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運營中的色彩營銷

運營的小事 發佈 2020-01-04T05:27:07+00:00

近年來,品牌改名、更改logo細節的案例,屢有發生。但對於這些更改而言,大多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局部的調整,或加深線條、或淡化顏色、或消除細節等。對於這些操作,網友已然見怪不怪了,畢竟人們的審美與時代一樣,是時刻都在發生變化的。

近年來,品牌改名、更改logo細節的案例,屢有發生。但對於這些更改而言,大多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局部的調整,或加深線條、或淡化顏色、或消除細節等。對於這些操作,網友已然見怪不怪了,畢竟人們的審美與時代一樣,是時刻都在發生變化的。

本篇,筆者為大家講述一下,隱藏在這些改變之下,有關「色彩」的營銷奧秘。

品牌配色是品牌設計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用不同的顏色搭配組合,可以在群眾心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品牌不同的顏色組成,對於企業而言,都具有特定的含義。

一、經典色彩營銷案例兩則

相對於研發新品,創造新的營銷理念,更改品牌或產品顏色,相對於前者,後者毫無操作難度可言。但就是著簡單的品牌或產品變色,卻可以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長遠效益。

1、美團變「黃」了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各類品牌紛紛布局色彩心理學,比如微信占領綠色、支付寶緊抓藍色,今年,美團也在從曾經的藍色色調的logo,悄然的往整體「黃色」布局。

美團變「黃」,站在消費者的角度,這類變化,或許並不意外。因為類比美團外賣員的頭盔與車身、單車、充電寶等,所有的美團產品,都相繼向黃色轉變。這一變化,站在用戶的角度,自然而然。

其實,美團布局黃色站在營銷的角度,也是意義深遠。據調查研究表明,人們在挑選產品或體驗服務的時候,往往都存在所謂的「七秒鐘定律」。即,顧客對某項產品或品牌產生興趣或印象,只需要七秒鐘。在這七秒鐘的時間裡,色彩的作用占據其中的7成左右。

因此,美團變「黃」這一行為,從品牌戰略層面,意義非凡。

2、蘋果「暗夜綠」,強勢逆襲

一年一度的蘋果秋季發布會,一直都牽動著手機行業內所有大佬的目光。隨著5G時代的來臨,蘋果在2019年的秋季發布會,本來在大眾眼裡,並不看好。但事實如何呢?

今年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如期召開。其運營策略依舊是運用各類一、二線媒體進行信息轟炸和各類曝光的方式,提前對蘋果新品進行預熱。當發布會召開之際,先關的網絡輿論場與熱度,已然萬事俱備。

蘋果此次新品發布會,在手機產品層面並未有太多的驚喜,只是發布了iPhone11、iPhone 11 Pro、iPhone 11 Pro Max,三款搭載iOS13.1.0操作性的新品iPhone。但其營銷策略卻有了細微的不同,首先,三款機型針對以往的新品定價,有大幅度下調。其次,添加的新的機型顏色「暗夜綠」。

本來在5G時代的衝擊下,並不被大眾看好的iPhone,在直觀的價格和顏色面前,網友紛紛大呼「真香」。首先,在群眾紛紛吐槽的「浴霸」造型面前,大多都是處於「邊罵邊買」的狀態。其次,新推出的「暗夜綠」顏色的iPhone,使得群眾展開的瘋狂的「吐槽」模式,造成的局面就是群眾一「綠」難求。一些第三方銷售平台,暗夜綠款機型,被炒到2萬多一台,令人咋舌。

案例分析:

在上述兩則案例中,雖然都是依靠顏色內容,開展營銷行為,但本質上兩者存在較大的差距。

首先,美團變「黃」,它在顏色上的運用技巧是品牌形象變色。即,色彩營銷的主體是品牌本身,從品牌戰略意義上布局顏色形象。因為,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樣的顏色充斥在這個世界裡,目光所見的事物,除了其形狀意外,能夠在我們內心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顏色。在我們生活中,各種相似顏色的出現頻率也是最高的。讓品牌與某一種顏色實現形象上的關聯,這便是色彩營銷之於品牌運營方向上的核心所在。

另外,在蘋果「暗夜綠」「爆銷」的背後,實際上就是色彩營銷在產品上的運用。每種產品之所以能夠吸引受眾,誘使他們購買,其實就是因為該產品身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賣點」。如果將「賣點」投射於受眾的理解上,那便是刺激他們的「痛點」。產品任何一項「賣點」的提煉,除了產品本身功能及質量的提升之外,企業在其背後所花費的策劃精力,也不容小覷。但在色彩營營銷里,針對產品,簡單的在外觀上進行顏色的變化,其操作是非常便捷的在產品原有的基礎上,賦予時下最「潮流」的顏色,隨後進行定向推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品牌受眾的購買慾。

