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瓶為什麼要用軟木塞?| 趣問萬物

萬物雜誌 發佈 2021-09-19T16:11:55+00:00

大多數酒瓶都是金屬或塑料蓋,但葡萄酒卻常用軟木塞封瓶,開蓋還得用專門的螺旋形開瓶器。既然這麼麻煩,為什麼不用普通瓶蓋?

原創文章版權歸微信公眾號

「把科學帶回家」所有

葡萄酒瓶為什麼要用軟木塞?


圖源:Pixabay


大多數酒瓶都是金屬或塑料蓋,但葡萄酒卻常用軟木塞封瓶,開蓋還得用專門的螺旋形開瓶器。既然這麼麻煩,為什麼不用普通瓶蓋?


各種瓶蓋 | 圖源:Pixabay


軟木塞取自歐洲栓木的樹皮,主要產自葡萄牙。這種天然材料從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就被製成軟木塞。


歐洲栓木的樹皮 | 圖源:Wikipedia


歐洲栓木的樹皮易獲取,又可再生,因此軟木塞被認為是一種環保材料,沿用至今。而用鋁製成的金屬旋蓋是上世紀才出現的,鋁礦的開採、加工相比採集樹皮產生的碳排放要多得多。


一些葡萄酒收藏者認為,軟木塞密布的氣孔可以讓葡萄酒和空氣發生微妙反應,產生更醇風味。但從另一個角度說,金屬瓶蓋密封性更好,酒才不容易氧化變質。


軟木塞葡萄酒一般需要水平橫放,這樣木塞吸水膨脹後,可以把瓶口堵得更嚴實。不過畢竟是木頭,放太久爛了、裂了也時有發生。


軟木塞最大的問題還是可能污染葡萄酒。木頭畢竟是有機物,被真菌污染的軟木塞會產生2,4,6-三氯苯甲醚(TCA),這種化學物質進到酒里,會讓酒散發出濕紙板的氣味。一些葡萄酒公司正在開發為軟木塞去除這種物質的技術。


軟木塞的成本高於金屬瓶蓋,傳統觀念也把高端葡萄酒和軟木塞聯繫在一起,但瓶蓋並不能代表酒的品質。許多高端葡萄酒依然會用金屬瓶蓋,只是在某些地方為了迎合人們的這種刻板印象,特意用了軟木塞。


就算是金蓋子,也掩蓋不了飲酒傷身的事實,最後買單的還是飲酒者。


起泡瓶是什麼原理?


圖源:Wikipedia


洗手液在瓶子裡明明還是液態,一擠出來就變成了泡沫。這種近年流行開來的起泡瓶結構並不複雜,只是在原來的按壓式吸液泵的基礎上加上了起泡結構。


當我們按下普通洗手液瓶上的泵頭時,泵內的活塞下壓,同時向下的閥門(彈簧下的小珠子)關閉,其中的空氣被迫向上排出去。

普通按壓式吸液泵原理


鬆手後,彈簧復原,下方閥門打開,此時泵內氣壓變低,大氣壓便會把液體往吸液管里「擠」。


而起泡瓶在靠近泵頭的位置有一個較大的腔室用於製造並儲存泡沫,它與一個進氣的小泵相連。


泡沫泵頭結構 | 圖源:香港科學館


瓶內的洗滌劑通常需要預先加水稀釋,液體被泵入腔室前會先通過一個布滿小孔的尼龍網。這個網的作用就像浴花或海綿,多孔結構讓洗滌劑中的表面活性劑能夠充分與腔內的空氣接觸形成豐富泡沫。


用來塑造髮型的「摩絲」(Mousse)也是一種泡沫,它的起泡原理不太一樣,需要藉助推進劑。這種試劑在瓶內的高壓環境中是液態的,從噴嘴出去後,立即在常壓下氣化、膨脹,讓混合了表面活性劑的液料變成泡沫。


燈光冷暖是怎麼控制的?


