療不是放棄,是無法治癒情況下的積極治療方式

什麼都不做,才是放棄。

對晚期患者來說,追求對腫瘤的「趕盡殺絕」不現實也非最佳目標,「帶瘤生存」才是最好的狀態。

隨著治療方式的不斷進步,化療、放療、免疫治療、靶向治療、多種方式的聯合治療都是姑息治療的可選方式,晚期患者的生命正在一次次被延長。

在姑息治療期間,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規範治療,拒絕「秘方」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規範化的治療是在臨床試驗數據支持下制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有一定保證,民間「秘方」或具有偶然性,或根本就是騙錢的把戲。不可信,不可用!

2. 定期隨訪、複查

了解腫瘤發展趨勢,關注治療效果,不適立即就診,複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 保證營養、放鬆生活

抗癌是持久戰,充足的營養補給是幫助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的基礎。少吃「餓不死」癌細胞,高蛋白、多蔬菜水果、多全穀物、少肉類的飲食結構才是腫瘤患者該遵循的

另外,抗癌給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不可避免的,經濟壓力、精神壓力等各種壓力也許會讓你喘不過氣,學會自我調節,積極情緒能夠刺激免疫系統,對抗癌有利無害。

寫在最後

望文生義不可取,腫瘤治療需要規範、積極、不放棄!

參考文獻

[1] 曾益新, 張曉實, 劉強. 分子靶向治療:腫瘤治療的里程碑[J]. 癌症, 2008, 27(8):785-787.

[2] 鄒忠東. 乳腺癌手術術式的選擇[J]. 中國臨床醫生, 2011(07):20-2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