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士」氣高漲的戰國時代,怎樣才能擁有發光發亮的人生呢?

浩然文史 發佈 2020-03-16T02:34:09+00:00

說到戰國,相信很多人腦子裡便聯想到這些詞語,戰國七雄、兼并戰爭、合縱連橫、戰國四君子…最鼎盛時,他的門客達到了3000人,聲威天下,所以能在秦軍進攻魏國時號召起五國力量,合縱抗秦,可謂是「得士則昌,失士則亡」。

說到戰國,相信很多人腦子裡便聯想到這些詞語,戰國七雄、兼并戰爭、合縱連橫、戰國四君子……,毫無疑問,戰國就是一個戰火與慾望交織的時代,是諸侯們滔天野心的盛夏。但它同時屬於另一群人,它也是士人們的燦爛春天。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士人們如何能在戰火之中悄然崛起吧!

一、得士則昌,失士則亡

位列戰國四公子之首的信陵君魏無忌,為了得到侯嬴這個民士,為他擺酒設宴並親自駕車接送,還在街市上久久等待侯嬴和他的屠夫朋友聊天,最終贏得了禮賢下士的美名。在趙國居住期間,絲毫不在意毛公和薛公賭徒和酒家身份,日日拜訪,趙國平原君的大半民士都被他感動而去依附於他。最鼎盛時,他的門客達到了3000人,聲威天下,所以能在秦軍進攻魏國時號召起五國力量,合縱抗秦,可謂是「得士則昌,失士則亡」。為何在當時擁有大量的民士即代表著強大的政治勢力呢?這是因為戰國時期,士人階層的崛起。

二、士人們的崛起

隨著孔子開啟了私學的大門,學在官府轉變為學在民間。學術下移,使得士人們能更加輕易地獲取知識。百家爭鳴,門派林立,士人們由此能夠在多種思想的碰撞中獲得新的啟迪,形成自身獨到的見解。由此,士人們自身的學術修養飛躍提升。

與此同時,各諸侯國變法改制進行得如火如荼,急需人才來為其繪製改革藍本。秦孝公不惜以自己的江山為注發布求賢令,燕昭王築黃金台廣招天下人才都反映出了統治者們求賢若渴的心情。加上當時各國之間並沒有一套統一的類似於科舉這樣的評判人才的制度,士人們能在相對寬鬆自由的環境中發展。對士人需求的急劇擴大,決定著士人數量的增加;士人素質的提升又不斷刺激著需求的發展,由此形成一個良性的人才供需關係。士人階層持續崛起。

三、士人逆襲第一步

在士氣高漲、百家爭鳴的大背景下,要想逆襲成功,首先還得有點真本事,當時最受統治者們喜愛的士人無非就兩種類型。一種是對內的,能夠富國強兵的,則首推法家,法家強調依法治國,有利於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魏國李悝變法,盡地利之效,著《法經》一部,收到了良好的成效。隨後激勵了吳起入楚變法,商鞅入秦成就虎狼之國。另一種是對外的,能夠增強「國際」話語權的,則首推縱橫家。縱橫家們統攬時局,胸有成竹,常憑一己之力便能夠力挽狂瀾。公孫衍、張儀「一怒而諸侯懼,安居天下熄」不是沒有道理。可要想出眾,士人們還需從各家學說中汲取營養。

戰國正處於生產力快速發展,貴族政治逐漸衰落,急需建立新的政治秩序的時期。當時主要學派為儒、墨兩家,它們都批評和反對貴族政治。前者主張以禮約束,整肅貴族階級的不良之風,更新貴族政治制度;後者則主張取消貴族階層特權,天下大同,人人平等。而法家、陰陽家、縱橫家都能在儒家思想中找到影子,道家、名家、農家也體現出一定的墨家色彩。因此,一位優秀的逆襲者,還得融會貫通各家思想。吳起就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推崇法家思想的李斯、韓非也曾從師於儒學大師荀況。

四、逆襲的多種方法

士人們在擁有了學識技能後,就可以進入仕途,實現自己的逆襲之路了。在當時,要想入仕,遊說和從師為主要途徑。遊說需要到各國統治者面前去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想法,如若統治者們被其描繪的美好藍圖所吸引,士人們便可直接平步青雲。從師則除了在學術上有人教導外,老師們還會積極地向各國君主推薦自己的學生,好讓學生們替自己實現政治理想。並且師出同門,一起有過「苟富貴,莫相忘」的承諾,一人飛黃騰達,也可幫扶幫扶其他師兄弟們。蘇秦功成名就,掛六國相印,張儀就曾前去請求他引薦自己。除此之外,各國君主還會公開招賢,商鞅變法、樂毅伐齊就報答了秦孝公和燕昭王的知遇之恩。如若以上幾種方法都不能成功逆襲,還可選擇寄身於各諸侯貴族,成為入幕之賓,錦衣玉食不成問題。總之,逆襲的道路千千萬,只要功夫真,到哪都發光。

文史君說

由於缺少一個統一的人才考核機制,學術環境相對寬鬆自由,入仕的門檻也較低,無數的士人們在這一時期實現了社會階層的向上流動,完成逆襲。可在逆襲背後,儼然存在許多問題。單說平原君養士就曾多達3000人,戰國四公子養士總數至少上萬人。這些人中,偽士多,真士少,像馮諼、趙奢、公孫龍這樣的名士也絕不過百人,大量的人只是在濫竽充數。

而即便有真本事,很多人在得勢之後卻不肯竭誠盡忠了,不僅尸位素餐,而且還各結黨羽,各樹外援,分散在列國政府里,為他們自身相互間謀私益。士階層繁盛的背後也埋藏著傾頹的危機。果然戰國之後的秦、漢兩朝,無論是焚書坑儒還是獨尊儒術,學術思想與士人階層都徹底淪為了政治權力的附庸。學術相對寬鬆自由,蓬勃發展,士人們擁有燦爛春天的戰國時代,終究過去了。

私學興盛,百家爭鳴的學術環境;變法改制,人才急需的政治局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潮流,無一例外都給士人們的逆襲創造了極好的條件。當然,逆襲之路漫漫,真正成功還得靠士人們想要改變自身命運,實現社會階層向上流動的強烈願望,再匹配著一如既往的堅持與努力。一個階層的興起與衰落,總是跟當時巧妙的社會大背景與階層內部的活力密不可分。

參考文獻

錢穆:《國史大綱》,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

馬德青:《社會學視角下的戰國士階層社會流動》,《青海社會科學》2017年第6期。

(作者:浩然文史·張天)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