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來一盤清熱解毒的魚腥草,到底什麼味道?吃過的來說說

園藝優享家 發佈 2020-01-26T01:38:17+00:00

魚腥草,又名折耳根、截兒根、豬鼻拱、䔃、蕺菜及臭草、岑草,客家話稱之狗貼耳,臭臊草、臭嗟草,在分類學上屬雙子葉植物三白草科蕺菜屬,是一種略帶魚腥味的草本植物。

魚腥草(學名:Houttuynia cordata),又名折耳根截兒根豬鼻拱蕺菜臭草岑草,客家話稱之狗貼耳臭臊草臭嗟草(台語),在分類學上屬雙子葉植物三白草科蕺菜屬,是一種略帶魚腥味的草本植物。

魚腥草生長於陰濕處或山澗邊,常可在野地、路旁、庭園樹下等較陰濕的地方發現,大片蔓生。該植物中國南方各地較常見。

可為野菜蔬食,煮過就沒有腥味。四川、雲南、貴州和鄂西的人稱其為「蕺根(折耳根)」,認為它清熱去火,把它當作吃飯時的重要配料,主要食其根莖。方法是洗乾淨後切小段,拌在米粉、腸旺面、糯米飯、情人豆腐等食品中食用。也可切長段拌醬油、辣醬、蔥、鹽、香油做涼菜。

折兒根炒臘肉也是常見菜餚。生折兒根初入口甚腥,味道極怪,外人往往無法忍受,需要適應後才會喜歡吃。在四川,也叫豬鼻拱,除了利用根莖做涼拌菜或炒菜之外,還將葉子當做蔬菜。在越南、寮國,葉子是很重要的作料。日本少數農村家庭也偶爾摘葉子做油炸菜的一種材料。

魚腥草性寒,搗汁,曬乾泡茶,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用於肺癰吐膿,痰熱喘咳,熱痢,熱淋,癰腫瘡毒。 魚腥草在中醫中被認為清熱解毒功能,目前生產運用的藥物有魚腥草注射液。用於痰熱喘咳、熱淋、熱痢等病症。


關於魚腥草的傳說

傳說魚腥草為觀音菩薩所傳。唐三藏西天取經之時候觀音池中的金魚下凡成精,後被觀音菩薩顯現出魚籃之像收服。金魚精因其在通天河吃了許多童男童女,造孽深重,憐人間疾苦,故而將功德池中的水草種子撒播人間,用來治病救人,普渡萬方。魚腥草還可被熬成一種像茶的湯汁,有助於過敏的人。

魚腥草到底什麼味道?第一次吃的人都說,那氣味仿佛十倍濃縮的魚腥味加上肥皂味,一口咬下,只能「哇」的一聲哭出來。

在西南人民眼中,魚腥草的味道就像帶刺的鉤子,一天不吃,那顆上癮的心就開始騷動。

一把辣椒、一把鹽酸菜、一把蒜泥和香菜,再加上醬油、香油和陳醋,給雲貴川人一碗涼拌魚腥草,他就可以獨自殺死三碗米飯,還有魚腥草涮火鍋、魚腥草炒雞蛋。

外地人說臭,本地人說香。所以為什麼西南人民想不開,這麼愛吃魚腥草?

不止西南人民吃魚腥草

魚腥草的馬甲不少,雖然通稱為「魚腥草」,但是西南人民一定只認「折耳根」這個名字,歷史上也曾被叫過岑草、蕺菜、臭蕎麥等別名。

最早食用魚腥草的記載出現在《吳越春秋》里:「越王從嘗糞惡之後,遂病口臭。范蠡乃令左右皆食岑草,以亂其氣」

說到這裡,你愛吃嗎?,說的是越王勾踐自從嘗了吳王夫差的糞便之後,就患上了口臭的毛病,然後他的中國好下屬范蠡就讓身邊的同事們都吃魚腥草,來陪著自己領導一起臭。

不得不說范蠡這個吹領導彩虹屁的思路極為清奇,但無論這個故事聽上去多不靠譜,有兩件事卻是真的:一是,魚腥草自古以來就以臭出名。二是,曾經的吳越之地也就是今天的包郵區江浙滬,歷史上也曾吃過魚腥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