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雖然在後世名聲不佳,但在這幾個方面卻是「很有本事的人」

歷史大學堂 發佈 2020-02-18T01:33:04+00:00

尤其在《三國演義》一書中,曹操奸詐狡猾,自私自利,更是喊出了「寧使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魯迅先生的原話是在他的演講稿《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里說的,他說:「其實,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曹操在後世名聲不佳。《紅樓夢》中有一回論及歷史人物,就把曹操放在了「大奸大惡」的人物裡邊。尤其在《三國演義》一書中,曹操奸詐狡猾,自私自利,更是喊出了「寧使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可是魯迅先生卻說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魯迅先生的原話是在他的演講稿《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里說的,他說:「其實,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其實,如果拋開小說、戲曲的演繹,翻開歷史,我們就會發現,曹操真的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

那麼他到底有什麼貢獻呢?

上圖_ 1994年央視版《三國演義》中的曹操,鮑國安(飾)


一、政治家曹操

三國末年,天下大亂,烽煙四起,民不聊生。曹操所面對的,正是這樣一個混亂的時代。就像曹操自己在詩中所寫的那樣「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作為一名優秀政治家的本色,從曹操年輕時候的舉動就可見一斑。

二十歲的曹操被舉為孝廉,後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但這個地方是皇親貴戚聚居之所,有權貴欺壓百姓,不尊法律。當時有個得到皇帝寵幸的宦官叫蹇碩,他的叔父蹇圖依仗勢力違禁夜行,曹操知道以後,依法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這件事給那些不尊法律的權貴們造成了很大的震動,使得「京師斂跡,無敢犯者」。

後來做了執掌朝政之後,曹操在政治上多個方面都很有建樹。

上圖_ 蹇碩(?—189年)


  • 嚴刑峻法,抑制豪強

漢末的一大問題就是地方豪強勢力的增長,滋生了很多社會問題,比如權貴橫行不法、中央號令不行、嚴重土地兼并。

面對這種情況,曹操認為主要在於律法的執行不到位,「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夫治定之化,以禮為首;撥亂之政,以刑為先。」於是採取了很多嚴刑峻法,來抑制豪強勢力。

嚴刑峻法,重要的是要有專業的法律人才。於是在公元214年,曹操發布命令選拔精通法律的賢才,他說「夫刑,百姓之命也,而軍中典獄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軍死生之事,吾甚懼之。其選明達法理者,使持典刑。」為此,他設立了理曹掾屬的職務,專司法律。

上圖_ 曹操(155年-220年)


  • 施行屯田,恢復生產

漢末之時,很多地方田園荒廢,社會上發生了很多的饑荒。

建安元年,曹操在許下看到糧食不夠,甚是擔憂,這個時候棗祇提出了屯田的建議。於是曹操開始在許下招募流民,開始試行屯田制度。結果在當年就得到了數百萬斛的糧食。

有了這次成功的經驗,曹操開始逐漸在全國推廣開來,在各地設置專門的官員,實行屯田政策的推廣。形成了「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的良好局面。

上圖_ 漢朝 舉孝廉


  • 唯才是舉,打破門閥把持

東漢以來,門閥士族把持朝政,底層出身的寒族缺乏上升通道,同時,選拔官吏上只注重孝悌道德,忽視了官員的才能要求。

曹操身體力行改革這一弊政,「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於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

從公元210年到217年,曹操先後三次向全國下達「求賢令」,由此選擇提拔任用了很多有真才實幹的人才。曹操手下的人才,有很多就出生寒門,比如于禁、樂進、張遼、徐晃等,都不是出身貴族,卻得到了曹操的賞識,得以建功立業,成為一代名將。

上圖_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


、軍事家曹操

在漢末的軍閥混戰之中,曹操異軍突起,先後打敗了袁紹、呂布等對手。從公元191年到公元208年十七年的時間裡,通過不斷地戰鬥,基本統一了當時北方的大部分地區。

在這些征戰中,曹操顯示了高超的戰略戰術水平。《三國志》這樣評價曹操的軍事才能:「行軍用師,大較依孫吳之法,而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如神。自作兵書十萬餘言,諸將征伐,皆以新書從事,臨事又手為節度,從令者克捷,違教者負敗。」

上圖_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


經典的代表戰術戰役代表,比如在官渡之戰,面對袁紹數倍於己的兵力,並沒有全面防守,而是把自己的兵力集中起來,對要塞據點進行重點防守。後來在自己糧草不濟的情況下,大膽出擊,襲擊烏巢,燒毀了袁紹的大部分糧草,使得袁紹軍心動搖,於是趁勢反攻,獲得了戰爭的勝利。

結合實戰的經驗,曹操寫成了《孫子略解》一書,開創了註解《孫子兵法》的先河,他主張「兵以義動」,強調了戰爭的道德觀和正義性對戰爭勝負的作用。

對於曹操的軍事才能,唐代名將李靖在《李衛公問對》一書中給予了很多積極的評價,並且在書中多處將曹操的軍事戰例作為經典列舉。

上圖_ "袞雪"石刻,曹操留存人間的手跡


三、文學家曹操

「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在歷代帝王中,大多數都沒有什麼文學方面的成就,但是曹操是個例外。

在中國文學史上,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合稱為「三曹」。

據《三國志》記載:「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

曹操在文學上的最大成就,是在四言詩。自從《詩經》之後,四言詩的寫作不斷衰落,沒有什麼名篇經典出現。曹操的《短歌行》、《龜雖壽》、《步出夏門行》等作品,繼承了詩經反應現實、抒發情感的風格,形成了魏晉時期四言詩的復興。後人評價曹操的四言詩成就說他的詩是「漢末實錄,真詩史也。」

上圖_ 袁紹(?-202年),字本初


曹操不僅自己愛好文學,也注重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公元200年擊敗袁紹之後,曹操下令「盡收其輜重圖書珍寶」。漢末以來,由於戰亂頻繁,很多經典書籍都散佚了,當時蔡邕的女兒蔡文姬記憶力超強,以前背誦了很多經典,於是曹操請來了蔡文姬,讓她憑藉自己記錄了很多經典。

由於《三國演義》等小說的塑造,在所謂封建正統思想的影響下,曹操在人們心目中變成了一代奸雄。但是我們撥開演義的面紗,可以看出,歷史上的曹操,誠如主席評價所說「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

文:即飛

參考文獻:

【1】陳壽《三國志》

【2】魯迅《魏晉風度及文學與藥及酒之關係》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