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病死,為何司馬懿卻氣得吐血?只因為孔明口中含有7粒米

凡人侃史 發佈 2020-06-14T19:06:57+00:00

智商是個好東西,錢買不來,又不擔心被人偷,最關鍵的是還可以讓別人交智商稅,如此一來自己便可以名留青史,揚名天下!

智商是個好東西,錢買不來,又不擔心被人偷,最關鍵的是還可以讓別人交智商稅,如此一來自己便可以名留青史,揚名天下!古往今來,若論把智商推演得淋漓盡致的人,我想,三國時期諸葛丞相可居榜首!孔明首先提出《隆中對》,讓迷茫的劉備找到方向。其次實施《漢中策》,嘔心瀝血恢復中原,匡扶漢室。在數次北伐無果之後,在臨死之前,還擺了司馬懿一道,讓司馬懿氣得吐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就來嘮叨嘮叨…



諸葛丞相,道號臥龍。他的智商,也堪稱飛龍。早在諸葛亮下山之前,便坐觀天下局勢,操,擁百萬之眾,切勿與其為敵!吳,歷三世,亦不能與之爭鋒,但可以為援!重點呢,就在這個「援」字。其實就是搞好關係,一起來對付共同的敵人曹操。先利用東吳的力量來壯大自己。然後呢,瓜分曹魏天下,等到實力足夠大時,再來與東吳計較,分出個勝負。

其實,可以看出,諸葛亮的戰略也就是《隆中對》有很強的針對性,而且也需要極為靈活的策略。也就是說,長期要與東吳搞好關係,而負責接洽的人呢?第一有要本事,第二呢,必須要有大局觀。二者,缺其一不可!

那麼,劉備集團派遣的誰作為與東吳聯絡的人才呢?其實,這個人正是關羽。只不過呢,關羽有本事,但是呢,關二爺極不擅長,搞好盟友關係。在關羽眼中,低三下四搞好關係,就跟懦夫一樣,是沒有本事的體現!



其實呢,關羽的這個想法是錯誤的。要想成就大事,那可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整個天下的計較!如果,實力還沒有強大到可以吞滅對手時,那麼就必須要搞好關係,如若不然,很有可能被吃掉。

為了防止悲劇發生呢?諸葛亮入川之前,便交給關羽守城絕招兒,「東和孫權,北抗曹操」!,然而這8個字,在荊州實力逐日上升的過程之中,慢慢被關羽忽視了。期間,關羽隻身赴會,還在東吳喝了一點小酒。後來,更是當吳使之面,謾罵孫權。



關羽的這些做法,其實就是欠智商的表現。後來,關羽北伐襄樊,荊州遭到孫權的突襲,荊州丟了不說,就連自己的老命也搭了進去。這一年,剛好是公元220年,離諸葛亮下山也已經12年了。在這12年的時間裡呢,諸葛亮一直在為匡扶漢室天下而努力,四處給劉備找關係、拉人才。但是很可惜,關羽中道而亡,導致《隆中對》戰略無法實施!

然而,劉備呢,卻不顧天下大局,執意打兵東征,最後在夷陵大敗!本想報仇的老司機劉備,卻在夷陵踩錯了油門。後來,逃奔至白帝城,在此劉備把所有的爛攤子全部丟給了諸葛亮,由此之後,諸葛亮便開始了苦逼的北伐生涯…



為何要說苦逼,你看劉備生前幹了什麼事?把僅有的數萬精銳幾乎損失殆盡,而且諸葛亮又要重新派人與孫權搞好關係。況且,蜀國內部矛盾也開始出現,例如南中孟獲就隨時準備叛反。除開這些之外呢,諸葛亮還要防禦曹魏進攻,倘若換成普通人,恐怕腦子都大了。

不過,諸葛亮呢,對外修關係,對內修政理,練軍事,不但在數年時間裡平定了蜀國內亂,以及南中孟獲。而且還把蜀國的防禦工事,做得如同鐵桶一般。公元228年,終於有了10萬精兵,諸葛亮打算從漢中出兵攻打曹魏,實現昔日《隆中對》,早日匡扶漢室。



然而,讓諸葛亮沒有想到的幾個事情出現了!第一,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之前,馬謖慘敗失街亭。街亭一失,蜀國糧食運輸便成了問題,沒有軍糧談何打仗?第一次北伐,本來可以得到幾座城池,但由於馬謖之故,孔明只是遷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百姓回到蜀中。

第二個事情呢,就是在陳倉遇到了一員硬將,此人正是郝昭,當時諸葛亮突發奇兵,在第一次北伐失利的情況之下,堅持出兵,原先打算想給曹魏一個措手不及,奈何在陳倉卻有了守將,最要命還是這個郝昭,是軟硬不吃,打算跟諸葛亮死瞌。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後來,曹魏援軍將到,加上糧食快吃完了,孔明只得回漢中。