圖源:Pixabay


很多燈具都有調節燈光冷暖的功能——白光冷,黃光暖。這裡的冷暖是憑我們的感覺判斷的,而非對應光源真正的溫度。


物理學界用「色溫」來表示光源溫度和發光顏色的關係,以「黑體輻射體」為標準,這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會吸收所有外來的光,完全不反射光,但能把光輻射出去,而且光的顏色與黑體溫度相對應。這種理想化的模型被用來比對現實中的光源色溫。


色溫表,數字單位開爾文(K) | 圖源:Wikipedia


宇宙中的恆星是近似的黑體。和常識中的冷暖相反,黑體溫度越高,顏色越冷,反之越暖。暖色光的色溫在3300K以下,而冷色光的色溫在5300K以上。


不同色溫的燈光 | 圖源:Wikipedia


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橙紅色火焰其實色溫都不高,燭光只有1850K,而大白天的日光有5500K以上,宇宙中的太陽看起來就是白色的。要注意的是,陽光在一天中的冷暖變化並不是因為太陽本身的溫度變化,而是大氣層的「濾鏡」效果。


模擬日光的白熾燈也是一種近似黑體,通常發白光。生活中能調節色調冷暖的光大多是LED燈,但它不是通過光源的溫度變化來調節的,而是由許多小燈組合不同色光的效果。一種方式是用一種色光的LED燈(如藍光),去激發不同色光的螢光粉;另一種方式是直接組合不同色光的LED燈(紅綠藍)。調節不同色光的強度,即可得到不同的色調。

有的花為什麼沒有花蕊?


黃蟬 | 圖源:Wikipedia


都知道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而好看的花瓣不過是中央花蕊的陪襯,雄蕊和雌蕊才是傳宗接代的關鍵。


花的結構 | 圖源:Wikipedia


然而,你可能見過這麼一些花,它們的花瓣開得很華麗,就是不見花蕊,豈不是開了個寂寞?


如果不是天生缺陷的話,開花植物是不可能捨棄自己的花蕊的,所以正常情況下,花蕊肯定不會缺席,只是太不顯眼,或者藏在花心深處。


比如夾竹桃科的黃蟬,看起來像個空心喇叭,其實筒狀的花冠深處藏著細細的雄蕊和雌蕊,只是因為太短,沒伸出去。


黃蟬 | 圖源:Wikipedia


同屬夾竹桃科的長春花看起來也像沒有花蕊,實則延伸進了花冠深處叫做花喉的地方。


長春花 | 圖源:Wikipeida


另外,蘭科植物的花蕊不像我們常見的花蕊那樣絲絲分明,而是雌蕊、雄蕊合生成蕊柱,花粉也聚成了有粘性的團塊,有的還會被蓋子狀的結構遮住。


蘭花中央是合生的蕊柱,有的被蓋住了 | 圖源:Wikipedia


這些花明明需要招蜂引蝶來傳粉,為什麼還把花蕊藏著掖著?


這是因為它們只「想」讓特定傳粉者帶走花粉,更有效地把花粉送達目的地。有的花和傳粉者共同演化出了非常誇張的結構,例如長距彗星蘭與馬島長喙天蛾,只有後者的長喙才能伸到前者的長花距中,獲取花蜜,同時為其傳粉。


長距彗星蘭與馬島長喙天蛾 | 圖源:Wikipedia


花朵演化的另一個極端,就是花瓣沒有,花蕊一堆。很多風媒花,比如楊樹的花就退化了花瓣,露出茸毛般的密密花蕊。


隨風四散花粉的是雄花序(如圖)而不是雌花序,用「水性楊花」形容女性並不合適 | 圖源:Wikipedia

無標註圖片來源網絡。

參考資料儲存於石墨:

https://shimo.im/docs/dvCXGWkYcdHTXWQg

凡本公眾號轉載、引用的文章 、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此產生相關後果,由版權所有人、原始發布者和內容提供者承擔,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不過癮?關注微信公眾號「把科學帶回家」,把有趣有料的科普一網打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