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軌移臂與入水較深動作要適當改變,自由式技術提高的細節

從不一樣開始 發佈 2020-05-24T02:44:26+00:00

​全浸自由式的英文原文是Total Immersion Swimming,可以簡寫為TI Swimming,稱TI 游泳。

​全浸自由式的英文原文是Total Immersion Swimming,可以簡寫為TI Swimming,稱TI 游泳。台灣魚式游泳公司得到了特里的TI游泳教學商業授權,因此又被台灣教練稱之為魚式游泳。

個人認為,雖然全浸自由式游進時優雅輕鬆自然,入水悄無聲息,打腿也是很少有浪花,給人感覺和魚一樣,但這並不是說全浸自由式就是和魚一樣游泳,全浸游泳理念本身強調的是泳者對游泳時的身體感覺的專注,對水感的體會。

不用去理會這些商業的、過分神話或貶低全浸游泳的爭論,對於大多數自學全浸游泳的泳者來說,將全浸當成一種快速學習自由式並可以不斷自我提高泳技的方式,專注於游泳時的身體感知能力,回歸全浸游泳理念最初的東西。

1、寬軌移臂與深度入水的初衷

全浸自由式特別重視身體側轉,很多動作細節都是為了初學者儘快掌握正確的身體側轉而設計的,寬軌即是其中一項,以專業自由式的理論來看,這些改進當然是錯誤的,但站在教學的角度看,這些改進卻又是最合適的。

正如數學教學總得從1+1教起,而不能一上來就用微積分來解釋1+1,雖然後者表現得更專業。

2、初學時寬軌和入水較深是必要的

寬軌移臂時手臂才能用到肘關節,可以更容易地體會到手臂放鬆的感覺,這對於初學者非常重要。同樣的,入水較深避免了初學者手臂入水後,不管不顧直接划水的問題,入水後較深時,可以避免入水後到抱水過程中的手掌下壓動作,還可以避免沒有抱水直接推水的問題。

所以,對於初學者來說,要懂得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選擇了一種練習體系就不要與其他練習體系來回交叉混用。不少學習者看了全浸覺得全浸好,卻在學習全浸的過程中不做基礎練習,直接跳到中階甚至高階的練習去做,還有的乾脆直接按傳統競技自由式的方式去練習打腿,這些都不是學習全浸的正確姿勢。

3、學會根據自己的泳技水平而做出改變

任何學習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按照一種練習體系做紮實後,進一步了解動作要領背後的原理,有助於對動作進行自我的改進。一些泳者已經熟練掌握了身體側轉,也體會到了重力轉移的作用,卻仍然堅持寬軌移臂和入水過深的動作,這是有點死板的理解。

以寬軌為例,入水後,手臂當然會起來支撐作用,當身體向支撐側轉動時,手臂必然會有不自覺的下壓動作,相當於對身體側轉動作做了一個「剎車」。為了避免這個問題,當熟練掌握身體側轉後,入水時應採用窄軌。

此外,入水較深的動作也可以根據游泳速度的提高而做出改變。游泳速度慢時,入水深時,手臂上的前方水阻不明顯,當速度快時,會迅速增加,手臂感受非常明顯。這時,不能再遵循入水深的教條,而應入水淺一些,入水後的伸展動作應與水面保持平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