一般來說,新推出的顏色往往需要與「限量」、「庫存短缺」等字眼進行關聯,一方面可以營造產品銷售火熱的氛圍,另一方面就是利用「稀缺效應」刺激消費者的購買衝動。

從上述兩個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同樣是色彩營銷,因其實施的選定的載體不同,表現出來的效果及影響力,同樣存在較大的差異。接下來,筆者變為大家分析一下,色彩營銷之於企業,到底存在哪些營銷方向。

二、色彩營銷的三種營銷方向

從色彩營銷作用的對象出發,我們可以將其策劃模式分為三個方向:品牌方向、產品方向、消費場景方向。

簡單來說,三種不同的方向,去對象分別是品牌、產品、消費場景。針對不同的營銷載體,該方案對應的營銷重點,同樣存在較大的差異。接下來,筆者便為大家分別介紹一下三者間的具體內容及優劣細節。

1、品牌方向:戰略性顏色布局

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內部在職人員會產生巨大的變動;外在產品及受眾對象,也會順應市場發生改變。但從企業創立到發展至今,相對而言一直保持穩定狀態的,當屬「品牌」。

因此,如果色彩營銷作用與品牌,那該方案的作用,對於企業而言,具備戰略意義。統一品牌顏色,是品牌形象輸出的第一步。

人們對於品牌的認知,是遵循「七秒鐘定律」。即人們對某個品牌產生初始的印象,只需要7秒鐘,品牌推廣的成敗,大多都取決於著短短的數秒鐘。

優點:該方向的優點在於能夠給群眾清晰的傳達品牌統一形象,讓群眾通過顏色便可與品牌產生關聯。另外,整個過程在操作上相對而言較為簡單,並且不容易產生負面影響(當然,如果品牌配色跳出大眾審美系統,將另當別論)。

缺點:這種效果的產生,屬於潛移默化。另外,這種方法從布局,到後續擦產生效果,對企業 自身的硬體實力要求較高,畢竟「你不強大,誰理你」。

2、產品方向:添加產品sku,多個顏色,多種體驗

改變產品的外觀顏色,操作難度幾乎為「零」。但它所能達到的效果,卻總是能夠給人帶來驚喜。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受眾對產品的「體驗滿足」,已經不再局限於產品本身的功能,顏色、造型、服務等,都成為刺激群眾滿足感的關鍵點。

很多人覺得,單純的給產品換個顏色,真的可以產生如此強大的營銷效果嗎?它真的有能力獨立成為一個賣點嗎?答案是肯定的。

拋開蘋果「暗夜綠」的成功不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遇見過這樣的一種狀態: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其相關的配套商品也層出不窮,鋼化膜、液體膜、懶人支架等。其中,手機殼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很多人手機可能只有一個,但手機殼卻五花八門。筆者身邊很多朋友表示,給手機換個殼,就感覺換了一個手機一樣,體驗感賊棒。另外,無論多麼好看的手機殼,用久了之後,都會覺得不在喜歡了。但將它換下之後,過段時間,又會重新覺得之前的手機殼還是非常漂亮的。

人們的審美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發生改變。對已擁有事物的習慣與麻木,對新事物的好奇與嚮往,不一而足。改變產品顏色,正是用最直接的方式刺激消費者審美的有效手段。

優點:操作便捷,效果明顯,見效快。

缺點:效果來的快,但去的也快,新鮮感與稀缺感是決定其熱銷與否的關鍵。另外,一般這種顏色的變化,企業難以多次操作,因為純粹以更改顏色為企業創收的方式,在某些時刻或許有效,但無法一直有效。群眾的消費「審美」,同樣會因為賣點的「重複」而疲勞。

