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春:咬得草根斷 則百事可做

北京西單傳統文化聯盟 發佈 2020-02-04T09:45:27+00:00

參考文章[1]江玉祥, 牛會娟. 立春迎春習俗考[J]. 巴蜀史志:20-20.[3] 肖復興. 咬春和打春[J]. 檔案天地:63.

又是一年立春日。

在老北京,這天一大早就有人挑著擔子,吆喝著「蘿蔔賽梨」。

那時候,再窮的人家,立春這天也要給孩子買個蘿蔔咬咬春。這裡吆喝的「蘿蔔賽梨」,是心裡美蘿蔔,經過了一個冬天的儲存,哪怕便宜的糠了心,也是要咬上一咬的。

何謂「咬春」?

我們可以在古籍中找到答案:

明劉若愚《明宮史·火集·飲食好尚》載:「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咬蘿蔔,名日『咬春』。互相請宴,吃春餅和菜。」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打春」詞條載:「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蔔而食之,日咬春,謂可以卻春困也。」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記》「春盤」詞條載:「新春日獻辛盤。雖士庶之家,亦必割雞豚,炊麵餅,而雜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蔥,沖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紅蘿蔔,名日咬春。」

也就是說,過去在立春日,不僅要咬蘿蔔,還要吃春餅春盤等,整個嘗新活動被稱作「咬春」,有迎新之意。

濫觴·東漢

咬春這一習俗濫觴與東漢。

崔寔(音同時)《四民月令》載:「凡立春日食生菜,不過多取迎新之意而已。及進漿粥,以導和氣。」

這裡的生菜,應該就是生食蔬菜,但具體是哪種蔬菜,就不確定了。

雛形·東晉

到東晉,「咬春」這一習俗逐漸有了雛形,即人們在立春日會互相饋送春盤,當時稱「五辛盤」。

其中,五辛,指的就是五種辛辣的蔬菜,即蔥、蒜、椒、姜、芥,據說服食五辛可殺菌驅寒。

唐《四時寶鏡》載:「東晉李鄂,立春日命以蘆菔(蘿蔔)、芹芽為春盤,相饋貺。」

蘿蔔和芹菜都是我國本土很早就種植的蔬菜,《詩經》中 「采菲采菲,無以下體」「觱沸檻泉,言其采芹」等句便是證據,其中「菲」指蘿蔔,「芹」指芹菜。

這兩種蔬菜都易於儲藏,是冬春之際的主要蔬菜,而且清脆爽口,不難想見他們何以成為人們在立春日互相饋送的蔬菜。

成形·唐宋

唐宋之時,咬春習俗逐漸成形,吃春盤之風日益盛行,春盤在描繪春日的唐詩宋詞中可謂俯拾皆是。


唐杜甫《立春》詩云:「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縴手送青絲。」

唐岑參《送楊千趁歲赴汝南郡覲省便成婚》詩云:「汝南遙倚望,早去及春盤。」

宋楊萬里《郡中送春盤》詩云:「韭芽卷黃苣舒紫蘆服削冰寒脫齒。」


宋蘇軾《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詞云:「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宋蘇軾《送范德孺》詩云:「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

宋代時,蘿蔔依舊是春盤中的主力菜種,種類卻有所變動,包括蓼芽、蒿、筍、韭等菜蔬,這在楊萬里和蘇軾的詩詞中也有體現。

總的來說,春盤中的蔬菜,最初比較簡單,逐漸趨於豐盛,到南宋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記載已經十分奢華:

「後苑造辦春盤,供進,及分賜貴邸宰臣巨璫,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直萬錢。」

而這樣奢侈的的春盤,雖然也有青菜,但用金玉所制的雞和燕已然喧賓奪主,整個春盤更多的還是用於觀賞陳設,渲染節日氣氛了。

春盤之外,還有春餅,顧名思義春餅是用面烙成的薄餅,卷菜吃。

《關中記》載:唐人於「立春日作春餅,以春蒿、黃韭、蓼芽包之」,並將它互相贈送,取迎新之意。

宋代時,皇帝也會在立春前一天,賜百官近臣以春酒春餅。

宋人陳元靚《歲時廣記》稱:「立春前一日,大內出春餅,並以酒賜近臣。盤中生菜染蘿蔔為之裝飾,置奩中。」

其中,所賜的酒為黃柑酒,蘇軾有詩為證:「辛盤得青韭.臘酒是黃柑。」

流傳至今

此後一直到清代,雖有少數民族政權執政,立春咬春的習俗卻得以流傳。

元初耶律楚材《立春日驛中作窮春盤》詩云:

「昨朝春日偶然忘,試作春盤我一嘗。

木案初開銀線亂,砂瓶煮熟藉絲長。

勻和豌豆搡蔥白,細剪萎蒿點韭黃。

也與何曾同是飽,區區何必待膏粱。」

清代康熙帝玄燁就有《春盤》詩云:

「小摘園中露,新香糝作羹。

歲和欣有兆,甘菜已春生。

另外,清人還有一首《咬春詩》云:

「暖律潛催臘底春,登筵生菜記芳辰;

靈根屬土含冰脆,細縷堆盤切玉勻

佐酒暗香生匕筴,加餐清響動牙唇;

帝城節物鄉園味,取次關心白髮新。」

詩中所描繪的咬春,花樣翻新,且分外精細,鄉園味十足。

咬春,一個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種韌勁兒。

所謂「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

疫情當前,憑著這股韌勁,我們一定能戰勝它!

​相信,

待春暖花開,我們都可以走上街頭,

到時,

不用口罩,繁花與共。



致謝和聲明

本文圖片部分源自網絡,侵刪。

參考文章

[1] 江玉祥, 牛會娟. 立春迎春習俗考[J]. 巴蜀史志(2):51-53.

[2] 張政.釋「咬春」[J].青年時代,2017,(13):20-20.

[3] 肖復興. 咬春和打春[J]. 檔案天地(02):63.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北京傳統文化聯盟」了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