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絕倫的山水畫,實在太美了,文人隱士的理想選擇

哲學詩畫 發佈 2020-03-09T02:03:44+00:00

中國山水畫在最開始的階段大多是出現在人物畫的畫面上襯託人物,一直持續到魏晉南北朝,才開始逐漸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隋唐時期發展至成熟的階段,而至五代宋元則發展至巔峰,在其之後的明清山水畫都各有特點的發展。

中國山水畫產生於六朝,起初只作為人物畫敘事場景的點綴。唐朝中期,青綠山水畫由李思訓父子推向成熟。另一面,王維力主變革,在士大夫們「水墨更宜乎道」的時代呼喚中,王維提出了「水墨興吾唐代」的口號;在「度物象求其真」的時代追求中,理法受到了進一步的重視。於是「皴法」應運而生。五代,荊浩、董源的出現,確立了皴法的型態基礎,使山水畫技法得以初步完善,促使了這一畫科進入了文人畫自覺的新時代。


在中國文學或哲學傳統中,在《楚辭》《莊子》的影響下,漁夫儼然一種不拘泥於現實世界、不被任何東西束縛的存在,代表了逸世和世外桃花源的理想。

在中華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文化創作層出不窮,並隨歷史沉澱發展至今。國畫作為古典文化的藝術載體之一,一筆一畫都承載了東方民族各階段的歷史觀念和精神嚮往。而其中山水畫通過描摹中國的山水景觀,上至白鷺飛鳥,下至小溪流淌,無一不向世人展示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與各大書畫家的藝術追求。

山水畫是從宋代開始取代人物畫,成為主流的。隨著北宋科舉制的完善,士大夫主宰了宋代及以後的藝術文化。山水畫作為一種更能反映他們精神境界的主題,受到追捧。

中國山水畫在最開始的階段大多是出現在人物畫的畫面上襯託人物,一直持續到魏晉南北朝,才開始逐漸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隋唐時期發展至成熟的階段,而至五代宋元則發展至巔峰,在其之後的明清山水畫都各有特點的發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