3、消費場景方向:顏色會給人帶來心理上的暗示

顏色除了附加在品牌和產品上,產生功能之外;純粹運用顏色的初始功能,在某些場景下,同樣可以產生令人「奇妙」的效果。這部分內容,其實也屬於色彩心理學的概念範疇。

黑色給人帶來的感覺是厚重、低調、創意、冷漠、防禦等。比如人們在出席重要會議或活動的時候,常常會身著黑色服飾。

白色給人來來的感覺是純潔、善良、開放、夢幻等。

粉紅色給人帶來的感覺是浪漫、甜美、可愛、溫柔、性感。

紅色給人來帶來的感覺是熱情、性感、自信,還有血腥、暴力、控制等。

顏色給人帶來的感覺很多時候是雙向的,即正面與負面兩種。引導人們到底產生哪種方向的情緒,關鍵在於環境給群眾帶來的「引導偏好」。

比如以粉色為例,浪漫的粉色玫瑰,賠上粉色背景牆,兩個人,執手而立。在這種場景下,粉色給人帶來的就是浪漫與甜美。

但如果是小孩子出現在畫面之中,她身穿粉色服飾,手持粉色玫瑰,對這鏡頭甜美微笑。在這種場景下,給人帶來的感覺就是可愛、活潑。

在消費者的消費場景里,顏色除了給人帶來情緒上的引導之外;另外,顏色的溫度同樣對於消費場景的構建,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

優點:利用色彩心理學對群眾心情進行引導,操作簡單;另外這種影響方式屬於「暗示」,雖然沒有直接的攻擊性,但其給人帶來的效果確實非常直接明顯的;方案模式可以給重複利用。

缺點:顏色對於情緒的引導是一個機率性的事件,並非直截了當的產生效果,也就是上文所說的「暗示」功能。另外,關於消費場景顏色布局的營銷之道,無法使用傳統意義上的營銷推廣方式,擴大其效果,因為在先入為主的概念下,很多情緒上的感覺會被弱化。

三、色彩營銷的「有效」邏輯解析

色彩營銷並非是簡單的通過改編顏色,便坐收營銷收益的過程。從制定計劃到後續產生效果,中間所花費的推廣、運營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無論運用哪種運營手段,去內核都需要遵循其「有效」邏輯。

1、色彩具備受眾群體

雖說大部分的色彩都具備偏愛人群,但總有一些大眾顏色,其流行程度是經久不衰的,對應受眾基數尤為龐大。另外,還有一些在某些時刻突然就爆火的顏色,其受眾基數同樣不容小覷。

流行色與大眾審美顏色,在效果持久上,存在加到差異。流行色只在某個特定的時段,受到追捧。它與熱點的性質有些類似,效果來的快,去的也快。在流行色爆火的時段,該色系當屬絕對的主角,在市場用擁有強悍的號召力。

2、創造顏色話題性

網絡時代,話題是信息傳播離不開的元素之一。

品牌運用顏色的改變製造話題,在如今的市場中,已經屢見不鮮。比如上文所提及的蘋果「暗夜綠」。在我國的文化理念里,關於「綠」的槽點,大家已然耳熟能詳,筆者在此也就無需多言。另外,美團「變黃」這一行為,也因「黃色」的豐富意義性與吐槽性,成功登上微博熱搜。

霧裡看花、朦朦朧朧的顏色含義,在很多時候創造出來的「槽點」,遠超我們想像。這些槽點的背後,就如同「旋渦」一般,神奇的吸引著廣大群眾的注意力。

3、打破固有的品牌認知

在群眾心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在他們心中對很多企業都會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這些「刻板印象」換種說話,就是企業發展至今塑造的品牌形象。

在人們印象中,很多企業生產什麼產品,對其外觀都會存在一定的審美邊界。比如紅罐涼茶的加多寶,紅牛的金色瓶身。除了品牌引導之外,人們對某些產品的外形與配色也會形成一定的固化認知,比如白色的空調、白色或灰色的洗衣機、黑色的電視等。

隨著品牌年輕化不斷衝擊著市場,這些既定的行業「刻板印象」,也伴隨著這些衝擊,悄然發生著改變。當這些改變展現在群眾面前的時候,品牌的「刻板形象」也隨之走上破碎、重組的道路。

比如,綠色的iPhone、粉色的空調、粉色的可樂等,這些打破固有形象的產品或品牌,同樣也感受著市場給它們反饋的「善意」。

4、色彩與情緒交織的色彩心理學

企業通過對消費場景的布局,很多時候整體的顏色定性,對消費者的消費體驗產生較大的影響。這些所謂的消費場景包括線上與線下。

線上消費場景顏色搭配,指的是頁面設計方向的內容;線下消費場景的顏色搭配屬於裝修這幾的範疇;兩種場景的顏色搭配,從專業角度出發,筆者都沒有發言權力(汗)。但筆者在這裡想要強調的是,企業相關負責人在對這些場景進行塑造的時候,希望可以參考一下色彩心理學的概念,力求將「不會給用戶或客戶造成負面情緒影響」為最低標準即可。

原創作者/公號:小5/公關之家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本站根據CC0協議授權轉發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聯繫:[運營的小事]編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