後來的三次北伐,諸葛亮便遇上一個更可怕的人,他就是司馬懿,這個司馬懿別的本事不見得比諸葛亮高明,但是他的防守之術,非常不錯,可以說是密不透風,就在公元229年,中了諸葛亮的算計,郭淮損失數千之後,司馬懿便清楚,如果想在戰場之上打贏諸葛亮,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後來的幾次北伐,司馬懿便採用死守的戰略。以此來遏制蜀軍方面軍糧不濟之缺點,此正是以己之長克敵之短的戰略。因為司馬懿他明白,曹魏人馬多,糧食也多,說到底呢,還得感謝當年曹操的分兵屯田策略。有了先天優勢,司馬懿就有充足的資源,無論是比,兵力,還是錢糧,亦或是時間,司馬懿他都占據著優勢。

反觀,諸葛亮?第一,他本人沒有兵權,為了北伐,還數次寫《出師表》向劉禪說明出兵的原因,僅是這一點就得費上不少工夫。第二點,蜀軍兵力、將才有限,上了戰場之上,即使是有好的戰略,也分不出多的將才與兵馬去實施。若非如此,在當年上方谷一戰,司馬懿豈有活路可走。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司馬懿看破了諸葛亮的戰略,亦看透了諸葛亮的急於成功的急切求戰心理,因此呢,司馬懿在才孔明第4、5次北伐時,故意採取堅守不戰的戰略,以此來消磨諸葛亮。



漢晉春秋曰:亮自至,數挑戰。宣王亦表固請戰。使衛尉辛毗持節以制之。此乃是諸葛亮自知來日無多的情況下,打算激司馬懿與他交戰,奈何司馬懿卻請出了辛毗,讓此人去朝廷跑一趟,故作樣子,其實司馬心底是不打算交戰的。

辛毗出馬之後,諸葛亮其實就明白了,自己此生怕是沒有機會與司馬懿交手了,於是開始策劃如何退兵?因為這個時候,諸葛亮的身體已經快被消耗得撐不住了。怎麼辦呢,自己帶著蜀軍精銳出師,就算自己死在軍中亦不能將10萬精銳棄之不顧,即使是要死也要設法保全蜀漢的精銳兵士們。



回到帳中,病轉沉重,乃喚楊儀分付曰:「王平、廖化、張嶷、張翼、吳懿等,皆忠義之士,久經戰陣,多負勤勞,堪可委用。我死之後,凡事俱依舊法而行。緩緩退兵,不可急驟。姜伯約智勇足備,可以斷後。」,大軍緩緩而退,讓可靠將領王平、廖化、張嶷、張翼、吳懿,引軍退回漢中,把姜維留下來斷後,把姜維留下來斷後有兩重意思,第一姜維乃是自己的傳人,智謀乃是上乘水平,智勇雙全用他來斷後,全軍才退得安心。其二,防止突發情況的發生!這裡指魏延,孔明害怕魏延造反。因此,需要有一員智勇之將,來化解。



因為,在孔明清醒之時,已經吩咐馬岱,如何除魏延,但是為了保險起見,還得留姜維、王平等協助。

安排完,如何退軍之後,諸葛亮便著重策劃了如何穩住司馬懿了。倘若,不把司馬懿搞定,以當時曹魏的兵力,如果猛攻過來,蜀兵豈能抵擋?那麼,諸葛亮如何把司馬懿給穩住呢?其實這一點呢,諸葛亮早已料到,畢竟諸葛亮的智商要在司馬之上。



孔明吩咐道:「吾死之後,不可發喪。可作一大龕,將吾屍坐於龕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內;當然這只是權宜之計,諸葛亮讓人讓自己的屍身裝在一個大的盒子,並且是坐著,然後在嘴中含7粒米,腳下點燃長明燈。這是什麼操作呢?其實很簡單,此正是諸葛亮延長自己將星之舉。因為司馬亦精通看星宿之法,如果發現諸葛亮將星已失,那麼必然揮軍直攻蜀軍大營。

諸葛亮嘴中含7粒米呢,其實就是一個瞞天過海的行為,因為古時月亮的周期為7天,如此可以讓自己的將星在7天之內不墜,如此一來,蜀軍便可以安全撤回漢中。

那麼諸葛亮的臨終遺計,司馬懿看透了嗎?司馬疑慮曰:「孔明善會六丁六甲之法,今見我久不出戰,故以此術詐死,誘我出耳。今若追 之,必中其計。」,其實這個時候呢,諸葛亮已經去世。但,司馬不敢追擊,擔心中了諸葛亮之計。後來,下屬打探到,蜀軍確實退軍了。然後,司馬才開始追擊,結果追到半道上,姜維又推出了諸葛亮的木偶像,司馬懿被嚇得飛速逃命。



後來,才發現是中了諸葛亮之計。司馬懿亦被氣得吐血,照理來說,司馬懿應該高興才對,畢竟諸葛亮已經死去,此人世間再無對手。但是司馬懿為何要吐血呢?其實道理很簡單,一來確實被死諸葛戲耍,二來,擔心自己的老命不保,回到曹魏之後,恐怕家人會遭殃!

關鍵字: